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之書

瑜伽之書

凡有瑜伽的地方,就有繁榮、自由和喜樂。格奧爾格·福伊爾施泰因的《瑜伽之書》打破東西方世界之間的文化隔膜,是西方人研究印度文化的精緻作品,更是西方人對瑜伽研究的最高成就。 在書中不但梳理了枝繁葉茂的瑜伽發展脈絡,還歸納出精微的瑜伽哲學。他沒有把瑜伽局限在技巧與靈性的關聯上,在書中,讀者可以看到,通過瑜伽,自我如何與內在關聯,自我如何與生活關聯。不進入瑜伽的本質,瑜伽就是失去光熱的太陽,是點綴的飾品。傳統意味著磨鍊與揀選之後的精華,《瑜伽之書》給讀者的正是歷代瑜伽修行者瑜伽習練的精華。

作者簡介

格奧爾格· 福伊爾施泰因 ,1947年生於德國的維爾茨堡,在英國杜倫大學攻讀研究生,在美國生活了23年,最後定居加拿大,於2012年逝世。福伊爾施泰因一生致力於瑜伽研究,出版了大量著作,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瑜伽之書》、《瑜伽之路》、《坦特羅》、《瑜伽道德》、《瑜伽教導》、《古典瑜伽哲學》、《香巴拉瑜伽百科全書》、《瑜伽的更深維度》、《綠色瑜伽》、《瑜伽的本質》、《瑜伽智慧》等,他還翻譯並評註了《瑜伽經》和《薄伽梵歌》,在神秘主義、坦特羅、瑜伽領域取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是現今瑜伽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目錄

中文版序 001
中文版導讀:邀您進入探索瑜伽奧秘的寶庫殿堂 003
英文版序 011
前言 013
致謝 019
梵文翻譯與發音說明 021
緒論:超越的衝動 023
第一部分 瑜伽基礎
第1章 瑜伽起源
一、瑜伽的本質 003
二、瑜伽之名 006
三、自我超越的程度—修習者(男女瑜伽師) 007
四、指引之光—導師 009
五、學習超越私我—弟子 014
六、新身份 的誕生—入門 017
七、狂慧和狂慧的成就者 019
第2章 瑜伽之輪
一、綜述 029
二、勝王瑜伽—靈性之王的光輝瑜伽 030
三、哈達瑜伽—打造金剛之身 031
四、智慧瑜伽—以智慧之眼觀看 033
五、巴克蒂瑜伽—愛的超越私我之力量 037
六、行動瑜伽—行動中的自由 048
七、真言瑜伽—聲音作為超越的工具 052
八、拉亞瑜伽—消融宇宙 055
九、綜合瑜伽—一種現代的綜合 056
第3章 瑜伽和印度其他傳統
一、印度文化史鳥瞰 061
二、精神力量之光—瑜伽和苦行主義 067
三、無中作樂—瑜伽和棄絕之路 069
四、瑜伽和印度教哲學 073
五、瑜伽、阿育吠陀和悉達醫學 080
六、瑜伽與印度宗教 084
第二部分 前古典瑜伽
第4章 古代的瑜伽
一、自我理解的歷史 093
二、從薩滿教到瑜伽 095
三、瑜伽與神秘的印度河- 薩拉斯瓦蒂河文明 098
四、祭祀與冥想—《梨俱吠陀》的儀式瑜伽 103
五、超驗的咒語—《阿闥婆吠陀》的巫術瑜伽 108
六、神秘的維拉特亞兄弟會 114
第5章 早期奧義書的智慧低語
一、綜述 117
二、《大森林奧義書》 122
三、《歌者奧義書》 124
四、《泰帝利耶奧義書》 125
五、其他古老的奧義書 126
六、早期的瑜伽奧義書 128
第6章 耆那教瑜伽:勝利渡津者的教導
一、歷史回顧 133
二、耆那教的神聖文獻 135
三、淨化之路 137
第7章 佛教中的瑜伽
一、佛教的誕生和發展 147
二、小乘佛教的偉大教導 150
三、小乘部派佛教的瑜伽道路 153
四、智慧與慈悲—大乘部派佛教偉大的理想主義 155
五、蓮花上的珍寶—佛教金剛乘(密宗) 166
第8章 瑜伽的繁榮
一、綜述 173
二、勇氣、貞潔與苦行—蟻侄的《羅摩衍那》 174
三、戰場上的不朽—史詩《摩訶婆羅多》 176
四、《薄伽梵歌》—《摩訶婆羅多》的珍寶 177
五、《續歌》的瑜伽教導 188
六、史詩的解脫真理—《解脫法》 189
七、《彌勒衍拿奧義書》的瑜伽六支 197
八、《蛙氏奧義書》的無觸瑜伽 197
九、道德與靈性—倫理- 律法文獻中的前古典瑜伽 198
第三部分 古典瑜伽
第9章 帕坦加利瑜伽的歷史和文獻
一、帕坦加利—哲學家和瑜伽師 203
二、智慧的編纂—《瑜伽經》 205
三、智慧的闡述—注釋文獻 219
第10 章 帕坦加利瑜伽的哲學與修習
一、存在之鏈:帕坦加利看自我和世界 223
二、超越私我之路的八支 228
三、解脫 237
第四部分 後古典瑜伽
第11章 濕婆崇拜的不二之道
一、綜述 241
二、濕婆的左派追隨者—“持顱骨者”“陽具佩戴者”和其他苦行者 242
三、愛的力量:北部濕婆崇拜者 248
四、愛神—南部濕婆崇拜者 259
第12章 毗濕奴崇拜者中的吠檀多道路
一、神是愛 263
二、覺師 264
三、《薄伽梵往世書》 265
四、《牧童歌》 271
五、毗濕奴派導師的巴克蒂瑜伽 272
六、智天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其他聖人 274
七、中世紀孟加拉的吟遊聖人 275
八、北部流行的愛情神秘主義 276
第13章 往世書中的瑜伽和瑜伽師
一、裸身苦行者 279
二、往世書中的瑜伽學說 279
第14章 《瓦希斯塔瑜伽》的瑜伽唯心論綜述
一、綜述 285
二、唯有意識—唯心論的進路 285
三、瑜伽道路 286
第15章 神,幻,力:瑜伽奧義書
一、綜述 291
二、對絕對者的發聲 292
三、聲音,呼吸和超越 298
四、光幻覺瑜伽 299
五、解開日常意識之結 304
六、身體嬗變—哈達瑜伽奧義書 306
第16 章 錫克教的瑜伽
一、綜述 ……………… 311
二、合一瑜伽 ……………… 312
三、當代錫克教瑜伽 ………… 314
第五部分 密教中的力量與超越
第17 章 中世紀密教瑜伽的秘傳
一、肉體愉悅和精神極樂:密教的出現 319
二、隱藏的實在 328
三、密教的儀式修習 335
四、力量的魔力 344
第18 章 作為靈性鍊金術的瑜伽:哈達瑜伽的哲學與修習
一、身體的超脫:哈達瑜伽的起源 359
二、如履薄冰—哈達瑜伽之路 368
三、哈達瑜伽文獻
後記 405
年代表 407
關鍵字匯表 413
參考書目 421
譯後記 439

