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宇宙

宇宙的定義與結構問題,也是無神論與有神論所爭論的一個焦點。正確地揭示宇宙的定義與結構也是對有神論者的一個致命的打擊。

介紹

宇宙的定義與結構,目前人類還未作出確切的論證。到目前為止,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只停留在“觀測宇宙”和“理論宇宙”的定義上,對它的結構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觀測宇宙”局限於人類目前的在總星系內的可觀測到的、以地球為中心、以望遠鏡觀測到的最遠處為半經的一個大球體內。雖說比較直觀,但可知範圍太小,約200億光年的範圍。只能讓人類客觀地感知宇宙中的一小部分區域。
“理論宇宙”以大爆炸宇宙論為基礎,是個假設的膨脹區域。目前前仍有爭議。這個宇宙主要在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基礎上進行探討。還有不少問題無法解釋。有些科學家也提出了不明智的,邏輯混亂的推測。如“物質從虛無中創成”、“時間從大爆炸開始”、“談宇宙外沒有意義”、“時空隧道”(蟲洞)等等。這些都助長了不可知論,給有神論者提供了可趁之機。難怪不少宗教人士、偽科學者、邪教分子都抬出某某科學家的名字或論著為自己的觀點找論據。大肆喧染虛無主義思想,使人類又陷入不可知論的泥潭。

說明

鑒於上述原因,本人立足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上,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以沃庫勒(包括柯蒂斯、哈勃等人)的觀點(等級式宇宙論)為框架,提出自己的“現實宇宙”的觀點。這個觀點兼顧了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並以觀測實事為依據,也比較符合邏輯學原理。所以說服力也相當強。
“現實宇宙”的核心是把宇宙定為由物質結團構成的大小方向無限延伸的無中心、無邊界、有層次的空間。同時把意識定義為由這個空間中的某一物質結團層次上產生的、亦有層次的能感知物質的一種物質的運動形態。
人類可感範圍的上下極限是以原子和星係為界的,我們不難發現,原子周圍有電子環繞,這與星系周圍有行星環繞非常相似。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它們就是產生人類意識的物質的結團層次。人類的感知範圍就局限在這個物質的層次上,比它小的或大的就難於感知。
我們可以通過這個論斷否定“物質從虛無中創成”的謬論。也就是說,所謂從虛無中創成的物質,是人類的可感範圍之外的小物質團通過進一步結團變大而進入人的可感範圍的結果。這樣有利於否定有神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