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中學

瑞安中學

浙江省瑞安中學創辦於1896年,其前身學計館與方言館分別是中國最早的數學專門學校與浙江省最早的外語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瑞安中學瑞安中學

現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全國文明單位,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光榮革命傳統、深厚文化底蘊、鮮明辦學特色和顯著的辦學成果的歷史名校,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

學校坐落於瑞安市西門,2003年遷建的新校園占地面積220多畝,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投入建設總資金2億多元。學校現有高中36個班級,學生1800人,教職員工180人。

學校榮譽

瑞安中學曾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2005首屆中國百強中學、全國優秀品牌學校、全國首屆學校文化建設金獎、中國特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全國中國小創造教育先進集體、全國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優秀組織單位、“保衛21世紀中國”全國國防教育活動先進學校、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省文明單位、省百年名校100強、省教育創新優秀示範學校、省教科研先進集體、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五四紅旗團委、省先進團委、省優秀團校、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省青少年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省中國小教育裝備工作先進集體、省百校“肩並肩”師資扶貧十佳學校、省中學生跨世紀素質培養“曙光計畫”省級示範單位、省民眾體育先進基層先進單位、省教育系統檔案工作先進單位、省中國小圖書館工作先進集體、省中國小實驗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110年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不少校友成就卓著。據不完全統計,教授級職稱的校友有300多人。著名校友有中科院院士、中國魚類學和水生生物學先驅伍獻文,中科院院士、天文學家孫義燧,中科院院士、大氣學家伍榮生,史學家周予同,經史專家李笠,金文學家戴家祥,元曲專家王季思,書法家鄒夢禪,音樂理論家繆天瑞,國際知名物理海洋學家方國洪,馳名國際的岩畫研究專家陳兆復,中國首席大法醫陳世賢,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黃本誠、林成魯,中國第一代資料庫專家周龍驤,中國微帶天線開拓者鍾順時,歌唱家姜嘉鏘,藝術家黃宗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者曾聯松等,英才輩出,群星璀璨。九十年代學生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三次獲得浙江省第一名;2005年全國高校統一招生考試,學生章捷瓊榮獲浙江省理科狀元。

2005年12月,為彰顯瑞安中學的卓越貢獻,慶賀瑞安中學建校110周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國際永久編號為4073的小行星為“瑞安中學星”,這是首顆以中國中等學校命名的小行星,是一項國際性的永久榮譽。

辦學特色介紹

特色一,科技創新教育,聲名遠揚。

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教育,開發研究型校本課程,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新人類”。八十年代初,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學校在全省率先開設科技小發明活動課,將學生的學習、動手、創造三者有機結合。同時辦好學生髮明協會和每年一屆的校科技節,形成良好的創新教育氛圍,激發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創造發明的欲望,至今,全校學生已獲得1000多項科技發明成果,其中在全國競賽中獲獎80多項,省級競賽中獲獎200多項,獲國家專利50多項,2名學生被評為全國小科學家和小發明能手,6名學生被評為全國小實驗家,10名學生當選為浙江省青少年英才。瑞安中學的創造發明事例被編入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書。學校3次被評為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1998年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2000年被評為全國中國小創造教育先進集體。學校被譽為“小發明家的搖籃”,並被列為中國特色教育示範基地。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經濟日報》、《浙江日報》《浙江教育報》和中央電視台、中央教育電視台、浙江電視台等幾十多家媒體對我校的科技創新教育作了專題採訪報導,兄弟學校訪問取經絡繹不絕。

廣泛開展科技創新教育,為學校開發和實施以創新為核心的研究型校本課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1999年學校正式啟動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經過多年的實踐,出版了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論文集《探究的軌跡》,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教育部校長培訓中心專家和教育部第二期全國重點中學骨幹校長研修班學員及各地教育專家專程赴瑞中觀摩現場會,對瑞中研究型課程的開展和取得的成果給予高度的評價,稱其為研究型課程的“瑞安模式”,相關課題範例常見於教育專家的有關論著之中。研究型校本課程的課題實驗報告在中國教育學會2000年學術年會上被評為二等獎。

