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生態示範區

珠海生態示範區建設範圍包括了整個市7649平方公里的海陸面積(陸地1508平方公里,海域6141平方公里)。 珠海生態示範區建設圍繞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三方面進行,到1999年共投入約68億元資金。 珠海市在三年多的生態示範區建設過程中,投入巨資進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建設,已經初步把珠海建設成了人民相對富裕、物資充足、環境優美的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花園式生態城市,基本達到了示範區建設規劃中2000年的近期目標。

基本情況

珠海生態示範區建設範圍包括了整個市7649平方公里的海陸面積(陸地1508平方公里,海域6141平方公里)。珠海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瀕臨南海。珠海市南與澳門相接,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距香港36海里,西臨新會市、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距廣州110公里。1998年底,珠海市總人口為118.9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9.48萬人,暫住人口49.44萬人。 珠海市是我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效益較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迅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交通運輸條件良好,郵電通訊發達。己經形成了以工業、農業、交通、通訊、旅遊、進出口貿易等為主的較完善的國民經濟體系。 1998年,珠海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63.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0000元。1998年空氣日平均污染指數低於60,空氣品質屬優良水平;地表水、海水水質穩定;區域環境噪聲、交通幹線噪聲均符合國家標準,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6%,城區人均公共綠地17平方米。基本走上了一條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珠海市是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國家優秀旅遊城市、聯合國授予“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城市。

內容與特色

珠海生態示範區建設集中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三大領域,主要包括水資源與水質保護、大氣污染控制、噪聲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綠化、海洋資源開發與污染防治、海島生態建設與岸線保護、生態工業、生態農業、旅遊開發、基礎設施、人口、教育、科技發展等14個方面, 44個重點項目。建設期限近期到2000年,遠期到2010年。 珠海生態示範區是城市性的生態示範區,它以環境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為指導,充分利用自身和周邊環境資源,從物流、能流、信息、金融、人口等各領域建立相互協調生態良性循環的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珠海生態城”的建設確立了我市城市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正確方向。

示範意義

珠海生態示範區建設目標是根據珠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目標,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為重點,有組織、有計畫、有步驟地開展生態示範區建設,促進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通過生態示範區建設,最終目的是把珠海市建成一個高產、優質、低耗的生產系統和一個高效、穩定、合理的生態系統,全面提高珠海市人民的生活環境質量,從而真正實現“把珠海建成科技發達、經濟繁榮、文明富裕、環境優美的花園式海濱城市”的戰略目標,為我國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範例。

建設成效

珠海生態示範區建設圍繞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三方面進行,到1999年共投入約68億元資金。珠海市在三年多的生態示範區建設過程中,投入巨資進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建設,已經初步把珠海建設成了人民相對富裕、物資充足、環境優美的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花園式生態城市,基本達到了示範區建設規劃中2000年的近期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