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人民日報》編輯]

王青,歷任《人民日報》編輯、總編室副主任和民眾工作部副主任、主任。主編“讀者來信”專版,開闢了“千萬不要忘記為人民服務”、“立此存照”等受讀者歡迎的欄目。

基本信息

編輯

王青,山東肥城人。1948年畢業於華化聯合大學文學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人民日報》編輯、總編室副主任和民眾工作部副主任、主任。主編“讀者來信”專版,開闢了“千萬不要忘記為人民服務”、“立此存照”等受讀者歡迎的欄目。采寫有《一對青年夫婦》、《在懸崖上》等通訊。

文學博士

簡介王青,1963年5月出生,浙江海鹽人,文學博士,現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世紀學術帶頭人,出版過《魏晉南北朝的佛教信仰與神話》(中國社科出版社2001年)、《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台灣洪葉文化公司1998年)、《揚雄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啟蒙與吶喊》(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等著作多部,編著與合作編著多部,在文史哲各類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著作曾獲江蘇省政府社科成果獎,多次獲江蘇省高校社科成果獎。
論文
漢族神話
西域冥府遊歷故事對中土的影響
論西域文化對魏晉南北朝道教的影響
晉陽王氏的家世門風與《冥祥記》的創作
中國早期狐怪故事:文化偏見下的胡人形象
魏晉南北朝的盜墓之風與人鬼戀故事的產生
陶淵明辭官原因新探
漢魏六朝文學中所見的西域商貿
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職業教徒的階層分析
石趙政權與西域文化
鯀禹治水神話新探
西漢國家宗教的發展與演變
關於國家宗教研究對象的思考——讀張榮明《中國的國教》
道教成立初期老子神話的演變與發展
春秋諸國所用筮書筮法
論《天下》篇為《莊子》各派理論之總結
昏瞀人即為彭蒙考
揚雄的政治傾向與經學師承
《太玄》研究
災異與禮儀——西漢中後期的思想學術特點

官員

簡介
男,漢族,海南省三亞市人,1961年10月出生,1976年09月參加工作,1985年0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本科(廣東民族學院中文系)、文學學士,現任中共昌江黎族自治縣委副書記(正處級)。
個人履歷
1976.09-1978.09國營陵水縣五七農場工人
1978.09-1982.07廣東民族學院中文系學生
1982.07-1984.10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醫藥聯合總公司秘書
1984.10-1988.10陵水縣委常委秘書、辦公室副主任
1988.10-1992.10共青團海南省委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室副主任
1992.10-1993.08共青團海南省委研究室主任
1993.08-1997.02共青團海南省委常委、實業部部長、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
1997.02-1998.08共青團海南省委常委、工農青年部部長
1998.08-2003.03五指山(通什)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正處級)
2003.03-2006.12五指山市委副書記(正處級)
(其間:2004.05-2006.12兼任五指山市沖山鎮委書記、鎮人大主席)
2006.12-昌江縣委副書記(正處級)

