珵

珵 chéng 形聲。字從玉,從呈,呈亦聲。“呈”為“程”省,意為“運送皇糧到王都去”。“玉”指玉佩。“玉”和“呈”聯合起來表示“皇糧督運官的專用玉佩(身份標誌、授權標誌)”。

讀音

【漢字】珵

【拼音】chéng

部首筆畫

部首:王 部外筆畫:7 總筆畫:11

筆順:橫橫豎橫豎折橫橫橫豎橫

漢字輸入法編碼:

五筆型86:gkgg 五筆型98:gkgg

全拼輸入:cheng,ting 雙拼輸入:ig,t;

四角號碼:無 電報碼:無

鄭碼輸入:cjc,cj 太空碼:無

導碼輸入:無 太極碼:無

部首輸入:無 區位碼:AB9E

筆順編號:1121251112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3F5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王呈 漢字部件分解:王呈

筆順編號:11212511121

筆順讀寫:橫橫豎橫豎折橫橫橫豎橫

基本字義

1. 美玉:“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美之能當?”

2. 佩玉。

詳細字義

珵 chéng 形聲。字從玉,從呈,呈亦聲。“呈”為“程”省,意為“運送皇糧到王都去”。“玉”指玉佩。“玉”和“呈”聯合起來表示“皇糧督運官的專用玉佩(身份標誌、授權標誌)”。

本義:皇糧督運官隨身佩帶的玉質身份標誌。

說明:1.“珵”又名“珩”。“珩”字從玉從行。“行”指“走路”,即指皇糧的長途運送。2.“珵”另名“珽”。“珽”字從玉從廷。“廷”指“朝廷”。另一方面,台灣體的“呈”字,從口,從壬(tǐng),意為“王者治所”,與“廷”意思相同。故“珵”字讀為tǐng時,意思是“到王者治所去”。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 珵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7

解釋:- -【廣韻】直貞切【集韻】【韻會】馳貞切,珵音呈。【玉篇】美玉也。埋六寸,光自輝。【廣韻】玉名。【集韻】佩玉也。珩謂之珵。一曰玉大六寸。【相玉書】大六寸,光自照。【屈原·離騷】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注】珵,美玉也。音呈。一曰佩珩也。 又【集韻】他頂切。與珽同。大圭長二尺。【禮·玉藻】天子搢珽。【釋文】珽,他頂反。本又作珵。

拼音是cheng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