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圖書館

瑞安市圖書館

瑞安市圖書館目前晉升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位於瑞安廣場東首市文化藝術中心南端,設計藏書容量50萬冊,閱覽座位1000個,網路節點500個,日均可接待讀者4000人次。

館舍簡介

瑞安市圖書館採用大開間的設計理念,功能布局合理,讀者服務分布於四個樓層:一樓設兒童閱覽室、親子閱覽室、盲人閱覽室、地方文獻展覽廳、報告講座廳;二樓設總服務台、外借書庫、報刊閱覽室、休閒閱覽室;三樓設外借室、多媒體閱覽室、地方文獻書庫;四樓設視聽讀物外借室、電子閱覽室、自學閱覽室。
作為瑞安市圖書文獻收藏和利用中心及文獻信息資源開發中心,全館現有藏書30萬餘冊,年訂閱報紙400多份、期刊1500多種,並與溫州地區各公共圖書館資源共享,通借通還。在編人員35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16人,大專以上學歷占總人數的91%。
瑞安市圖書館秉承最大限度滿足讀者需求的公益服務宗旨,全年365天開放,並實行免費服務,每周對外開放78小時。館內無線網路全覆蓋,閱覽區內所有書刊實行開架式服務,並採用了先進的RFID(無線射頻卡)技術,為讀者高效利用圖書館和圖書的防盜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同時還提供電話續借、網上續藉以及24小時自助還書等多種開放性服務措施,使讀者獲取文獻信息更為便捷、自由;全年開展公益性的專題講座、周末電影、讀書會、展覽等多種形式的讀者活動,豐富讀者閱讀內容,提升服務內涵;廣泛開展延伸服務、流動服務,在全市各學校、社區、部隊、企業設有圖書流通站40個,初步形成覆蓋全市的圖書館服務網路體系。

作為瑞安市標誌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之一,瑞安市圖書館新館自2010年12月開放以來,日均接待讀者近3000人次,日均外借書刊3500多冊次,各項業務指標居溫州地區公共圖書館前列,先後獲得了溫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溫州市文明單位、溫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系統先進集體,瑞安市精神文明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並被命名為溫州社科普及示範基地、瑞安市“春泥計畫”實踐基地。成為融入社會、貼近民眾的市民終身教育的知識殿堂和我市公共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的保障中心。

發展歷史

瑞安圖書館始於心蘭書社,也是全國最早的圖書館(雛形)之一。
心蘭書社 心蘭書社創辦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比“同文閣”和“強學會”圖書館分別早15年和23年。創始人許啟疇、陳虬、陳仲舫、陳黻宸、池竹卿、林楚卿、金雅蓮等20人,他們深感瑞安地處“浙江盡頭”、“苦無書讀”,倡議聚書,相約創辦“心蘭書社”,以求相互切磋學問。並每家出錢十五千,共三百千,除購書外,餘款在飛雲江南岸置塗田數十畝,以每年所得田租數十千為購書之款。數年後藏書大增,“尋常文史略可足用”。書社創辦的第二年,陳虬的二哥陳仲舫考中癸酉(1873)拔萃科舉人。自1885至1893年的8年中,書社同人中有7人蟬聯5科舉人:乙酉(1885)科胡鶴汀,戊子(1888)科周仲龍,己丑(1889)恩科陳虬,辛卯(1891)科郭梅笛、胡榕村,癸巳(1893)恩科陳黻宸、蔣作藩。其中胡榕村、陳黻宸又分別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二十九年中進士;蔣作藩於光緒三十三年舉貢會考及格。同時期,瑞安縣還有9人中舉。書社部分成員陳虬、陳黻宸、金鳴昌為維新派人士;陳虬、何迪啟、陳葆善是我國最早中醫學校——利濟醫學堂的創始人和著名醫生。
心蘭書社遺址在今心蘭巷(西河橋側,郵電北路北端),房舍正屋五間,旁邊平屋數小間。今基本完好。光緒二十年(1886)許啟疇逝世,陳虬等繼其志在城東北隅面城臨水處購得地基二畝建房,毗連的精廬寺也劃歸書社所有。制定章程,擴充為“心蘭書院”,教讀子弟,為鄉邦培養人材,心蘭書社藏書亦併入書院。