清華大學教授

教育簡歷
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1982年)
北京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學碩士學位(1985年)
清華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1989年)
工作經歷
清華大學物理系講師(89-91),副教授(92-96),教授(97-現在),博導(98-現在)
曾任清華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教研組副主任、主任,高能物理核物理研究所所長,
系黨委副書記,系主任,現任清華大學物理系黨委書記
日本名古屋大學物理系客座研究員(1994.9-1995.10)
美國密執根州立大學訪問學者(1999.10-2000.1)
教學
主講物理系本科基礎課《電動力學》(90秋、91春、92春、93春、94春、96春、97春、98春、99春、00春、01春、02春、03秋),輔導(89秋);主講物理系本科基礎課《理論力學》(95秋);與別人合講物理系本科專業課《粒子物理核物理》(01春);主講物理系理論物理研究生專業課《量子場論選題》(97秋、99秋、00春、01秋、02秋、03秋);04年秋季開始為物理系研究生開設《量子場論》課。
研究領域
從事量子場論和基本粒子理論研究,主要集中於非微擾理論、對稱性自發破缺、強子物理和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
目前主要研究
1.有效場論
量子色動力學介子(贗標、矢量、標量、軸矢)低能有效拉氏量
量子色動力學重子低能有效拉氏量
量子色動力學介子低能有效拉氏量與重夸克有效場論的結合
電弱手征有效拉氏量(無費米子,有費米子,無輕Higgs,有輕Higgs)
2.場論模型的精確解和路徑積分的非微擾計算
2維量子場理論模型及相互關係
費米子行列式計算
玻色子行列式計算
n維時空的量子電動力學
獎勵、榮譽和學術兼職獲獎
96年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
現任學術兼職
中國物理學會學術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物理學會秋季會議組委會委員
高能物理學會理事
北京市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主要論著
1.Yong-LiangMa,QingWang
“AnomalousActioninGaugeInvariant,Nonlocal,DynamicalQuarkModel”
Phys.Lett.B560,188(2003)
2.Yong-HongAn,HuaYang,QingWang
“GaugeandLorentzCovariantQuarkpropagatorinanArbitrary
GluonField”Eur.Phys.J.C29,65(2003)
3.HuaYang,QingWang,Yu-PingKuangandQinLu
“CalculationofthechiralLagrangiancoefficientsfromthe
underlyingtheoryofQCD:Asimpleapproach”
Phys.Rev.D66014019(2002)
4.QingWang,Yu-PingKuang,HuaYang,QingLu
“OnQCDpredictionsforthechiralLagrangiancoefficients”
J.Phys.G28,L55(2002)
5.HuaYang,QingWang,QinLu
“ChiralLagrangianfromgaugeinvariant,nonlocal,dynamicalquarkmodel”Phys.Lett.B532,240(2002)
6.QinLu,HuaYang,QingWang
fermiondeterminantwithdynamicalchiralsymmetrybreaking”
hep-ph/0202078;Commun.Theor.Phys.38,185(2002)
7.Xiao-BinFanandQingWang
“InstantonEffectsonGluonPropagator”
Commun.Theor.Phys.38,449(2002)
8.Zhi-MinWangandQingWang
“DerivationofBosonicPartoftheElectroweakChiralLagrangian
fromaGeneralTechnicolorTheory”Commun.Theor.Phys.36,417(2001)
9.YingbinliangandQingWang,
“Phenomenologicaltheoryforneutralkaonsystembeyondeffective
Hamiltonianformulation”J.Phys.G27,1(2001)
10.XueleiWang,Zhi-MinWangandQingWang
“DerivationofEffectiveChiralLagrangianfortheWholeNonet
PseudoScalarGoldstoneBosonfromQCD”
Commun.Theor.Phys.34,683(2000)
11.XueleiWangandQingWang
“DerivationofEffectiveChiralLagrangianInvolvingPSGBand
VectorBosonsfromQCD”Commun.Theor.Phys.34,519(2000)
12.肖明,王學雷,王青“推導贗標Goldstone玻色子有效拉氏量”
《高能物理與核物理》24卷5期(2000)379頁.
13.梁穎斌,王青
中性K介子系統唯象理論的修正”《高能物理與核物理》24卷4期(2000)290頁
14.QingWang,Yu-pingKuang,XueleiWangandMingXiao
“DerivationoftheEffectiveChiralLagrangianforPseudoscalar
mesonsfromQCD”Phys.Rev.D61,54011(2000).
15.Shu-QuanNie,Yu-PingKuang,QingWangandYu-PingYi,
“NonperturbativeexplanationoftheenhancementfactorsinQCD
sumrulefortheρmeson”Phys.Rev.D561489(1997).