贈言及推薦

格奧爾格· 福伊爾施泰因的《瑜伽之書》打破東西方世界之間的文化隔膜,是西方人研究印度文化的精緻作品,更是西方人對瑜伽研究的最高成就。格奧爾格· 福伊爾施泰因在書中不但梳理了枝繁葉茂的瑜伽發展脈絡,還歸納出精微的瑜伽哲學。格奧爾格· 福伊爾施泰因沒有把瑜伽局限在技巧與靈性的關聯上,在書中,讀者可以看到,通過瑜伽,自我如何與內在關聯,自我如何與生活關聯。不進入瑜伽的本質,瑜伽就是失去光熱的太陽,是點綴的飾品。傳統意味著磨鍊與揀選之後的精華,《瑜伽之書》給讀者的正是歷代瑜伽修行者瑜伽習練的精華。

衷心祝願格奧爾格· 福伊爾施泰因衝破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種種障礙,行無礙、心無礙。漸入人生圓滿境界:得公義、富足、快樂與遂願!

Satguru Subramuniyaswami

這是一本對瑜伽從業者,尤其是真心喜歡瑜伽的人,非常有價值的書。

B.K.S.艾揚格,國際著名瑜伽老師《瑜伽之光》作者

格奧爾格·福伊爾施泰因所寫的這本《瑜伽之書》非常清晰和精確,顯現出他對印度文化的豐富學識和對其精神上細微差別的敏銳感。他的這本書帶著對帕坦加利和其他瑜伽大師的感激和熱愛,極大地發揚了達斯笈多和伊利亞得的成果。

