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萊塔古城

瓦萊塔古城

馬爾他共和國首都瓦萊塔不可改變的與耶路撒冷的聖約翰騎士團的軍事和宗教歷史聯繫在一起。瓦萊塔相繼由腓尼基人、希臘人、迦太基人、羅馬人、拜占庭約翰騎士團統治。在方圓55公頃的土地上聳立的320座紀念碑使瓦萊塔成為世界上最集中的歷史文化區。198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瓦萊塔古城 瓦萊塔古城
瓦萊塔古城建立於公元1566年,地處東北 馬爾他灣的狹長半島上,被分割成兩個防守嚴密的海軍天然良港。瓦萊塔地理位置重要,處於地中海中心地帶,靠近 西西里,是許多重要海上路線的樞紐,陸上與海上要塞,國家首都歷史:自古馬爾他在地中海地區就占據著重要的戰略位置。古代的馬爾他曾幾番淪落到外族的統治下:從公元前10世紀的腓尼基人到公元前8世紀的 希臘人,再到公元前4世紀的迦太基人。

歷史悠久的建築,拱門、戲院等構成了城市輝煌的一景。馬爾他騎士團時期修建的建築物--包括大公宮、聖約翰聯合大教堂、小酒肆等建築布局嚴整劃一。在瓦萊塔,名勝古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現代文明的點綴並沒有改變這一要塞城市中原有的和諧。

瓦萊塔以其渾然一體的城市規劃,堪稱後文藝復興時期的完美創意。瓦城的建築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城牆帶有堡壘和棱堡,環繞著自然景物,紀念建築群選址恰到好處。無可否認,瓦萊塔與1566年建立此城並統治其達兩個半世紀的“耶路撒冷的聖約翰”王朝的軍事統治和其仁政相聯繫。瓦萊塔還和現代歐洲最偉大的軍事和道德力量相聯繫。其保存良好的歷史遺蹟是一例宇宙的藝術大作。

歷史概述

瓦萊塔古城 瓦萊塔古城
公元前218年,瓦萊塔又被羅馬人吞併。公元533年,瓦萊塔被拜占庭人占領;公元869年,又屈從於阿拉伯人的統治。公元1530年,查理五世被迫承認該島歸屬於被土耳其人從羅德茲島趕到瓦萊塔的聖約翰騎士團。這支騎士團後改名為馬爾他騎士團,肩負著加強防禦工事,抵抗土耳其人入侵的重任。

16世紀,一場激烈的戰爭在馬爾他騎士團和土耳其人間爆發。公元1556年著名的大圍攻後,馬爾他騎士團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隨之瓦萊塔建城。城市結構:儘管瓦萊塔被分成兩個部分,但是城市布局規劃嚴謹,整座城市結構為矩形,以大公宮為中心,周圍是廣場地帶,一條主幹路貫穿城市中心

瓦萊塔古城 瓦萊塔古城

的廣場區,主幹路周邊形成的街道網路呈矩形。在城市周邊,人們又修建了城防工事。整座瓦萊塔城池的設計理念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規劃原則,是早期城市規劃的典範。

瓦萊塔於1571年被定為馬爾他的首都。這個重要的海港城市是全國文化、商業和行政中心,整個城市簡潔整齊,十分合理。建築風格古樸高雅,別具特色。建於1574年的大公宮,原稱聖安東尼奧宮,內部裝飾得極其豪華,原為馬爾他總督官邸,馬爾他獨立後,闢為總統府。(另一資料:總統府建於1623年。駐馬爾他的聖約翰騎士團第13位團長德·保羅就任後,決心把自己在阿塔德附近擁有的一座小別墅擴建為聖安東尼奧宮以便招待客人。)

建築布局

瓦萊塔古城 maqita
大公宮宮內的 兵器庫里收藏有5000多件歷代兵器和其他裝備,是研究歷代戰爭和社會發展史的重要文物。總統府總體布局是馬爾他的傳統風格,中心為院落,四周兩層房屋,呈長方形,莊重肅靜。

總統府除有部分地方供總統辦公和居住之外,院內其餘地方作為公園供遊人休息和觀賞。園內古木參天,奇花異草,清秀美觀,頗為幽雅。園中密植柑桔,池塘內飼養著從西西里運來的各種魚類。園內還有各國首腦贈送的各種珍禽異獸,所以也是馬爾他唯一的動物園。古城瓦萊塔的另一些建築現闢為考古博物館、郵政局、國土部等政府機構及文化設施所在地。

瓦萊塔城門前的三叉海神噴泉和腓尼基大旅館是歐洲聞名的古建築。市內的麥努爾劇場,是目前歐洲尚存的兩家最古老、規模最宏偉的戲院之一,20世紀60年代當地政府曾對它進行過精心維修。到馬爾他的旅遊者都要去參觀麥努爾劇院,據說該劇院目前仍在使用。“七家旅舍”是當年聖約翰騎士團的居住和工作之地。座落在巨賈街上為政府外交部所在地的那座古老建築,則是1798年拿破崙曾作為期一周的司令部。

