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特[美國小說《飄》人物]

瑞特[美國小說《飄》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但是,在瑞德的現實與思嘉的幻想中,瑞德失敗了,他的感情也因此真正的破碎了。 小時候的他應該是聰明的,也是很討人喜歡的——只除了他的父親。 可他已經三十五歲了,被華服映襯得他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因為他故鄉的所有人都已經拒絕和他來往。

《飄》人物簡介

瑞特·巴特勒出身於查爾斯頓上流社會,但因為放浪不羈被掃地出門(有的版本上說他和他的家庭並沒有親屬關係)。後來到了西點軍校,卻被開除。他因為拒絕和一個他認為是蠢貨的姑娘結婚而和她的哥哥決鬥,開槍打死了他。因此,在瑞特出現第一次見到斯佳麗的“十二橡樹”村燒烤會上時,他已經是個聲名狼藉的“流氓”了。斯佳麗向所有的男士賣弄風情,卻發現瑞特正注意她,斯佳麗向身邊的女伴抱怨說:“他看我的樣子,就像我沒穿衣服”。可見,瑞特給人的感覺不是溫文爾雅,富有紳士風度,對世事有種別人所不具備的強大洞察力和影響力,表明了他與一般的南方男人不同點:現實、大膽而富有進攻性,當他躲在書房裡偷聽斯佳麗大膽地向阿希禮表露愛慕,但因遭到婉拒,她氣急敗壞地搧了阿希禮一個耳光,並砸碎了一個小花瓶時,他吹了一個口哨,於是他被斯佳麗指責為不是一個紳士,而他同時也反唇相譏斯佳麗不是一個真正的淑女,讓斯佳麗氣極。兩人第一次相見就是一次愛情的交鋒。

人物概況

瀟灑倜儻,玩世不恭,自信過人,富有並充滿了成熟男人的魅力,是女性心目中的偶像.

相關片段


瑞特,第一次見到斯佳麗是在十二像樹園的燒烤會上。斯佳麗向所有的男士賣弄風情,卻發現瑞特正注意她,斯佳麗向身邊的女伴抱怨說:“他看我的樣子,就像我沒穿衣服”可見瑞特給人的感覺不是溫文爾雅,富有紳士風度,對世事有種別人所不具備的強大洞察力和影響力,表明了他與一般的南方男人不同點:現實、大膽而富有進攻性,當他躲在書房裡偷聽斯佳麗大膽地向阿希禮表露愛慕,但因遭到婉拒,她氣急敗壞地搧了阿希禮一個耳光,並砸碎了一個小花瓶時,他吹了一個口哨,於是他被斯佳麗指責為不是一個紳士,而他同時也反唇相譏斯佳麗不是一個真正的淑女,讓斯佳麗氣極。倆人第一次相見就是一次愛情的交鋒。

斯佳麗因查爾斯病亡到亞特蘭大散心,正在服喪的她,十分渴望能再度飛鏇於舞池中,表現了她在內心裡對無拘無束、自由生活的嚮往和憧憬。是瑞特看出了她的心思,並出重金替她撬開了那個壓抑而沉悶的社會道德囚籠,使她走上了和別的南方女人最不相同的命運之路。這正是斯佳麗反叛舊的社會道德標準邁出的關鍵性一步,而這一步,如果沒有瑞特暗中巧妙的支持和安排,斯佳麗是決不會踏出的。如果沒了這關鍵一步,那么日後那個能幹、要強、並獨當一面的亂世佳人---斯佳麗就決不會存在了!

瑞特為了幫助斯佳麗重返故里,拚死弄了一匹身負重傷的老馬,並幫助她把玫蘭妮抱到馬車上,同時一路歷經辛苦,並在即將要到達的時候,瑞特看到許多南方兵前仆後繼,視死如歸,深感震撼,並決定上戰場,為保衛家園盡一份力。這時可以看出,為了心愛的女人,他能出生入死; 同樣,面臨家園被毀之境,他也是一個熱血之人,導演在這裡才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深藏在平日玩世不恭外表下,也具有一顆為榮譽甘灑熱血之心的典型南方男性的形象。在這裡我們看到,雖然瑞特平日裡非常精明、現實,但他骨子裡其實還是一個南方人。

