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城

大名縣東部有前後現城,當地“現”與“陷”同音,歷史上的五鹿城就在這裡,距大名縣城東約45華里。 齊桓公看重沙麓山,在此築五鹿城,與別的山嶺不同,沙麓山不是石山而是土山,不斷出現山體滑坡。 根據歷史上的大概記載,後現城應該就是原來的“大名府五鹿城”。

大名縣東部現城

大名縣東部有前後現城,當地“現”與“陷”同音,歷史上的五鹿城就在這裡,距大名縣城東約45華里。因沙麓墟是東西必經之路,所以就在原五鹿城西北重建。《管子小匡第二十》記載:齊桓公築五鹿、中牟、鄴蓋與杜丘、以衛諸夏之地,所以示權於中國也。
沙麓山的神奇全在於其地理位置,沙麓山聳立於太行山之東,恰如北方部落民族與中原活動區域的門戶和咽喉。齊桓公看重沙麓山,在此築五鹿城,與別的山嶺不同,沙麓山不是石山而是土山,不斷出現山體滑坡。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農曆八月的一天,沙麓山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一道道山峰突然崩塌,地面抖動塌陷,五鹿城全部陷進地下,最後沙麓山竟變成了土丘雜亂,溝壑縱橫的沙麓墟。

現城遺址

現城土城牆,高越3丈厚度與1丈5。在後現城城牆的的西城門口有一個特別的水井叫“琉璃井”,水井口直徑0.5丈,深約15丈,此井甚是特殊,除井口處有一點點磚外,下面井壁非常光滑,不見常見水井的轉縫。後現城的西城門非常大,西城門正對著“琉璃井”城門為榆木質,厚度厚度具現在75歲的人稱有半尺,共兩扇寬度不祥,高度不詳。根據歷史上的大概記載,後現城應該就是原來的“大名府五鹿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