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江-大盈江

瑞麗江-大盈江

瑞麗江-大盈江風景名勝區位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與緬甸接壤,面積659平方公里。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瑞麗江、大盈江,江水蕩漾,白鷺、野鴨群飛,兩岸溶岩千姿百態。樹蔥竹翠,緬寺、古塔眾多,別具風姿。珍稀瀕危動植物較多,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動物白眉長臂猿、綠孔雀等43種,有瀕危植物娑羅雙樹、岩胡桐等14種。景區內有幾處對外開放口岸,異國情調奇特。這裡是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主要居住地,民俗風情濃郁多姿。

簡介

瑞麗江傣語古稱南卯江,即霧水河,元明時期稱麓川江,清代既稱龍川江,也稱瑞麗江。

瑞麗江
這條江灌溉著中緬兩國上萬萬公頃肥沃的土地,養育著近百萬的人口,瑞麗江上游叫龍江,發源於高黎貢山西側,流經騰衝隴川、梁河等縣,經畹町、瑞麗流入緬甸,在緬伊尼瓦附近江入伊洛瓦底江,瑞麗江其中20餘公里屬中緬兩國界河,是雲南省西部的重要河流之一,屬亞熱帶長流河。瑞麗江水流平緩,清平如鏡,江畔良田萬頃,傣家村寨竹環繞,風光如畫,景色十分秀麗。
大盈江是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條支流,發源於高黎貢山南麓,在數百里原始森林峽谷中穿行後來到盈江平原,流速減緩,江面擴寬,兩岸是一望無垠的農田,竹樹環合的村寨點綴其間,江岸有數千里的鳳尾竹堤,江心時見綠色小島,藍天白雲,翠竹綠島映在悠悠的江面上,小船輕輕划過,悠揚的傣家情歌隨風飄來,構成了一組別致的抒情詩。
瑞麗江、大盈江已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特色

沿瑞麗江進行漂流,流經潞西遮放壩江面較為寬敞,水流平緩,50公里內可行船擺渡、航運物資和遊覽。江面有三段不同的景觀。遮放段,屬平壩河流,江岸椿樹成群,鳳尾竹、 亞熱帶水果等樹木圍繞的傣家村寨,一派田園風光。畹町段,屬峽谷河流,江面寬為100—200米,江水平緩,一側主要靠 昆(明)瑞(麗)公路,橡膠樹成林,香蕉樹成片,高大挺拔的木棉樹,花開時節,滿樹彤紅,映紅了山谷;一側江岸為高山陡壁,數十米高的岩壁,經數百萬年的侵蝕,形成了無數似獸如鳥、像人仿樹的千奇百怪的堆積物、石鐘乳。熱帶雨林鬱鬱蔥蔥,裸露的樹根沿岩壁向下生長和溶岩合為一體。清亮的箐泉“叮吟”作響,山光水色,令人陶醉。瑞麗段,屬平壩河流,江流由狹窄的畹町段流下瑞麗壩子,視野突然開闊,使人心曠神怡。此段河流,大部分為中緬兩國界河,江水蕩漾,波光粼粼,江面野鴨、白鷺群起群落,灰鶴、小鷗、翠鳥飛翔,小舟、竹筏、機動船載著貨物和兩國邊民來回穿梭。在江面飄流,可飽覽由無數椿樹、果樹和風尾竹環繞、建築形式別具一格的中緬兩國傣族村寨及緬甸木姐縣城,似置身一幅山水畫中。
大盈江風光縱貫滇西邊陲的盈江縣。其源頭均在騰衝:一源出於雙海和芹菜塘,一源發自古永狼牙山,

大盈江
兩源流於盈江下拉線北部交匯後,始匯為坦蕩自如的大盈江。自此,江面開闊一平如鏡,遙遙數里,晴天澄練,碧水綺麗,沿江兩岸,遠山隱約,林蔭染黛,簇簇大青樹如傘如蓋鬱鬱蒼蒼。雲水悠悠處,一葉竹筏泛泛而去……遠方,由於竹林分割掩映,有所謂江漫竹林,林夾江水的風景奇觀。大盈江末段進入虎跳石,過古里卡後即沿國境線走行,至與紅崩河(又名南江)交匯處出緬境,此段又稱太平江。浩浩數百米寬的大盈江流動過勐俄一帶後,由於河床坡度陡增,水勢洶湧澎湃,飛湍而下,至虎跳峽,忽被石壁緊鎖。兩壁間距僅7米,激流蜂擁而入,谷內巨石崛起,落差愈益增大,致使水波左衝右突。激流騰空,水花飛瀉,數里深谷一片喧囂,如雷貫耳。沿江而下,由於激流強烈下切,河道深邃,巨石橫亘江心,崖泉飛瀑比比皆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