瑞特在經歷了喪女之痛和斯佳麗在精神上的背叛後,面對玫蘭妮的之死,對一切都灰心失望至極,回家收拾行李,返回自己的故鄉,查爾斯頓。當愚蠢的斯佳麗最後發現自己已深愛瑞特時,才發現已最終失去了自己最心愛的人。瑞特最後走得十分乾脆,讓斯佳麗深感懊悔。直到這裡,我們才聽到那顆曾經為愛而柔軟的心破碎的聲音,同時也因為破碎而對斯佳麗變得“冷酷無情”,這裡的瑞特才讓我們感覺到,這個男人敢愛敢恨,處理事情十分乾脆利落,極富男性魅力。
這個人敢愛敢恨,就如上文所說,他不願拾起破碎的感情,所以才會在最後變得那么冷酷無情。這個人物很富有男性魅力,就像思嘉所擁有的女性魅力,同樣使人沉醉。
他們兩個的結合,確實就像瑞德所說,“珠聯璧合”。但是,在瑞德的現實與思嘉的幻想中,瑞德失敗了,他的感情也因此真正的破碎了。
小時候的他應該是聰明的,也是很討人喜歡的——只除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不喜歡他,是因為他太像他的祖父——一個靠劫掠過往船隻發家的海盜。已經成為文明紳士的他,因為有著這樣一個父親而感到羞恥,他只能在自己的家族面前竭力粉飾那段在他看來並不光彩的過往,同時懷著對野性復萌的強烈恐懼,近乎病態地排斥自己聰明卻又桀驁不馴的孩子。在那個禮教森嚴和男權至上的年代,少年的瑞德是注定得不到雙親應有的關愛的,因為不管是否出於真心,他的母親是必須唯夫命是從的——君不見叛逆到千夫所指的郝思嘉,也把瑞德對孩子的關懷看做缺乏男子氣的表現,可見老南方這套禮教有多么深入人心。嚴厲的父親和愛莫能助的母親,注定給這個在讀者看來強悍無比的男人的心靈投下難以磨滅的陰影,因為沒有什麼痛苦比一個渴望愛的孩子被雙親同時疏遠來得更強烈了。
父親的嚴苛卻是適得其反,他的冷暴力和熱棍棒生生把這個原本只是有些調皮搗蛋的孩子逼成了混世魔王。偏偏他們家的財富又足以支持成為青年的瑞德在外頭尋歡作樂、花天酒地,而白氏家族的好名聲又給了他結交一大群狐群狗黨的資本。他那紳士氣十足的老爸起初為了名聲起見,對他的種種乖張行徑一忍再忍,但人的忍耐總是有限度的,更何況對這個兒子的不滿已經積壓了很長時間。終於,這個一家之長(或許還是一族之長)找到了一個把他的不肖子孫掃地出門的機會——我們姑且稱之為“樹林馬車事件”。
在這個事件里,瑞德和一位腦子不太清楚的姑娘在傍晚坐著馬車出去兜風,可是很不巧,天黑下來以後馬車壞了,於是他們就只好在郊外過了一夜。到了第二天回來的時候,這個姑娘的兄長找上門來,要求瑞德和他的妹妹訂婚。可是瑞德拒絕了,姑娘的兄長怒不可遏,與瑞德決鬥。沒拿過手槍的他自然不是從西點軍校肄業的瑞德的對手,於是白白送了小命。
以後瑞德對思嘉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他的說法很簡單——我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她的事情,為什麼要因為一次意外和一個傻瓜結婚?照此推論,在決鬥制度合法的時代,那個傻姑娘的哥哥也同樣是個傻瓜,為了這樣一件完全無損他妹妹貞操的事情送了性命。身為現代人的我們,自然對被冤屈的瑞德充滿了同情。可是在那些查爾斯頓的“老衛兵”看來,一個男人在天快黑的時候單獨和一位小姐出去兜風已然很不得體,到第二天才返回就更是不堪,而拒絕和她訂婚,還打死她的哥哥,這簡直就是駭人聽聞的罪行了。再加上瑞德平日“原有些不正”的舉止,把他趕出老家也就成了一件更加順理成章的事情。
那一次的離開,或者說出走,從某種意義上說,應該是瑞德和他父親兩廂情願的結果。對於瑞德而言,他終於可以把他父親和所有讓人窒息的禮教甩掉,過他自己想要的生活,無拘無束的生活。而對於他的父親,不管趕走兒子時他心裡有沒有一絲不忍,這個逆子的離開畢竟了了他的一樁心事。
