瓮堂

瓮堂

瓮堂位於南京中華門外悅來巷2號,相傳瓮堂興起於明朝初年,當時有5處,其中一個保留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被認為是中國最古老的澡堂。瓮堂內部,頂上兩個蒙古包樣的“瓮”拼成“8”字形,“瓮”下面是浴池。瓮堂是江蘇省級文保單位。2013年末瓮堂停業準備修繕,但具體修繕方案尚不明確。

簡介

瓮堂瓮堂

瓮堂也稱為“瓮池”,位於南京中華門外悅來巷2號,始建於明朝初年,截至目前(2014年)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南京最早的公共浴室,也是中國當今最古老的澡堂

當初的浴室是在地上砌一個池子,池下埋一口大鐵鍋,人在鐵鍋下燒火,燒熱整池水。池上蓋房,屋頂為半圓形,猶如倒扣的大鍋,也很像城門洞。池中熱氣上升,全部聚集在室內,可保溫度。更奇妙的是蒸發到頂部的凝水會沿著穹頂、牆壁流下,而不會滴在人身上。

瓮堂早已名聲在外,經常有外地客人在南京遊玩之後,還專程來體驗這個古董級老澡堂,一邊泡澡一邊欣賞這座奇特的建築。

始建原因

瓮堂瓮堂

關於瓮堂的身世充滿傳奇色彩,坊間流傳著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

瓮堂是朱元璋造城牆時,為了解決20多萬民工洗澡問題,才建的。明朝初期,朱元璋為在南京建都,從全國抽調大量民工來建造城牆。民工們終日勞累,汗濕衣裳。沒有地方洗澡,滿身虱蚤,渾身疥瘡,苦不堪言。朱元璋知道後,向大臣們徵詢良策。軍師劉伯溫建議建造澡堂,民工既可以洗澡,又可以換洗衣服;既可以滅除虱蚤,又可以免生疥瘡。朱元璋於是就在城牆建築工地的駐地附近,特地建造了一批形狀獨特的瓮堂。

第二種說法

由於瓮堂和金陵大報恩寺相鄰,坊間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瓮堂是附屬於金陵大報恩寺的,是供外國使臣、達官貴人們洗澡用的,是明朝最高級的澡堂子。

瓮堂是大報恩寺的“聚恩泉”。據說,明成祖朱棣為了報答生母碽妃的養育之恩,讓鄭和親自監理,興建金陵大報恩寺。金陵大報恩寺建成後,外國使臣、達官貴人都要到這裡來朝拜,朝拜前,要先洗澡淨身。而淨身的地方,就是這個瓮堂。

外形設計

瓮堂的外形就像倒扣的瓮,“瓮”下面是浴池

內部結構

瓮堂瓮堂

設計科學

瓮堂的外部結構是雙連體穹窿形的東、西兩個,相距1米。瓮高3.2米,內徑4.5米,磚砌,兩瓮呈“8”字形緊密相連,堂頂很像饅頭狀的蒙古包。

瓮頂留有一個窄小圓形天窗便於採光,還可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打開天窗上增築的4面窗子透氣,設計得非常先進。

兩瓮內部並不貫通,各自開一狹小的門,僅能容一人出入,還需彎腰。

東側瓮堂南面開門,上有圓形天窗,牆角處有燒火口,自地下通入鄰室;西瓮堂與東瓮相似,下部為仰蓮座。

瓮堂設計非常科學合理,磚縫間以糯米汁粘合。圓瓮外形便於聚熱,水蒸氣觸壁遇冷後形成水珠順圓壁流下,不會滴落。

保溫性能

這個古老的澡堂,不僅科學,還很保溫。它的頂由一塊一塊磚擠壓在一起,600多年來從來沒有塌過,同時,裡面熱氣很足,不容易跑溫還很保暖,瓮堂頂端有出氣口,在裡面洗澡不悶。

桑拿浴

瓮堂還有一個特別之處:穹頂下的大池旁還套著一個小池,池下汩汩地沸著熱水,水溫很高,並非用做泡澡。池上安著木頭架子,澡客可以坐在上面蒸桑拿。只一小會就全身毛孔舒張,解乏輕鬆,有的人蒸得過癮還會喊上段京戲,唱兩句老歌。

營業信息

澡客進門要花錢買一個這種用竹子做成的“榧子”才能進浴室。澡客進門要花錢買一個這種用竹子做成的“榧子”才能進浴室。

營業時間

10:00—22:00

收費項目

收費:男賓8元(不接待女賓),擦背、下活等服務各6元,熱茶2元/杯。

停業公告

2013年末,瓮堂停止對外營業,在大門邊上附公告:因內部調整,暫停營業,敬請互相轉告。何時營業,另行通告。

文物保護

2006年,瓮堂被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修繕

瓮堂瓮堂

瓮堂自建造以來,從未修繕過;由於年歲久遠,其中的一個瓮,後來已經不用了,變成了倉庫。

2013年末瓮堂停業準備修繕,但修繕方案需要通過召開專家論證會後,提交到江蘇省文物局,獲得批准才行。目前,具體修繕方案尚不明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