瑞安縣公立圖書館 創建於民國8年(1919)11月。由許苞等10人於民國4年倡議籌辦。建館時,在九都(今莘塍一帶)八甲購置塗田500餘畝,以年租收入充當常年經費,並由巡按使司備案。首任館長孫延鍇,館址在西峴山文昌閣,館舍前後二進各七楹,前為鰲山閣,閣兩旁辟藏書室、目錄室、閱報室、掛圖室;閣後文帝廟兩旁為女子閱書室、會客室。左右便廟,分別祀黃仲弢(紹箕)、孫仲容(詒讓)。建館初,黃家從#綏閣藏書樓撥出部分書籍,孫家從“玉海藏書樓”撥出3600冊書籍,作為圖書館基本藏書。當時圖書館每年經費不滿200元,苦無購書之資。月後,繼任館長薛鍾斗撰《瑞安縣公立圖書館征書啟》,征諸四方,旬日之間,近邑以書暫存達1.5萬卷,自此始有可讀之書,藏書出具規模。後二度易名,初改名“瑞安縣公立通俗圖書館”,旋又改名“瑞安縣公立中山圖書館”。
瑞安縣公立中山圖書館 館長鬍經、助理陳準,年經費242元,由政府撥款,其中購書費80元,藏書1.8萬冊,新籍圖書分類採用杜威法,古籍圖書分類採用四庫法。地址在小東門外話桑樓,當時曾為中共瑞安地下黨員活動場所之一。
瑞安縣民眾教育館圖書部 民國19年(1930),瑞安縣公立中山圖書館併入瑞安縣民眾教育館,設圖書部。館長鬍經,館址在學前文廟(含總工會),圖書部主任邱岳,設藏書、閱書2室和借書、閱報、問字代筆3處以及讀書會、巡迴文庫流動車等。
瑞安縣立圖書館 民國24年(1935)7月,瑞安縣民眾教育館圖書部從民教館內析出,單獨建立瑞安縣立圖書館。館長鬍經,館址在今公園路後垟橋邊。屬瑞安縣圖書館協會領導。28年為避免日軍入侵瑞城時書籍遭受損失,館長孫祖武將《萬有書庫》及秘藏宋版古籍等重要書籍運抵大#鎮(今文成縣)保存,1941年2月安全運回。1942年瑞安仲容文化館宣傳抗日救國。1946年,城區黨組織以圖書館為陣地組織讀書會,舉辦多次時事講座,各界進步青年約30餘人參加。讀書會延續1個多月,引起國民黨當局注意,後轉入秘密活動。
瑞安縣圖書館協會,成立於民國19年(1930)年9月,地址在楊衙街(今公園路),會長孫芙士,副會長張揚(宋廎),執行委員李笠、胡經、曾約、陳準、林慶雲等,是當時全省唯一的縣級圖書館協會。26年,協會曾由孫延釗、周予同、李笠等學者發起向國內藏書家、學者徵得一批典籍,浙江省圖書館協會會刊於26年4月號上曾刊出《瑞安縣圖書館協會征書啟》。
瑞安縣圖書館 1949年6月上旬,瑞安縣人民政府籌備委員會派員接管瑞安縣立圖書館後,將圖書館併入瑞安縣仲容文化館,為圖書室,藏書5000餘冊(含古籍2000冊)。1950年改名瑞安縣人民文化館圖書室。1952年又改名瑞安縣文化圖書室。1951年溫州市圖書館按溫州軍管會通知,派員接收瑞安縣文化館圖書室及瑞安幾家私人藏書樓的古籍藏書。1956年6月,圖書室從縣文化館內析出成立瑞安縣圖書館,隸屬縣文教局,經費由縣文教局下撥。館址遷至城關小沙堤,面積約140平方米,新籍藏書5000餘冊。管理人員兩名,館長曾永祥,設外借、閱覽、兒童假期輔導3室和農村流動圖書箱100餘個,全年接待讀者1.08萬人次。1958年5月,縣圖書館由縣文化館兼管,因館址幾經搬遷,圖書散失較多,至1964年藏書僅7000冊。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圖書館被迫閉館,1.3萬冊藏書全部封存。1967年6月,民眾組織武鬥隊住進縣文化館,部分圖書被竊。1971年6月1日縣圖書館恢復開放,改稱圖書室,隸屬縣文化館,藏書1.7萬冊,1980年3月單獨成立瑞安縣圖書館。1984年8月,從縣文化館中析出,配正、副館長。1985年1月起,事業經費單列。當年藏書77073冊(含部分舊損及剔除未處理圖書),1987年易名瑞安市圖書室,並新添《四庫全書》1套,填補該館古籍的空白。1990年起收藏地方文獻900餘冊,增加自然科學、經濟類及工具書的收藏量,達2萬冊,全關藏書增至102782冊。購書費相應增加,占全館經費的31%—45%,年增新書5000冊至8000冊。80年代,瑞安市圖書館在原有的外借室和報刊閱覽室的基礎上,增設農村書庫、少年兒童圖書室、稽存書庫等,服務對象各有側重,相互協作,做好圖書流通工作。同時不定期開展主題讀書活動、圖書流通服務宣傳周活動等。1991年被浙江省文化廳命名為文明圖書館。1995年12月,坐落在玉海廣場東側的市圖書館新館舍落成,1996年6月26日開館。館舍1515平方米,藏書15萬冊。1996年起,全市開展“書架子”工程建設。瑞安市圖書館內辟圖書外借室、報刊閱覽室、少年兒童閱覽室等。

