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馬

琴馬

琴馬又名琴橋,它是一塊橋型的小木片,堅定地站在琴面板的中間,而受壓迫於四條琴弦之下。它是提琴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件,故而也有人稱它為提琴的心臟。它的作用不僅僅在於把四條弦的震動傳送到面板,使整個提琴一起隨即震動。它的高度又決定了琴弦到指板的距離,從而影響演奏者的手感與演奏性能。

構造

琴馬琴馬

琴馬的材料一般是精選自風乾的楓木。在安放琴馬時,馬腳要與面板的弧度絕對吻合。而琴馬頂端的弧度也要十分準確,方能使四條弦在演奏時不會互相碰到。總而言之,琴馬的材料、形狀

、高低、厚薄、琴馬孔的大小等都會對琴的音色及品質有巨大的影響。

小提琴的琴馬從巴洛克型到現代型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法國制琴家起了關鍵的作用。我們現在使用的琴馬基本上是法國的式樣。而大提琴的琴馬則有法國式與比利時式之分。比利時式的琴馬較適合寬身琴型的大提琴,能使其音色更為集中有力。

一些有經驗的演奏家 (特別是大提琴演奏家) 常會有一兩個不同高度的琴馬以應付不同氣候濕度的變化。雖然有時為了拉琴的手感與習慣,我們可以根據指板的高度來調整琴馬的高度,但這只能在一個很有限的範圍內略作調整。因為琴馬的高度對琴體的整體震動影響是不可忽略的,琴馬高低的更改也直接影響樂器的音色和音量。一般地說,琴馬較低,則音色清甜一些,音量與穿透力也弱一些。反之,則音色與穿透力會大些,但音色也許會偏硬些。但這又要考慮到琴板的弧度的影響,高弧度的琴需要較低的琴馬,低弧度的琴適合配較高的琴馬。

振動原理

琴馬一般都是由自然乾燥的楓木製作而成。它上面的雕孔,不僅為了美觀,而且對發音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琴弦除了作徑向拔動外,有時還因演奏時琴弓與弦不成直角(這是不正確的,弓和弦必須成直角),而作軸向伸縮的振動,軸向振動發音頻率高、刺耳難聽。琴馬上的雕孔,能使琴馬隨著軸向的振動前後扭折,使傳到琴箱的軸向振動減弱,從而也就減弱了琴的噪音。

琴馬本身振動的方式也很複雜,它不僅作上下振動,還要作前後振動。這些不同的振動,對小提琴的發音都有直接的影響,尤其是前後振動所產生的泛音,使琴聲更加響亮和豐厚。琴馬傳導琴弦振動,是由頂端到兩肩,再由腰至兩腳,由於右腳下而支有音柱,所以左腳振動最為強烈,並將振動傳導到低音梁和面板,引起整個琴身和內腔空氣的振動,使小提琴發出強而有力的聲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