騎士團宮殿位於首都瓦萊塔中心,建於1571年,英國統治時為英國總督府,1974年後為馬爾他總統府和議會所在地。整座瓦萊塔城池的設計理念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規劃原則,是早期城市規劃的典範。儘管瓦萊塔被分成兩個部分,但是城市布局規劃嚴謹,整座城市結構為矩形,以大公宮為中心,周圍是廣場地帶,一條主幹路貫穿城市中心的廣場區,主幹路周邊形成的街道網路呈矩形。馬爾他騎士團時期修建的建築物——包括大公宮、聖約翰聯合大教堂、小酒肆等建築布局嚴整劃一。在城市周邊,人們又修建了城防工事。

藝術風格

瓦萊塔古城 馬爾他
瓦萊塔城是 巴羅克式建築風格與當地建築形式協調融合的城市。歷史悠久的建築,拱門、戲院等構成了城市輝煌的一景。在瓦萊塔,名勝古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現代 文明的點綴並沒有改變這一要塞城市中原有的和諧。這座僅有萬餘人口的城市,市內建築物無論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還是古老低矮的民用住宅,均採用乳白色的石頭建成,顯得色彩柔和,加上綠樹紅花的庭院和街心公園相襯托,給人一種清新淡雅、潔淨大方的美感。在馬爾他,這種乳白色的岩石是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而且岩石內有無數孔隙,貯存著 水分,質地鬆軟,可像木材一樣砍、鋸,按需要形狀任意加工。房屋蓋成後,經風吹日曬,石內水分蒸發乾淨,石質變得比磚塊堅實得多。因房屋造價低廉,故而瓦萊塔市區居民住房十分寬敞。十分有趣的是,據說馬爾他島本身就是由一塊巨大的這種岩石構成的。這種岩石除供應瓦萊塔和馬爾他國內其他地方建築外,每年都大量出口到北非和 義大利等國。

瓦萊塔“以其渾然一體的城市規劃,堪稱後文藝復興時期的完美創意。瓦萊塔的建築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城牆帶有堡壘和棱堡,環繞著自然景物,紀念建築群選址恰到好處。”瓦萊塔還和現代歐洲最偉大的軍事和道德力量相聯繫。無可否認,其保存良好的歷史遺蹟是一例地球人類文明的藝術大作。

古城瓦萊塔城市布局是跳棋棋盤式,有古蹟320多處。除已經介紹的“大公宮”、“麥努爾劇場”、“七家旅舍”等外,聖保羅教堂、聖愛爾摩城堡、維多利亞聖母教堂、摩斯塔大教堂、聖卡塔利娜教堂、馬爾他皇家大學及著名的聖約翰聯合大教堂等都是瓦萊塔的代表之作。此外尚有皇家圖書館、皇家學院(島上唯一的高等學府)、騎士團醫院等。

建築評價

瓦萊塔古城 瓦萊塔古城
聖約翰聯合大教堂建於公元1573~1578年,是由馬爾他建築師卡薩爾沒計的。教堂初建時為巴洛克風格,部分建築融合了哥德式風格。內部用罕見的繪畫和各種大理石雕刻裝飾,可謂富麗堂皇。一幅很大的壁畫裝飾在教堂整個圓頂內部,由著名畫家普雷蒂耗時5年完成。騎士團首領們的遺體就安放在教堂的小禮拜堂里。法國大公,聖·約翰騎士團(馬爾他騎士團)首領讓·德拉·瓦萊塔的遺體也安放在大教堂下的墓穴內。

皇家圖書館里收藏有自1107年到1798年近700年間的聖約翰騎士團的檔案以及許多教皇的正式敕令、英國享利八世和法國路易十四簽署的檔案原本,這些都是富有極高歷史文化價值的稀世珍品。摩斯塔大教堂也是瓦萊塔著名的古蹟之一,它建於1833~1863年。整個教堂全部用石塊修築,非常雄偉壯觀。教堂內的壁畫有不少名家精品,十分珍貴。教堂的陳列室內還擺放著一顆炸彈,那是1942年德國法西斯扔下的,穿過教堂屋頂,落入地面,但沒有爆炸,如今成了“二戰”戰爭的見證。

瓦萊塔依山傍水,氣候宜人,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裡安靜恬適,聽不到大城市的喧囂,也沒有大工業的煙塵,污染程度低,交通便利,市場繁榮,社會秩序良好,旅遊費用低廉。這裡春天來得早,當歐洲還處在千里冰封的嚴冬季節時,瓦萊塔已是春暖花開、陽光和煦,許多歐洲人特意趕到此地來過冬。夏日時節,晴空萬里,海風徐徐,並無酷夏,加上海水清澈、沙灘鬆軟,是游泳泛舟、日光浴的上佳場所。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1.http://www.for68.com/new/2006/9/wa81921845511929600219200-0.htm
2.http://www.chuguo.cn/news/16495.xhtml
3.http://www.diyifanwen.com/fengjingtupian/maqita/021455819.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