瑞安市圖書館,創建於1956年6月,館址在小沙堤,當時館舍面積只有140平方米,藏書僅5000冊,管理人員兩名,設外借、閱覽、兒童假期輔導三室。 坐落在浙江省瑞安市萬松路145號,是國家二級圖書館。

1963年遷至解放中路8號,館舍面積為200平方米,藏書1.2萬餘冊,管理人員6名,設外借、閱覽、少年兒童閱覽室、采編室、辦公室。

1985年11月,縣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建造縣圖書館新館舍。1986年立項,1996年6月對外開館。新館面積1515平方米,分別設有圖書外借室、報刊閱覽室、參考閱覽室、少年兒童圖書室、電子閱覽室、視聽外借室、采編部、地方文獻部、業務輔導部、信息部、辦公室等。現有工作人員22人,其中大、中專以上學歷20人。現任館長:白皎皎,副館長:王曉東。

新館建成後,瑞安市委、市府十分重視圖書館的工作,購書經費逐年增加,2005年購書經費55萬元,2005年止,全館藏書達18萬5千多冊,其中工具書2000多冊,還收藏地方文獻3000多冊(篇件),譜牒130多種,200多冊,視聽讀物2萬多種,6萬多盤。現訂有報刊556種,其中報紙106種,雜誌450種。現發放借書證近3萬多個,2005年全年接待讀者15萬人次,流通53多萬冊(盤)次。

瑞安市圖書館是溫州地區較早實現自動化管理的公共圖書館之一。一九九八年底建成館內計算機區域網路並投入使用,使全館各業務部門實現計算機網路管理。一九九八年一月二十二日建成電子閱覽室,為讀者提供網上瀏覽、光碟閱讀、信息諮詢等服務。1998年12月23日視聽讀物外借室相繼對外開放,標誌著我館從傳統型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發展邁出了新的一步。2002年年底成功實現了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的升級工作,2006年3月建成本館網站,進一步將圖書館內部業務管理向信息開發和網上服務等領域拓展。

