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啟蒙

內容介紹中國文學所汲取的理性思潮千差萬別並與非理性思潮雜交在一起,如何從哲學理論與文學文本的結合上既把各種理性精神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楚又將理性精神從不同形態的文學文本中發掘出來,且作出創新性的準確性的闡釋,乃是攻克的難點或重點。 (1985)[德國]哈貝馬斯:走出主體哲學的另一條道路:交往理性對主體中心理性(1985)[美國]詹克斯: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1986)[美國]哈丁:從女性經驗主義到女性主義立場的認識論(1986)[美國]博德:笛卡爾式的男性化思維(1987)[美國]格里芬:科學的反魅(1988)[美國]霍爾:現代中國和後現代西方(1989)進一步閱讀文獻編考後記

內容介紹

中國文學所汲取的理性思潮千差萬別並與非理性思潮雜交在一起,如何從哲學理論與文學文本的結合上既把各種理性精神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楚又將理性精神從不同形態的文學文本中發掘出來,且作出創新性的準確性的闡釋,乃是攻克的難點或重點。由此邏輯中心生髮開去,形成本書的網狀框架,從大綱到小目都進行了具體規劃,並提出較嚴格的撰寫要求,經過多次的集思廣益的討論,在取得共識的基礎上各參著者在大綱的指導下對所分擔的任務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探幽發微的研究,不斷地將各自獨特的發現和體悟充實進寫作提綱,力求創新趨優。

作品目錄

編著引言:從現代到後現代
[德國]康德:答覆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運動?”(1784)
[法國]孔多塞:人類精神發展史概要(1793)
[法國]波德萊爾:現代生活的畫家(1863)
[美國]皮爾士:怎樣使我們的觀念清晰(1878)
[德國]尼采:論道德的本性史(博物志)(1855)
[德國]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904-1905)
[瑞士]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1906-1911)
[法國]馬里內蒂:未來主義的建立和宣言91909)
[德國]韋伯:以學術為業(1918)
[瑞士]柯布西耶:走向一種新的建築(1923)
[西班牙]加塞特:人滿為患現象
[英國]維根斯坦:關於倫理學的講演(1929)
[德國]霍克海默、阿多爾諾:啟蒙辯證法(1944)
[法國]薩特:存在主義(1945)
[德國]海德格爾:關於人道主義的書信(1947)
[美國]文丘里: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1966)
[法國]德希達:書本的終結和文字的開端(1967)
[法國]福柯:尼采、譜系學、歷史(1971)
[美國]哈桑:後現代主義:一份輔助批評書目(1971)
[法國]德勒茲、瓜塔里:反俄鈥浦斯:資本主義和精神分裂症(1972)
[法國]博德里拉:符號的交換與死亡(1976)
[法國]艾里加里:並非單一的性(1977)
[美國]泰勒:犯錯:一種後現代的神學(1984)
[法國]麥金太樂:德性、個人生活的整體和傳統的概念(1984)
[美國]羅蒂:協同性還是客觀性?(1985)
[德國]哈貝馬斯:走出主體哲學的另一條道路:交往理性對主體中心理性(1985)
[美國]詹克斯:什麼是後現代主義?(1986)
[美國]哈丁:從女性經驗主義到女性主義立場的認識論(1986)
[美國]博德:笛卡爾式的男性化思維(1987)
[美國]格里芬:科學的反魅(1988)
[美國]霍爾:現代中國和後現代西方(1989)
進一步閱讀文獻
編考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