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中華漢語成語,讀作 (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 。意思是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經過李樹下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比喻避免招惹無端的懷疑。出自《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基本信息

成語釋義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拼音: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

解釋:也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經過李樹下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比喻避免招惹無端的懷疑。

用法:複句式;作分句;比喻避嫌。

結構:複句式

相近詞:瓜田李下

同韻詞:驊騮開道、水火相濟,鹽梅相成、權傾中外、神融氣泰、超羣出眾、餐松啖柏、一搭一檔、出自意外、現世現報、柳夭桃艷

英文:don't do up your shoe in a melon-patch to avoid suspicions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示例

明·陸采《明珠記·抄沒》:“深感將軍好意,爭奈~,相公男子,妾身女人,雖則結為義父,難免外人議論。”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俗話說:“~”。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引用

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於2013年6月1日上午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講,就安倍政府擬加強防衛力量並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問題尋求理解,他表示“雖然有意見指出這是右傾化,但這完全是誤解。目的在於為地區穩定做出貢獻”。 與此同時,小野寺五典還強調,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決心不惜一切努力地避免突發事件發生。

報導稱,雖然小野寺未對中國指名道姓,但他引用了“李下不整冠”的故事,要求中國為防止海上衝突對可能引發誤解的行動保持克制。鑒於東南亞各國與中國之間的南海問題,他主張“需要合作構建海上聯絡機制等危機管理機制”,並明確表示“為了維護航行自由的大原則,日本將儘可能地發揮作用。”

故事

北齊時期,學識淵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別人的錢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過兗州。老朋友兗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當地生產的白色絲綢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員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 - 成語故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裡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瓜田李下,這兩個地方都是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如果你站在其中,即使未摘食,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現在即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