爾後的日子在許多喜歡他的女人們(無論是書中人還是讀者)看來,真是百年難得的奇遇。他輾轉於金礦和賭場之間,和不同的女人說著情話,發生著關係,和不同的男人們打架或者勾心鬥角,在神秘而傳奇的十多年以後,他出現在十二棵橡樹的庭院裡,風度於優雅中帶著一絲不羈,微笑於迷人中帶著一絲嘲諷。那個野餐會上他成為了真正的主角,讓無數堅信南方必勝的紳士暴跳如雷,還贏得了許多女士對他暗中的關注和潛意識裡的尊敬和傾慕。多么完美的時刻,他終於報復了讓他遭受屈辱的制度給他的所有折磨,他終於可以用優雅的風度、淵博的學識、敏銳的眼光和豐裕的錢財讓所有曾經鄙視他的人見鬼去。可他已經三十五歲了,被華服映襯得他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因為他故鄉的所有人都已經拒絕和他來往。他盡力在表面上做出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氣,以至於後來連他自己都被自己的假裝騙了過去,以為自己真的滿不在乎。可是請想一想,如果一個在外漂泊的男子有一個讓他牽掛的家,有一群記掛著他的親朋好友,他會毫無顧忌的好勇鬥狠嗎,會如此頻繁地花天酒地嗎,會把什麼都拋開,在賭場裡放手一博,在險象環生的生意場裡龍爭虎鬥嗎?他是一蓬沒有根的浮萍,處處無家,處處是家。沒有家就沒有牽掛,所以他才會在完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把自己的生意做得那么大,做得讓所有鄙視他的人在拒絕他的同時又暗暗眼紅。你可以說他是一個無賴,可是恰恰是他故鄉的人把他造就成了一個無賴。他贏了錢財,卻輸掉了故鄉的整個世界。一個能夠如此愛自己的妻子兒女的男人,又怎么能夠割捨那一份辛酸又溫暖的故園情懷?
他在風月場上見慣了虛情假意,可也動過真情。還記得嗎,郝思嘉在一個妓女的慫恿下要把孩子做掉時,他是多么的惶恐和憤怒。一向把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的他對思嘉說,你一定要把孩子生下來,那時候,我的一個女朋友就是這樣死的,那時候我還年輕,也很容易感動……多么動情的一番話,我們簡直可以透過書頁看見瑞德眼角閃爍的淚花。作者就這么輕輕一點,瑞德冒險生涯的真實與殘酷就在我們面前暴露無遺。
他是一個叛逆者,他似乎能夠無視那個社會所有的規則,可是南方社會那些繁文縟節早就生長在他的內心,他在叛逆的路上走得越遠,他內心的矛盾和掙扎就越厲害。他把那些無關緊要的禮儀都拋棄了,可是沒有拋棄紳士風度和助人為樂的美德,否則他不會一再地在危急關頭挺身幫助思嘉和媚蘭。而身為人父以後的他,竟然為了愛女的未來向所有的衛道士屈服,即使他曾經如此尖刻地嘲諷過他們。瑞德是一個驕傲而自尊的人,他始終不肯像思嘉承認他愛她愛得發狂,就是怕她傷害他,怕她瞧不起他。這樣一個驕傲的男人,不知道他在那群敵視他的人面前一點點改變形象的時候,回首來時路,有沒有感到命運之神對自己的諷刺呢?
無論瑞德有多么不情願,他的務實、睿智和理性、善良都帶著他往那個禮儀繁多的社會回歸。他曾經宣稱永遠不和任何女人結婚,卻娶了他深愛著的郝思嘉為妻,為了給她一個長相廝守的許諾,為了把她從聲名狼藉的泥潭裡拖出那么一點。他曾經當著思嘉的面罵希禮是懦弱的蠢貨,後來卻又在她面前說希禮是一個有見識的男人,她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看希禮。他對那些老夫人嗤之以鼻,卻唯獨把媚蘭看成“這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貴夫人”。他畢竟不是孩子了,在年少輕狂過後,他漸漸發現那個消逝的時代里某些東西的的可貴,而他自己又是在那樣的教養中成長起來的。況且他老了,倦了,不想再承受和全世界作戰的辛苦和孤獨了。他曾經以為他的回歸可以給他帶來幸福,不幸的是,正是他的同類,叛逆者郝思嘉用她的任性和自私把這個美夢擊得粉碎分外英俊的臉龐上已經開始有了歲月的痕跡,那些痕跡里包含了怎樣的辛酸,又有幾個人知道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