馬赫什·梅塔教授 《印度哲學的流動》作者

2005年夏天,一位經常來山地瑜伽靜修中心的義大利朋友送給我們一本英文版大部頭著作《瑜伽之書》。如饑似渴地閱讀的同時也曾感嘆:這么系統全面的一部現代瑜伽巨著何時能有中文版?如今福音已至,中國的瑜伽朋友們,讓我們讀一本好書,增十分知識、視野和智慧。

沙金 中國瑜伽線上、《瑜伽畫報》創始人

格奧爾格·福伊爾施泰因是對瑜伽進行了最恰當、最全面研究的西方研究者。

美國圖書館協會

如果你只看一本瑜伽方面的書,那就選這一本。

蘇巴斯·卡克 《瑜伽與認知》作者

《瑜伽之書》是幫助讀者了解瑜伽文化的寶庫,讓讀者看見廣闊印度文化表面下的精髓。

雅各布·尼德曼博士 《瑜伽之心》作者

在我們的文化中,沒有比格奧爾格·福伊爾施泰因更了解瑜伽來龍去脈的人,他是現今瑜伽界最權威的作家。

拉里·多西醫學博士 《小心你所祈禱的》作者

《瑜伽之書》無疑在現今較為複雜的瑜伽環境中,成為指引我們學習方向的、實用的、十分有價值的教材和心靈讀物,感恩作者30年的辛勤研究,讓我們有機會更深地了解傳統瑜伽,並從中受益!感恩譯者老師,讓我們能遇見《瑜伽之書》!

林敏 《清心瑜伽》《生活瑜伽》作者

印度梵學的精神在“盡性”、在“親證”(Sādhanā)。而瑜伽便是此種確證自我神性之道。中國的易經有言:“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而瑜伽聖者的努力,亦有可能彌綸心物、人我與天地的疏離、悖謬,還存在界以最高的清寧與無上的平安。所以,我們非常願意看到當代瑜伽學的恢弘巨著《瑜伽之書》於漢語界的問世。

聞中 中國美院副教授

我一直認為:我們的身邊從不缺乏老師,通過書籍我們可以與古今任何一位好的老師相應。關鍵是在對於書籍的選擇上不可盲目,畢竟生命有涯,而學海無涯,有限的時間需專注於有用的讀物,因此推薦此書。

迷羅 《24節氣養生法》作者、元和堂創始人

《瑜伽之書》傳達了瑜伽歷史和哲學的精要,生動翔實地闡述了悟入源頭的方法和步驟。這是一部非常完整、靈性、指導性的經典著作,會讓在求索中的瑜伽修行者感同身受,產生共鳴。《瑜伽之書》將給我們一雙智慧的眼睛,它為我們提供了正知和正念。

周小媛 太極瑜伽創始人

無論是對瑜伽專業人員還是瑜伽教師,還是瑜伽愛好者來講,《瑜伽之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此書對瑜伽的歷史和哲學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萃取了由資深瑜伽學者和修煉者通過廣泛長期的研究和實踐所獲得的經驗,確實是一本瑜伽專業人士和瑜伽修習者的必讀之書。

陳素軍 好特瑜伽國際學院院長

瑜伽,是唯一讓全世界各國人們所接受並喜歡的東方瑰寶。瑜伽進入中國時間尚短,我們需要對瑜伽進行更深入的了解。《瑜伽之書》充滿智慧,將會幫助我們獲得對瑜伽的正知、正念、真愛!

林小婷 美儷阿薩娜瑜伽學校校長

成傳承基礎上的發展。學習歷史,哲學,文化,可以讓我們更加有針對性的練習。《瑜伽之書》一書的翻譯與出版,將會為瑜伽的發展注入古老而深遠的智慧與生命力,從而讓整個行業綻放出新的活力。

張鶴 元素禪瑜伽社區創始人

多年前跟隨我的老師Jessica和Stephane學習瑜伽經典時,得知了成就卓著的瑜伽專家格奧爾格·福伊爾施泰因博士的名字,若干年後,得知聞風老師要翻譯博士的《瑜伽之書》一書時,十分振奮,雖然當時未能捉刀輔助,卻也確信聞風老師定會將這耗時持久的巨大工程細細地完成。譯著出版在即,願本書能夠大大助益閱讀漢字的有追求的瑜伽人士,以正確的方式完善己身,造福世界。

田多多 DHI瑜伽教育培訓中心創始人

面對這樣一部宏偉的著作,給予再多的讚嘆也實不為過。最為難得的是,作者以其數十年的瑜伽實修為基石,加之學者天然的嚴謹治學態度與博大胸懷,最終向讀者全面展現了縱深又廣袤的覆蓋多個面向的瑜伽,絕對值得收藏起來細細品讀。