【瑞安圖書館新館】

瑞安市圖書館新址位於瑞安廣場東首。乘6路、9路、11路公車即到。免費看書借書,一天12小時開放。早上8:30-晚上8:30.每周五早上不開放。

並於2010年12月30日開館的市圖書館新館,以其1萬餘平方米麵積(含地下室)、20多萬冊藏書、智慧型化管理。

她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承擔著文化傳播的重任;她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經濟文化生活;她還是民眾智慧之源,積累了人類從古至今極其豐富的典藏文獻……建館50多年來,市圖書館經歷多次搬遷,面積一次比一次擴大,功能一次比一次齊全,設備一次比一次先進。 〖 改變〗

新館面積擴大近8倍

走進與瑞安廣場毗鄰的市圖書館新館,映入眼帘的是明亮的玻璃落地窗,大廳內弧形的工作檯、富有生氣的白色和米黃色色調,透露出一絲絲寧靜與淡雅。穿梭於一間間房間,感嘆其明亮空曠之餘,隨處可見成堆的書籍,或被高高地疊在牆邊,或成捆地等待被分類、上架。

“文學類集中放在二樓,給每個人分派任務,負責分類到上架。”“書架本月5日到貨,20日完成全部書籍上架,保障月底順利開館。”從大廳直上四樓,隨處可見猶如螞蟻搬家的場景,而身著藍色工作服的館長白皎皎正在統籌指揮工作人員搬新家。

據介紹,新館面積10657平方米(含地下室),比位於萬松路科技大樓1515平方米麵積的老館足足擴大了近8倍。四層樓的圖書館,根據便民服務的理念做了特殊設定,其中一樓設兒童閱覽室、親子閱覽室、盲人閱覽室、地方文獻展覽廳、報告講座廳;二樓設總服務台、外借書庫、報刊閱覽室、休閒閱覽室;三樓設外借室、多媒體閱覽室、地方文獻書庫;四樓設視聽讀物外借室、電子閱覽室、自學閱覽室。

面積擴大了,相應的圖書也必須增加。為了這次搬家,市圖書館投入了100多萬元,購買了4萬多冊的新書,內容涵蓋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20多個大類。“我們在整理新館時,要求新書先上架。加上原有的,目前市圖書館流通書籍達18萬餘冊,各種報紙200多種、期刊800多種、視聽讀物約8萬盤。”白皎皎估算,該館的藏書還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大約總計20多萬冊。

設有盲人和親子閱覽室

在白皎皎的指引下,記者詳細參觀了每個樓層,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樓的盲人閱覽室和親子閱覽室。據悉,這兩個閱覽室是首次設立的,旨在擴大公共文化受益面。

盲人閱覽室設在圖書館的東方位,其隔壁就是一處圖書館入口,室內面積40至50平方米,設定了盲人書籍和盲人電腦。“盲人的書籍少且貴,每本需100元;盲人使用的電腦軟體也要幾千元,夠買一台電腦了。這些對普通家庭來說是挺大的開銷。”新館的設定充分考慮到了弱勢群體的需求,不僅購買了特殊設備,而且還貼心地設定了盲道、安排專人為盲人讀者服務。

一走進親子閱覽室,仿佛走進了海底世界。藍色的海洋圖案壁紙,五彩斑斕的兒童讀物,五顏六色的桌椅,處處充滿了童趣。而這些都是該館工作人員反覆商量、精心挑選布置的。在親子閱覽室的中間,一個占據二分之一面積共100多平方米的兒童娛樂設施正準備組建。“開館後,媽媽們就可以常帶孩子們來看看圖書,給孩子們講故事,還可以玩玩滑梯等。”白皎皎說,通過與孩子一起讀書,家長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也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閱讀喜好。

定位休閒變借書為“悅讀”

阿根廷文學大師博爾赫斯說:“我心裡一直都在暗暗構想,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而在市民陳小姐的心中,也有一個理想的圖書館。“陽光明媚的午後,坐在緊靠玻璃窗的沙發上,點一杯清香的綠茶,翻看醉心已久的書籍。若是倦了,再移步多媒體閱覽室,邂逅一場情節跌宕起伏且極具藝術的電影……”她希望瑞城能夠有一個讓她消磨假日時光又能增長知識的地方,自大學畢業回鄉後,她尋覓到的不是借了就走的圖書館,就是陳列寥寥無幾圖書的咖啡廳。市圖書館新址的開館,將讓陳小姐的願望成真。