東北大學教授

王青,男,1962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資源與生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分別於1988和1992年獲美國南伊利諾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92-1993年任美國紐蒙特黃金公司高級工程師,1994年初回國。長期從事礦產資源開發、資源經濟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回國後,先後負責完成了包括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礦石入選品位最佳化方法研究”、教育部項目“地理資源信息系統與資源供給結構最佳化研究”等10項課題。主編國家“九五”重點教材一部,出版學術專著一部,主編論文集一部,在國際、國內發表論文50餘篇。
學習工作簡歷
1979.9~1983.8東北工學院本科生
1983.8~1986.1東北工學院助教
1986.1~1988.1美國南伊利諾大學碩士生
1988.1~1992.6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博士生
1992.6~1994.1美國紐蒙特黃金公司高級工程師
1994.1~1994.6東北大學講師
1994.6~1996.6東北大學副教授
1996.6~現在東北大學教授
2002.1~現在東北大學博士生導師
1997.10~現在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
研究方向
1.可持續發展定量指標與政策
世界工業化進程中伴隨的種種生態環境問題,使人類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資源與生態空間的有限性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日益顯化的制約。社會、經濟和自然的協調、持續發展已成為21世紀世界各國追求的發展模式和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條件是解決兩大課題:(1)在戰略思維和策略制定上實現從被動的末端治理向主動的源頭預防(治理)轉化;(2)實現環境壓力和承載力的度量、監測並據此尋求物質減量的途徑和政策。
本方向的研究屬國際前沿,它以社會代謝理論為基礎,把社會經濟系統看作一個巨大的代謝體,研究其物質吞吐量(即代謝規模)及其對生態環境的衝擊。研究重點是:(1)建立基於物質使用、排放和存量的生態環境指標體系,通過對選定指標的計算來定量測度環境總壓力TES(TotalEnvironmentStress),並通過與環境容量(或稱生態承載力、環境空間)指標的比較來度量經濟系統的可持續狀況、發展趨勢以及不同經濟體之間的對比;(2)把環境指標與社會、經濟發展指標(如人口、國內生產總值、福利等)進行整合分析,建立表征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亦即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3)基於上述指標體系,尋求可持續發展模式和相應政策手段(PolicyInstruments)。
2.礦產開發最佳化與決策
高新技術特別是數位化、可視化技術在礦業的套用是當今世界礦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礦產開發過程是一個因素多而複雜,而且絕大多數因素是未知或不確定的大型複雜系統。本方向以最佳化理論為基礎,以數位化和可視化技術為核心手段,基於地質和開採系統中各種作用因素的採樣和實驗數據,建立各種重要參數和系統的數位化模型,並套用虛擬現實方法和手段實現這些參數和系統的可視化,對它們的作用進行可視化數值計算與模擬,最佳化系統結構和參數,研究開發新技術和最有效的開採系統,實現從實驗(採樣)到數字虛擬世界,到最佳化方案,再作用於現實世界的完整的高新技術套用研究體系,為實現數字礦山提供方法與手段。
在巨觀層面上,本方向運用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和資源經濟學等理論方法,研究礦產資源與國民經濟發展之間的定量關係,建立我國礦產需求計量經濟模型,基於歷史數據對未來礦產需求量進行科學預測;建立國內、國外礦產供給最佳化模型,定量研究礦產品進出口戰略和國內資源開發策略。
發表論著
[1]WangQing,Guxiaoweietal.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ecologicalfootprintandsustainabilityanalysisforLiaoningProvince[J].JournalGeographicalSciences,2004,14(3):303~312.
[2]顧曉薇,王青,劉敬智等.環境壓力指標及套用[J].中國環境科學,2005,25(3):315~319.(EI)
[3]顧曉薇,王青,劉建興等.遼寧省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足跡分析[J].資源科學,2005,27(4):118~124.
[4]顧曉薇,李廣軍,王青等.綠色大學建設中的生態足跡[J].環境科學,2005,26(4):200~204.(EI)
[5]顧曉薇,李廣軍,王青等.高等教育的生態效率—大學校園生態足跡[J].冰川凍土,2005,27(3):418~425.
[6]顧曉薇,劉建興,王青等.遼寧省2001年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J].生態經濟學報,2004,2(1):39~45.
[7]顧曉薇,王青,劉建興等.基於“國家公頃”計算瀋陽市生態足跡的新方法[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4):397~400.(EI)
[8]顧曉薇,王青,劉建興等.遼寧老工業基地改造中的區域可持續發展[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8):
[9]顧曉薇,王青,劉敬智等.環境壓強:環境壓力指標及套用[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已接受,待發).
[10]顧曉薇,王青,劉建興等.遼寧省生態足跡地理分布及其可持續發展分析[M].環境指標:生態包袱與生態足跡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4,7:40~58.
[11]顧曉薇,王青,劉建興.工程項目投資分析與決策研究,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12]王青,顧曉薇,劉敬智等.國家環境壓力指標及其套用[M].兩岸環境資源與地區發展學術研討會,2005,6.
[13]王青,丁一,顧曉薇等.中國鐵礦資源開發中的生態包袱[J].資源科學,2005,27(1):2~7.