特色二、校園文化建設,成果輝煌。

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為載體,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文化素養具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使師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很大的提高,學校品位也得到極大的提升,2006年學校獲得了全國首屆學校文化建設金獎的榮譽。

校園文化具有持久的導向作用、強烈的感染作用和巨大的凝聚作用。學校通過每年一屆的校文化節、科技節、體育節和國家傳統的節日與紀念日以及徵集校訓、校標、校慶標識,為教學樓命名、校慶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學校社團活動獨具特色,成為學校的一個重要品牌。全校共建立了22個學生社團。全校同學都參加過1至2個社團的學習和活動。從社團創建之初到現在,參加社團學習的社員總人數達5000多人。學生社團已形成理論學術類(國防教育協會、法制教育協會、歷史協會等)、科技活動類(發明協會、計算機協會、攝影協會等)、文學藝術類(西峴文學社、藝術團、話劇社等)、志願服務類(環保社、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等)、體育健身類(健美操隊、街舞社、棋社等)和興趣愛好類(集郵協會、書法協會、美術協會等)六大門類。社團面向全體學生,以“全員學習,主動發展”作為學習理念,架起了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的橋樑,使社團活動成為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平台,培養學生樹立“隨時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拓寬視野,豐富知識,鍛鍊技能,提高人文素養,成為一個創造型、學習型人才。2003年12月學校榮獲瑞安市“一校一品”工程先進單位,2004年1月榮獲溫州市創建學習型團組織先進集體(學習型社團)、2004年12月榮獲溫州市首批中國小德育特色學校(學生文化社團建設)。

在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同時,學校高度重視校園文化的物質文化建設,讓校園環境處處會“說話”,使其成為一本能影響學生觀念、倡導學生良好行為的無字教科書。在校前廣場建立了巨型校訓碑,正面刻錄“甄綜藝術、以應時需”的校訓,背面刻錄創辦人樸學大師孫詒讓撰寫的《瑞安新開學計館敘》,以先賢的遺訓激勵後人。校園正中是一座高8米的“瑞安中學星”紀念碑,造型恢弘飄逸、美觀大方,讓瑞中人永遠銘記那顆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的“瑞安中學星”。校園走廊布置獨具匠心,一改懸掛世界及中國名人的傳統做法,掛上了近百幅國內外知名校友的畫像,打造了具有瑞中特色的教育走廊,通過宣傳知名校友的輝煌成就,激勵在校學生努力學習,立志成才。綠色環境也經精心打造,校園特意栽種了銀杏、紅豆杉、鵝掌秋、香港紫荊等111種樹木,象徵111年的辦學歷史,並每年添加一個樹種,讓樹木與名校一同成長。占校園總面積43%的綠化地上隨處可見精心設計的文化石,中心廣場一塊直徑兩米多的大石頭上刻著一個巨大的“德”字,被師生親切地稱為“德”字石。在綠茵茵的草地上,到處可以看到刻著“師碑”、“上善若水”、“天道酬勤”、“樂育菁莪”等格言的大石頭。學校還投入300多萬元在校園內原清乾隆年間的“探花樓”遺址上重建了占地6畝、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的仿清建築“探花樓”作為學校校史館,使其成為後學覓史溯源之場所,愛鄉愛校教育之基地。

瑞安中學創辦以來,遵循創辦人孫詒讓先生倡導的“甄綜術藝、以應時需”的校訓,形成了“求實、嚴謹、勤奮”的良好校風,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特色辦校,甄植英才,俊彥輩出,追求卓越,屢創輝煌。在新的歷史時期,瑞安中學將朝乾夕惕,賡續百十年基業,超越自我,與時俱進,再樹新時代豐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