王媛 天地心韻創始人及身心靈導師

中文版序

王志成

瑜伽(Yoga)是古印度六派哲學之一,它以驚人的魅力延續和發展至今。從遠古的瑜伽到今天的瑜伽,在形式上呈現多種形態。人們或許需要對整個瑜伽傳統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這樣的工作非普通瑜伽學者所能完成,也非一般的瑜伽導師所能勝任。然而,在世界瑜伽界出現了一位精通瑜伽諸傳統並有極強的瑜伽習練經驗的大學者,他就是格奧爾格·福伊爾施泰因(Georg Feuerstein)。

福伊爾施泰因1947年生於德國的維爾茨堡,在英國杜倫大學攻讀研究生,在美國生活了23年,最後定居加拿大,於2012年逝世。福伊爾施泰因一生致力於瑜伽研究,出版了大量著作,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瑜伽之書》《瑜伽之路》《坦特羅》《瑜伽道德》《瑜伽教導》《古典瑜伽哲學》《香巴拉瑜伽百科全書》《瑜伽的更深維度》《綠色瑜伽》《瑜伽的本質》《瑜伽智慧》等,他還翻譯並評註了《瑜伽經》和《薄伽梵歌》,在神秘主義、坦特羅、瑜伽領域取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毫無疑問,《瑜伽之書》是他的瑜伽研究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許多人對瑜伽的理解局限在某一個派、某一方面,並不容易對瑜伽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認識,甚至只局限在被曲解的哈達瑜伽上,這對福伊爾施泰因來說顯然是不恰當的。瑜伽作為身心靈修養的道路,它是一個家族,從類型上說,我們可以看到有勝王瑜伽、哈達瑜伽、行動瑜伽、智慧瑜伽、虔信瑜伽、昆達里尼瑜伽、曼陀羅瑜伽、坦特羅瑜伽、消融瑜伽等。

在現代西方,瑜伽的最強音屬於哈達瑜伽,但福伊爾施泰因也意識到超越哈達瑜伽的瑜伽力量也得到了發展。在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瑜伽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流行,至今未衰,而以更快的速度在發展。在這一背景下,翻譯出版福伊爾施泰因的《瑜伽之書》具有特別的意義。首先,它為中國瑜伽界提供了一個系統完整的“瑜伽傳統知識”,在它的基礎上展開瑜伽研究,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可以更有效地推進我們瑜伽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其次,它為中國瑜伽界提供了瑜伽實踐的各種理論參考。我們對瑜伽的認識因各種原因,還顯得單薄有限,也沒有很深的研究和累積,我們迫切需要權威的、系統的瑜伽知識,福伊爾施泰因的《瑜伽之書》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

可以注意到,《瑜伽之書》對瑜伽的歷史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論述,客觀而精準,讓我們對從遠古的瑜伽到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瑜伽都有全面的認識,而對瑜伽的當代發展同樣值得關注。這是一部值得高度關注的“瑜伽百科全書”,一冊在手幾乎可以對古今各種瑜伽都有一個準確定位,不會讓人迷失在“瑜伽叢林”中。

現代意義上的瑜伽在中國的理論和實踐之發展都還處於初級階段,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瑜伽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對瑜伽的正確理解,正確的理解離不開對瑜伽文化的整體把握,正確的把握離不開權威的瑜伽典籍。《瑜伽之書》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它的權威性已經得到國際瑜伽學界以及瑜伽實踐者的檢驗。有的瑜伽學者注意到,我們中國應該倡導“大瑜伽觀念”。而《瑜伽之書》則和“大瑜伽觀念”十分吻合。所以,我們要感謝三位譯者的辛苦,將如此宏大的作品翻譯成中文,讓無數瑜伽愛好者有機會從中受益。

福伊爾施泰因是一個重要的瑜伽理論家,他的若干部著作都值得翻譯出版,希望以後還有他的其他作品可以在中國出版,服務中國瑜伽界。福伊爾施泰因不僅精通瑜伽思想和理論,而且也是瑜伽的實踐者,他和他妻子布倫達·福伊爾施泰因(Brenda Feuerstein)長期從事瑜伽的研究、實踐和教學。他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希望中國瑜伽界可以出現一批既能夠深入研究瑜伽,又能夠實踐印證瑜伽奧妙的瑜伽人和瑜伽學者。在這一意義上,《瑜伽之書》值得中國瑜伽界和學者的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