[14]劉敬智,王青,顧曉薇等.中國經濟的直接物質投入與物質減量分析[J].資源科學,2005,27(1):46~51.
[15]王青,劉建興,顧曉薇等.中國2001年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J].生態經濟學報,2004,2(2):115~122.
[16]劉建興,王青,顧曉薇等.基於“國家公頃”進行國內區域生態足跡研究[M].環境指標:生態包袱與生態足跡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4,7:59~73.
[17]丁一,王青,顧曉薇等.中國鐵礦石生態包袱計算與分析[M].環境指標:生態包袱與生態足跡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4,7:185~198.
[18]王青,劉敬智,顧曉薇等.環境載荷與環境壓強:環境壓力指標及套用[M].環境指標:生態包袱與生態足跡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4,7:150~164.
[19]劉敬智,王青,顧曉薇等.基於直接物質投入的中國物質減量分析及其國際比較[M].環境指標:生態包袱與生態足跡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4,7:199~213.
[20]劉敬智,王青,顧曉薇等.物質流賬戶及其指標在中國的套用[M].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2004,8.
[21]劉敬智,王青,顧曉薇等.中國能源消耗的分解模型研究[J].資源科學,2005,5.
[22]王青,劉敬智,顧曉薇等.中國經濟系統的國內物質消耗研究[J].資源科學,2005,5.
[23]劉敬智,王青,顧曉薇等.中國實物國際貿易及附帶的環境負擔轉移分析[J].資源科學,2005,5.
[24]丁一,王青,顧曉薇等.中國銅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物質投入[J].資源科學,2005,5.
[25]劉建興,王青,顧曉薇等.中國經濟發展與生態足跡的關係研究[J].資源科學,2005,5.
[26]李廣軍,王青,顧曉薇等.陽市高校生態足跡和生態效率研究[J].資源科學,2005,6.
[27]劉建興,王青,顧曉薇.瀋陽市實施名牌戰略的思考[J].遼寧經濟,2004,9.
[28]王青吳惠城,“數字礦山的功能內涵及系統構成”,《中國礦業》2004.1
[29]王青、喻海飛,“露天礦台階高度與開採選別性的經濟評價研究”,《金屬礦山》2002.12.
[30]王青、陳立明,“露天開採中礦岩劃分的經濟評價與取樣密度最佳化”,全國第八屆礦業系統工程學術會議,2002.8.16-18.
[31]李建祥、王青,“多時段露天開採短期計畫最佳化”,《金屬礦山》2001.4.
[32]Wang,Q.andH.Sun,“Atheoremonopen-pitplanningoptimizationanditsapplication”,proceedings,29thAPCOM,Beijing,April25-27,2001(ISTP收錄)
[33]趙瑞榮、王青、徐小荷,“世界鐵礦石資源開發現狀與中國鐵礦石企業生存環境分析”
《資源科學》,Vol22,No.32000,PP82-85
[34]王青、王智靜、張殿英,“MINER——露天礦綜合CAD與管理系統”全國礦山系統工程會議,1999.8.10-14,包頭。
[35]王青、黃占友,“套用動態規劃最佳化露天礦中長期開採計畫”,《東北大學學報》,Vol.18,1997,pp95-100.
[36]王青、馬沂夫,“計算機與最佳化開採——礦業可持續發展的微觀技術支柱”,《世界採礦快報》專家論壇特約稿,Vol.13,1997.4,PP3-4.
[37]瑞榮、王青,“露天礦邊界品位的確定”,《包頭鋼鐵學院學報》,1997.4.
[38]王青,“礦業信息與決策——21世紀礦業發展的制高點”,中國科協14次青年科學家論壇報告文集,1996.10,pp46-51.
[39]Wang,Q.,“Long-termopen-pitproductionschedulingthroughdynamicphase-benchsequencing”,TransactionsoftheInstitutionofMiningand Metallugy(IMM),London,Vol.105,June,1996,ppA99-104.英國采冶學報。
[40]王青、王智靜、馬沂夫,“露天開採整體最佳化方法”,《金屬礦山》,Vol.240,1996.6。
[41]王智靜、王青,“露天礦長期開採程式仿真與方案最佳化”,《有色礦冶》,Vol.12,1996.6,pp8-11。
[42]Wang,Q.,J.K.NiuandG.X.Yang,“Stageoptimizationandproductionschedulinginopen-pitmining”,SMEAnnualMeeting,Phoenox,USA,Preprint96-160,1996.3.美國採礦、冶金和探礦學會年會
[43]Wang,Q.andH.Sevim,“Alternativetoparameterizationinfindingaseriesofmaximum-metalpitsforproductionplanning”,MiningEngineering(USA),Feb.,1995,pp178-182.《採礦工程》(美國)
[44]Wang,Q.andH.sevim,“Open-pitproductionplanningthroughpit-generationandpit-sequencing”,TransactionsoftheSocirtyofMining,MetallurgyandExploration,Inc.,USA,Vol.294,1994,pp1968-1974.《美國採礦、冶金和探礦學報》
[45]Sevim,H.,Q.WangandP.Saluja,“Guidelinesforevaluatingenvironmentalimpactsandtechnicalfeaturesofundergroundcoal-wastedisprosalinthemidwest”,Proceedings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vironmentalIssuesandManagementofWasteinEnergyandMineralproduction,Calgary,Albert,Canada,Sept.1-4,1992,pp685-695。
[46]Wang,Q.andH.Sevim,“Enhancedproductionplanninginopen-pitminingthroughintelligentdynamicseach”,Proceedings,23rd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pplicationofComputersintheMineralIndustry(APCOM),Tucuson,AZ,April7-11,1992.