“以前市民來圖書館大多借了就走,如今不同了,市民可以在圖書館呆上半天。”據介紹,市圖書館新館定位休閒,有休閒閱覽室、多媒體閱覽室、視聽讀物閱覽室等,還配備小賣部,實現從借了就走到有空來坐坐的美麗蛻變,從借書到“悅讀”的華麗轉身。

不僅如此,館內還設定了報告廳、展示廳等可容納上百人的場所,用於開展講座、舉辦展覽等文化氣息濃厚的活動,豐富民眾日常文化生活。“開館當天,我們將舉辦瑞安人著作展。”採訪中,白皎皎還向記者透露了富有家鄉氣息的展覽活動,將收集展出90多位瑞安人撰寫的500多本著作。

智慧型系統讓借還書好比存取款

值得一提的是,該館耗資70多萬元引進了智慧型標籤系統,系浙南地區首個引進智慧型標籤系統的縣級市圖書館。“一進門就可以通過機器查看3D平面圖、查詢你想看的書的位置,它能清楚地告訴你它在哪一層哪個房間。”據了解,在新館裝修時,經政府採購程式,購買了上海一知名公司的智慧型標籤系統。

有了這個系統,讀者可以自助借、還書,好比銀行自助存、取款,減少了排隊的麻煩。“通過這個系統,讀者還可以24小時還書。”以前圖書到期,讀者必須在規定的上班時間內來還書,現在就沒有此束縛了,只要在當天的24小時內歸還即可。而借還書的手續操作十分簡單,只要讀者按電腦提示按幾個鍵即可。

也正是有了這個智慧型系統,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減少許多。經歷過純人工操作到智慧型操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只要把書的目錄編好、按四角號碼排好就一勞永逸了,只要通過掃描系統一刷,就能知道書的位置有沒有擺錯。而以前,要是弄錯了一本書,要將它復歸原位好比大海撈針。

另據了解,從現代化管理到智慧型化管理,市圖書館一直走在溫州地區的前列。早在1998年底,全館各業務部門實現計算機網路管理;2002年底成功實現了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的升級工作;2006年3月,建成市圖書館網站,進一步將圖書館內部業務管理向信息開發和網上服務等領域拓展。

大事記:

圖書館50多年記錄

1956年5月,浙江省委文教委發文通知,瑞安公共圖書館單獨設定;

1956年6月,圖書館從文化館中析出另建,館址在小沙巷,館舍面積140平方米,藏書僅5000冊,管理人員2名,設外借、閱覽、兒童假期輔導三室;

1958年,圖書館併入文化館為圖書室,遷至南門工商聯原址;

1960年,圖書室隨文化館遷至總工會;

1963年,圖書室遷址解放中路8號,館舍面積為200平方米,藏書1.2萬餘冊,管理人員6名,設外借、閱覽、少年兒童閱覽室、采編室、辦公室;?

1984年,圖書館少年兒童閱覽室增設外借視窗,改為少年兒童圖書室;

1987年,瑞安撤縣設市,縣圖書館改名為市圖書館;

1990年,圖書館閱覽室更新設備,實行全開架閱覽;

1996年,搬入科技大樓,館舍面積1515平方米,分別設有圖書外借室、報刊閱覽室、參考閱覽室、少年兒童圖書室、電子閱覽室、視聽外借室、采編部、地方文獻部、業務輔導部、信息部、辦公室等;

1998年,全館各業務部門實現計算機網路管理,標誌著從傳統型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發展邁出了新的一步;

2006年,建成圖書館網站,進一步將圖書館內部業務管理向信息開發和網上服務等領域拓展;

2010年,圖書館遷入市文化藝術中心,館舍面積11828平方米,藏書約20萬冊,在浙南地區縣級市圖書館中率先使用智慧型標籤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