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魯普雷圖

歐魯普雷圖

歐魯普雷圖(葡萄牙語:Vila Rica do Ouro Preto)是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的一座城市,葡萄牙殖民統治時期著名的礦業城市,位於埃斯皮尼亞山附近。1980年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Ⅰ)(Ⅲ)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基本信息

簡介

歐魯普雷圖歐魯普雷圖

歐魯普雷圖(英文名稱:Historic Town of Ouro Preto),又稱黑金城,位於巴西東南部的米納斯吉拉斯州,始建於1698年,以出產黃金著稱。OuroPreto在葡語裡就是黑色金子的意思,由於當時的黃金都是參雜在黑色的鐵礦里,城市因此得名。


歷史

歐魯普雷圖歐魯普雷圖
十七世紀末,歐魯普雷圖是巴西歷史上淘金熱的發源地,它是米納絲傑累斯(Minas Gerais)的富有的採礦地區的中心,是採礦和文化中心。“黑金”之稱來源頗為有趣,因這裡的金礦中含有金屬元素鈀,鈀有吸收氣體的特性,使黃金的表面呈現出黑色的光澤,因此歐魯普雷圖又被稱為“黑金之城”。
十七世紀末,在淘金熱的第一次熱潮之後,歐魯普雷圖地區(石油)是1698年的採礦開發運動的一個站點。在1712年,分散的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威拉里卡(現在的歐魯普雷圖地區)。在作為聖保羅和米納斯吉拉斯地區政府的一部分之後,米納斯吉拉斯政府於1720年獨立。威拉里卡成為其首府,這種狀態一直保持到了1897年。
到了十九世紀初,由於金礦枯竭,大部分居民都遠走他鄉,歐魯普雷圖盛景不再。城市幾乎所有的建築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整個城市的風貌與200年前相差無幾。城市街道高低起伏,布局錯落有致,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歷久彌新。

建築風格

歐魯普雷圖古鎮的街巷狹窄而幽深,街道蜿蜒起伏。路面用卵石鋪砌。房屋大部分是白色的平房或兩層樓。許多建築、繪畫、雕刻,都保持著殖民地時期的風格。
歐魯普雷圖城中心的鐵拉鄧梯斯廣場兩側,建有兩座殖民時代的公共建築。一座是1741年動工興建的前地方長官公邸,現改為礦物博物館。另一座是當時的地方政府所在地,建於1763年,1907年起作為監獄使用了30多年。歐魯普雷圖由城建有許多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迪亞斯教堂是歐魯普雷圖城最宏偉的教堂之一,是在1724-1760年間,由巴西偉大的雕刻家和建築家安東尼奧·弗朗西斯科主持設計施工的。花費30年時間於1794年建成的聖弗朗西斯·德·亞西斯大教堂也是他的傑作。1711-1733年間建造的皮拉爾教堂的裝飾十分豪華,僅為了裝飾大殿就使用了400公斤黃金。

自然地理

歐魯普雷圖歐魯普雷圖
歐魯普雷圖地處巴西高原,東部和南部是高峻的大崖壁。東南邊緣的曼蒂凱拉山脈是聖弗朗西斯科河多西河格蘭德河的發源地,最高點內格拉斯峰,海拔2,821米。熱帶高原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000—1,500毫米,5—9月為乾季。
歐魯普雷圖的熱帶常綠雨林不僅面積最廣,而且發育也最為充分和典型,這是由於亞馬遜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結構,使它具有特別有利於該類型發育的現代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也與它發育歷史悠久、在形成過程中自然地理條件相對比較穩定有關。
南美的熱帶常綠雨林一般也稱為希列亞群落,其植物種類成分極其豐富,而且相互雜生,很少形成純林,其中三分之一種是南美特有種。它們生長連續無間,植物終年蔥綠繁茂。喬木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組成多層次的鬱閉叢林。

人口與經濟

根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歐魯普雷圖的常住人口為66,277人,市區人口56,293人、農村人口9,985人。
十七世紀下半葉發現大金礦後促進經濟開發。1822年建省,1889年改為州。工農業發達。礦產豐富,產值占全國礦產值的一半。鐵礦以儲量豐富、品位高著稱。還有錳、鈾、金、金剛石、鈮、鈹、鋁礬土、鉻、寶石等。工業以鋼鐵、汽車、食品、紡織、化學、家具為主。農牧業亦占重要地位。牧場占農用地的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飼養肉用、乳用牛;農業主產咖啡、甘蔗,棉花、玉米、稻和菸草等。旅遊業甚盛。鐵路通首都和東部沿海各大城市。

世界遺產

1980年,因其擁有較為傑出的巴洛克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這也是巴西首座列入世界遺產的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