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波譜分析方法

現代波譜分析方法

現代波譜分析方法,作者,林賢福,由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於2009-07-01出版。

圖書信息

作 者: 林賢福

叢 書 名:“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化學與套用化學叢書出 版 社: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ISBN:9787562825135出版時間:2009-07-01版 次:1頁 數:338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化學

內容簡介

《現代波譜分析方法》適合化學、化工、材料、環境等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選作教材,並對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價值。這本教材內容是多年教學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從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核磁共振碳譜和質譜等四類譜圖特徵與有機分子結構關係人手,系統闡述有機分子結構與譜圖信息的內在聯繫;通過大量譜圖與各類有機分子結構特徵的對照分析,熟悉譜圖所表達的有機分子基團、碎片或結構的信息,並較為系統地訓練識譜和解譜的方法,從而達到在實際套用中能夠正確解譜並準確推定有機分子結構的目的。

作者簡介

林賢福,(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浙江大學化學系副主任,浙江大學分析化學與套用化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化學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科技專家,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非水相酶促合成與生物轉化、分子自組裝與生物感測器、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與設計等。其中,非水相酶促合成與生物轉化主要圍繞非水介質酶催化混亂性及其反應機理、手性藥物的酶促拆分及選擇性衍生化、靶向功能藥物的酶促合成、酶催化的組合串聯方法、介質工程調控酶催化性質與催化新功能以及探討酶促反應的區域和立體選擇性的規律等具體課題展開。分子自組裝與生物感測器方向主要研究發展新的分子組裝方法學、生物感測器在複雜體系分析研究、藥物靶向微膠囊控釋系統構築、酶組裝固定化等方面;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與設計方向主要研究信息記錄精細化學品開發以及功能高分子微結構分析等。
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項目2項,浙江省科技廳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項目、重大招標項目多項。已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Chemica JCOmmunication,Journal Of organjc Chemistry,Biosensor BioeIect ronics,Green Chemistry,Advanced Synthesis&Catalysis上發表論文一百多篇,其中SCI收錄八十多篇。近年來,先後獲國家發明獎四等獎1項、GM中國科技成就獎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8項、省部級鑑定成果6項。
·查看全部>>

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紅外光譜與有機分子結構分析
2.1 分子振動與紅外吸收
2.2 各類有機分子結構的紅外光譜特徵
2.2.1 烷烴
2.2.2 烯烴
2.2.3 炔烴
2.2.4 芳香烴
2.2.5 醇和酚
2.2.6 醚
2.2.7 過氧化物
2.2.8 酮
2.2.9 醛
2.2.10 共軛酸、羧酸根陰離子
2.2.11 酯
2.2.12 醯胺
2.2.13 醯鹵
2.2.14 酸酐
2.2.15 胺
2.2.16 銨鹽
2.2.17 胺基酸及胺基酸鹽
2.2.18 腈
2.2.19 含氮化合物
2.2.20 有機硫化合物
2.2.21 有機鹵化物
2.2.22 芳香族雜環化合物
2.3 有機分子結構對紅外譜帶的影響因素
2.3.1 共軛效應
2.3.2 氫鍵
2.3.3 環張力
2.3.4 互變異構
2.3.5 小結
2.4 紅外譜圖信息與分子結構推測
2.4.1 已知樣品的紅外光譜驗證
2.4.2 合成化合物的驗證
2.4.3 未知樣品分子結構的測定
第3章 H-NMR與有機分子結構分析
3.1 核磁共振與有機結構測定技術
3.2 核磁共振與NMR譜圖
3.2.1 核的共振原理
3.2.2 核磁共振譜圖
3.2.3 核磁共振儀示意圖
3.3 質子化學位移的影響因素
3.3.1 電負性
3.3.2 各向異性效應
3.3.3 氫鍵
3.3.4 自鏇一自鏇耦合
3.4 各類有機物分子的核磁共振氫譜
3.4.1 烷烴
3.4.2 烯烴
3.4.3 炔烴
3.4.4 芳烴
3.4.5 醇
3.4.6 酚
3.4.7 醚
3.4.8 酮
3.4.9 醛
3.4.10 羧酸
3.4.11 酯
3.4.12 胺
3.4.13 醯胺
3.4.14 鹵代烴
3.4.15 腈和硝基化合物
3.4.16 小結
3.5 譜圖信息與有機分子結構的推測
3.5.1 基團信號歸屬與識別
3.5.2 結合譜圖和分子式推測分子結構式的幾個要點
第4章 13C-NMR與有機分子結構分析
4.1 概述
4.1.1 13C-NMR與化學位移
4.1.2 13C-NMR技術的發展與套用
4.1.3 C-NMR譜的主要優點
4.2 化學位移及其影響因素
4.2.1 碳原子的軌道雜化狀態
4.2.2 誘導效應
4.2.3 共軛效應
4.2.4 立體效應
4.3 C-NMR測定技術與分子結構信息
4.3.1 質子去耦法
4.3.2 偏共振去耦法
4.3.3 門控去耦法(非NOE方式)
4.3.4 門控去耦法(NOE方式)
4.3.5 選擇性質子去耦法
4.4 各類有機物的C-NMR特徵
4.4.1 烷烴
4.4.2 烷烴上的取代基效應
4.4.3 環烷和飽和雜環
4.4.4 烯烴
4.4.5 炔烴
4.4.6 芳烴
4.4.7 醇和醚
4.4.8 醛、酮
4.4.9 羧酸及其衍生物
4.4.10 胺
4.4.11 鹵化物
4.4.12 硝基和腈基化合物
4.4.13 肟
4.5 C-NMR譜解析與分子結構推測
第5章 質譜與有機分子結構分析
5.1 概述
5.1.1 質譜
5.1.2 質譜發展簡史.
5.2 雙聚焦質譜儀原理
5.3 離子源類型
5.3.1 電子轟擊(EI)
5.3.2 化學電離(CI)
5.3.3 場電離(FI)和場解吸(FD)
5.3.4 快速轟擊(FAB)
5.4 質譜中的離子類型.
5.5 陽離子開裂類型
……
第6章 綜合解譜方法與分子結構
第7章 四譜綜俁解析練習題
參考文獻
·收起全部<<

前言

這本教材是浙江大學化學系總結多年研究生教學成果編著而成的,重點是讓學生從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核磁共振碳譜、質譜四類譜圖特徵與有機分子結構的關係入手,系統認識有機分子結構與譜圖信息的內在聯繫;學生通過大量譜圖與各類有機分子結構特徵的對照分析,熟悉譜圖所表達的有機分子基團、碎片或結構的信息,並系統地訓練學生識譜和解譜的方法,從而達到在實際套用中能夠正確分析解譜並準確推定有機分子結構的目的。
本教材在實際教學中得到了廣大研究生的支持,每一屆學生都積極主動提出許多有益建議,這對於本教材進一步完善和課程內容的建設有重要促進作用。編者也希望繼續得到你們的關注和支持,並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使本教材得到豐富和發展。
本教材是在吸收許多專著和前人教材的有益內容基礎上產生的,書中已列出有關的參考書,以表達編者的敬意;同時有興趣的同學也可參照查閱和深入閱讀這些重要的參考書。
本教材撰寫和補充完善歷時五年多,在有關資料收集和數據處理方面所耗工作量非常大,作者的十多名博士和碩士參與了許多工作,他們是江秀明、許建明吳偉波、奚鳳娜、劉博凱、李霞、郭輝、金鑫等,他們的積極參與和全力支持才使這項艱難的工作得以完成,感謝他們對本教材所做的貢獻!
本教材肯定還有許多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