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礦

琿春礦

琿春礦是一種面為灰白色,金屬光澤,氧化後顏色變暗,顯微硬度(128~149)×9.8×106^帕的等軸晶系礦物。礦物粒度十分細小,常與自然金或阿紐依礦呈文象交生的不規則他形柱狀的礦物。

由來

1989年,吳尚全在對琿春河砂金礦進行地質科研工作中,發現了有複雜礦物組合的砂金連生體,其中的自然金與一種銀灰色礦物( 已氧化變黑) 呈文象結構交生,這種礦物與前蘇聯1988年發現的阿紐依礦十分相似川,經進一步工作確定它是另一種新的鉛金互化物,根據其產地命名為琿春礦。該礦物在1991年12月被IMA CNMMN批准予以承認。礦物標本保存在國家地質博物館內。

地質產狀

琿春礦產于吉林省延邊地區琿春河砂金礦的金精礦中,主要伴生礦物為黃鐵礦、磁黃鐵礦、磁鐵礦、鈦鐵礦,其次為方鉛礦、黃銅礦、閃鋅礦、毒砂以及微量的輝鉍礦、自然鉛、錫石等。琿春礦經常與阿紐依礦、自然金及自然鉛連生,個別還與磁鐵礦、假象赤鐵礦、錫石、黃鐵礦、石英、鉀長石連生在一起,形成複雜的礦物組合。琿春砂金礦區位於吉黑海西地槽褶皺系延邊優地槽內,區內分布下古生界五道溝群及二疊系火山碎屑沉積岩。該區自海西期以後岩漿活動十分發育。海西、印支期花崗質侵入岩及一燕山期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約占全區面積五分之三以上。該區的琿春河第四系沖積砂金礦已開採二十多年,此外,還有小西南岔斑岩銅金礦床、楊金溝金鎢礦床以及多處礦化點。琿春礦及其伴生的金屬礦物和砂金均來源於附近燕山期火山岩及次火山岩有關的金礦化。

物理及光學性質

琿春礦新鮮面為灰白色,但過1~2天后因氧化顏色變暗成為褐色或灰黑色。琿春礦有兩種產出方式,一是與自然金呈文象交生,他形粒狀,長0.05~0.017mm,寬0.03~0.003mm;另一種是琿春礦與阿紐依礦呈文象交生,整體形態為渾圓粒狀,粒徑大小不一,最大者可達0.5mm,自然金呈微小乳滴分布在它們之中。但不論何種方式,其外圍都被自然鉛包裹。琿春礦皆為不規則的他形顆粒,均質體,無內反射。

化學成分

組成琿春礦的主要元素金和鉛在礦物中是均勻分布的。金、鉛兩元素的面分布圖亦表明在礦物中不存在兩個礦物相,計算其礦物化學式為AuPb,且含少量的銀。

X射線衍射分析

由於琿春礦顆粒細小,且與連生的自然金、自然鉛、阿紐依礦難以分離,故所獲得的粉晶衍射數據為一混合線。但除掉自然鉛、自然金及阿紐依礦的已知峰線後,琿春礦的結構衍射數據仍十分清楚。與JCPDS人工合成AuZPb的數值基本一致。經計算琿春礦的晶胞參數α=0.7933nm,等軸晶系,空間群為Fd3m,Z=8,計算比重15.99。

渾春礦的成因

在國外,砂礦床中出現的自然鉛及鉛金互化物已有多次報導。有的認為它們來自內生礦床,但其確切的原生來源未能找到,如阿紐依礦亦如此。於是有蘇聯學者二盆提出了在現代砂礦床中可形成新生金屬的電化學模式,對砂金礦中自然金、自然鉛及各種鉛金互化物的連生組合進行了成因解釋,但我國學者通過研究認為產於琿春河砂金礦的金精礦中的琿春礦是內生成因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