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原指樹蛙

琉球原指樹蛙

琉球原指樹蛙,又名艾氏樹蛙,兩棲綱樹蛙科原指樹蛙屬,棲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竹林中。繁殖期1~8月,雨季為產卵旺季,此時雄蛙常隱匿在離地面30厘米~150厘米的樹洞或竹樁內鳴叫。分布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森林或竹林等環境;琉球南方諸島的原始林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信息資料

中文名:琉球原指樹蛙

琉球原指樹蛙
琉球原指樹蛙

俗名:艾氏樹蛙

英文名:Eiffinger'sTreeFrog

學名:Chirixaluseiffingeri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兩棲綱Amphibia
目:無尾目Anura
科: 樹蛙科Rhacophoridae
屬:原指樹蛙屬

形態特點

雄蛙體長31毫米,雌蛙34毫米左右。背麵皮膚粗糙或平滑,但大多數有疣粒,疣上具小白刺。吻端鈍尖;鼓膜約為眼徑之半;犁骨齒2斜團,但常弱化或缺如。指間無蹼或具蹼跡;指、趾吸盤背面無“Y”形骨跡,第三、四指吸盤與鼓膜等大;雄蛙原拇指發達。脛跗關節前達眼或鼻眼之間;趾間蹼較發達,蹼緣缺刻深,第四趾外緣蹼達第二關節下瘤;在跗蹠關節外側有大的白色疣粒,沿跗、蹠後緣有若干白色顆粒狀疣粒。背面綠褐、黃褐或赤褐色,兩眼之間有深色橫帶或三角斑,背部間雜有各式深色斑紋;股後緣有較大的黑斑點。雄蛙第一指有淺色婚墊,具單咽下內聲囊,聲囊孔長裂形;雌蛙肛孔上方有1膚褶。卵動物極灰褐色,卵徑1.6毫米~1.8毫米。蝌蚪口部位於吻端前上方;唇齒式為Ⅱ∶1-1/1∶1-1或Ⅱ/Ⅱ(或Ⅰ∶1-1);角質頜甚強,唇乳突大,下唇乳突排列完整。[2]

棲息環境

棲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竹林中。繁殖期1~8月,雨季為產卵旺季,此時雄蛙常隱匿在離地面30厘米~150厘米的樹洞或竹樁內鳴叫。卵產於有積水的樹洞或竹筒壁上。孵化後的小蝌蚪即掉入水中生活。親蛙產卵後會停留於產卵場所一段時間。

地理分布

分布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森林或竹林等環境;琉球南方諸島的原始林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