[47]sevim,H.andQ.Wang,“Comprehensivebeltconveyornetworkdesign:asuperiormethidtosimulation”,TransactionofIMM,London,Vol.100,Dec.1991.
[48]Sevim,H.andQ.WangandG.DeTomi,“Economicsofcontractingoverburdenremoval”,Proceedings,22ndAPCOM,Berlin,Germany,Sept.17-21,1990,Vol.1,pp573-584.
[49]Sevim,H.andQ.Wang,“Issimulationananswertobeltconveyornetworkdesige?”SMEAnnualMeeting,SaltLakeCity,UT,Feb.26-March1,1990,Preprint90-161.
[50]Wang,Q.,H.SevimandG.Detomi,“Asolutiontotheproblemofschedulingandreplacement”,Proceedings,21stAPCOM,LasVegas,NV,Feb.27-March2,1989,pp662-673.
[51]Sevim,H.andQ.Wang,“Designmodelforundergroundhaulagesystems”,TransactionsoftheSocietyofmining,MetallurgyandExploration,Inc,USA,Vol.284,1988,pp1818-1822.
[52]Sevim,H.andQ.Wang,“Designandeconomicevaluationofhoistingsystems”,TransactionsofIMM,London,Vol.97,July,1988,ppA129-133.
[53]Sevim,H.andQ.Wang,“Amicrocomputermodelfortheefficientdesignofhoistingsystems”,Vol.1,Proceeding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oistingmen,Materials,andMinerals,torinto,Canada,June12-17,1988,pp129-139.
[54]Sevim,H.andQ.Wang,“Methodsofbincapacitydeterminationinundergroundcoalmines”,TheInstituteofManagementScience/OperationsResearchSocietyofAmerica(TIMS/ORSA)JointNationalmeeting,WashingtonD.C.,April24-27,1988.
[55]Sevim,H.,S.GuhaandQ.Wang,“Undergroundslurrytransportation:canitbeanalternativetobeltconveying?”Proceedings,3rdInternationalOnferenceonInnovativeMiningSystems,UniversityofMissouri-Rolla,Nov.2-4,1987,pp137-149.
專著:《露天開採整體最佳化——理論、模型與算法》(華夏英才基金資助出版),冶金工業出版社2000.7
教材:《採礦學》(國家“九五”重點教材),冶金工業出版社2001.1
論文集:《環境指標:生態包袱與生態足跡》主編2004.7
項目
1、“地理資源信息系統與資源供給結構最佳化研究”,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項目,2001.1—2003.12,8萬元。
2、“典型鐵礦單品位指標合理入選品位研究”,國家“九五”攻關課題,1996.1—2000.6,15萬元。
3、尚比亞謙比希銅礦高效開採方法試驗研究,中國有色集團攻叵釒浚?004.9—2006.9
專利
露天開採綜合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OP—MINER),國家著作權局0006202,2000.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性別:女
基本情況: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1968年5月生,山東蓬萊人,1996年6月在西北工業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1996年至1998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做博士後研1998年評為副教授。1999年在空間技術研究院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工作,期間曽赴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1999年10月至今在北航自動化學院工作,2003年評為教授,2004年評為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學科方向:飛行器控制與制導、智慧型控制套用、精確制導。
學術榮譽:
學術兼職:航天二院兼職教授。
代表論著和成果:負責和參與國防預研基金、航空基金、航天基金、863、973和橫向課題三十餘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SCI和EI索引近30篇。

潼南縣中醫院院長

男,漢族,重慶市古溪鎮人,1964年1月生,大學文化,學士學位,副主任中醫師。1986年7月參加工作,200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潼南縣中醫院院長,黨總支副書記。
1981年7月潼南中學畢業;
1981年8月至1986年7月在瀘州醫學院學習;
1986年8月至1996年3月在潼南縣中醫院工作;
1996年4月至2006年12月在潼南縣人民醫院工作;
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任中共潼南縣人民醫院黨總支副書記
2006年12月至今任潼南縣中醫院院長。

陝西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女,畢業於蘇州醫學院放射醫學系,獲醫學學士學位。現任放療中心主任醫師,陝西抗癌協會委員。從事腫瘤放射治療工作10餘年,擅長於惡性腫瘤診斷、鑑別診斷和放射治療。開展了肺癌術中置管術後近距離治療,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氣管支氣管插管近距離後裝治療,食管插管近距離治療,各種顱內腫瘤的X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惡性血液病的交替半身放射治療,各種腫瘤的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完成課題一項,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