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傑[記者]

王超傑[記者]

王超傑,男,中共黨員,《邊防警察報》社(團級)總編輯。先後創辦《邊防生活》、《中國邊防警察》雜誌和《邊防警察報》,采寫新聞稿五千餘篇。2010年10月27日,獲得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超傑,男,中共黨員,《邊防警察報》社(團級)總編輯。入伍32年,先後創辦《邊防生活》《中國邊防警察》雜誌和《邊防警察報》,采寫新聞稿五千餘篇。公安部邊防局政委傅宏裕將軍稱他:"為我國公安邊防部隊新聞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2007年11月,中宣部、中國記協等八部委聯合授予他"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2010年2月,國務委員、公安部長孟建柱簽署命令,給王超傑記個人二等功。

人物事跡

執著敬業

王超傑王超傑

新聞的根基在基層。王超傑平均每年基層採訪多達百天以上。1983年4月6日,新疆木吉派出所破獲一起間諜案。那裡海拔4200米,有六七十里沒有公路,大雪過後,方向難辨。領導勸他用電台了解情況。他說:“不到現場,就寫不出真情實感。”當獨自騎馬艱難跋涉四個多鐘頭,行至距木吉十來里的山坡時,馬失前蹄,他被甩下二十多米深的山溝,當即昏迷。幸虧過路民眾相救,才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這次採訪給他的手腳和耳朵留下了無法治癒的凍傷。

走別人不敢走的路,就會有別人得不到的收穫。1985年5月,他搭車去公格爾山下的蘇巴什派出所採訪。因雪大路滑,車中途停運,他只得徒步四十里山路。一條兩米來寬的小河擋住了去路,他用盡全身力氣猛跳,結果掉進了冰冷的河裡,全身濕透,當夜就發起高燒。這一年,他不停地奔波在基層一線,行程上萬公里,發稿173篇(幅),有7篇獲獎。

2010年4月14日,玉樹發生7.1級強震,52歲的王超傑一到災區,便走廢墟、進危房,跟隨醫療隊員不分晝夜奮戰在救援戰場上。嚴重的高原反應使他血壓升至高壓170、低壓100,他仍白天冒著雨雪餘震採訪拍照,晚上連夜趕稿至三四點,采寫和組織新聞稿件八十多篇(幅),全面及時報導了救援隊救治受傷重病民眾1812人的事跡,在公安系統和社會上產生良好反響。胡錦濤溫家寶視察玉樹災區,都前往公安邊防救援隊看望慰問,關懷和表揚極大鼓舞了部隊鬥志。

戰地記者衝鋒在前

在血與火面前,王超傑作為戰地記者總是衝鋒在前。1981年5月27日,“東突燎原黨”百餘黨徒洗劫人武部彈藥庫後,妄圖攻打伽師縣城。21名武裝民警深夜3點前往阻擊。王超傑凌晨6時就踩著彈殼趕到距暴徒僅有300米的掩體內,同指揮員艾則孜一起,並肩進行政治攻勢和3分鐘震懾性射擊,迫使83名暴徒繳械投降,在硝煙瀰漫中趕寫的通訊《人民的忠誠衛士》,後來成為部隊培養戰鬥精神的好教材。1990年4月5日,巴仁鄉發生反革命武裝暴亂,許新建等4名邊防民警被殺害。次日上午,他迎著槍林彈雨趕到現場。一排排子彈呼嘯飛過,身旁土包被打得噗噗作響,塵土濺得滿身,領導要他撤下去,他卻隱蔽地衝到了距暴徒僅有一百多米的前沿拍攝。由於全程參與,他的現場照片成為重要資料,寫出的1.5萬字長篇通訊《崑崙豐碑》得到時任新疆黨委書記宋漢良極高評價。

2009年3月,王超傑又一次前往反恐任務很重的塔什庫爾乾縣熱斯卡木村採訪,這裡西鄰克什米爾,南接地勢險峻的塔吐魯溝,幾乎與世隔絕。在冰峰雪嶺、萬丈深淵的險路上顛簸了3天才到達。由於高山反應,他頭痛欲裂徹夜難眠,實在熬不住就吸幾口氧氣,心跳過速吃幾粒“丹參滴丸”。這一呆就是11天,他用心用情寫成的人物通訊《山神》,報導了護邊員買買提熱依木抓獲26名暴力恐怖嫌犯的英勇事跡。當年6月,買買提熱依木作為全國優秀護邊員代表在北京受到周永康接見。

沉到基層挖線索

推典型是新聞工作者的硬功夫。公安邊防部隊許多典型,都傾注了他的心血與汗水。1994年,王超傑十上帕米爾,在水布浪溝蹲點累積達83天。那年除夕夜,他在海拔近五千米的紅其拉甫邊檢站前哨班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通訊《冰峰雪嶺上的一面旗幟》、《高高的紅其拉甫》被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刊播,歸納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紅站精神得到中央的肯定。次年5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紅其拉甫邊檢站“模範邊防檢查站”榮譽稱號,成為公安邊防部隊第一個受命名的團級單位。

20世紀未,是中國毒品問題突出時期。1999年4月,王超傑採訪了雲南木康公安檢查站緝毒事跡。後感素材不夠豐滿,7月再次前往,4天中,他與基層民警一同上勤檢查,三去看守所了解毒販犯罪過程。長篇通訊《緝毒先鋒》刊發後,被多家報刊轉載。2001年9月,木康站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緝毒先鋒站”,許多領導稱王超傑功不可沒。

2007年7月,在帕米爾採訪的王超傑了解到紅其拉甫派出所先後查獲和抓捕73名暴力恐怖嫌犯。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典型!在隨後的7天裡,他騎氂牛啃乾饢,喝雪水住氈房,兩次翻越海拔5600米的雪山,5易其稿,《新疆喀什紅其拉甫邊防派出所先進事跡》的系列報導引起極大關注,李長春批示:“要認真總結紅其拉甫邊防派出所事跡,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全國上百警官申請到紅所學習或工作。該報導獲十八屆中國新聞獎系列報導三等獎。

“愛民固邊”是2006年公安部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維護邊境穩定的戰略舉措。3年的生動實踐,展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2009年3月、7月、11月,王超傑三去滿洲里,連續不斷的主題報導,強力推進了實施愛民固邊戰略典型的培樹。當年1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命名滿洲里邊檢站為“愛民固邊模範邊防檢查站”。

邊防新聞“領軍人”

抓好報導隊伍建設是新聞工作的一大任務。多年來,王超傑先後到西藏、內蒙古等12個省區的公安邊防單位和院校授課61場,聽眾五千多人次。同時,手把手帶出310名報導骨幹。

主要作品

新聞從業以來,他始終不忘記者責任,足跡踏遍祖國四萬公裡邊海防線,發表新聞作品五百多萬字,著有《界碑》、《彪炳史冊的一天》等6部作品,《當好邊防衛士》等3部教材。

榮譽獎項

1991年通訊《帕米爾之鷹》獲全國法制徵文一等獎。

編髮的《學習鄧小平軍隊質量建設思想,走精兵嚴治之路》獲第七屆全國“五個一工程文章獎。

2001年獲第六屆全國公安金盾文化工程“最佳編校獎”;

2008年,論文《行業報增強可讀性的有效途徑》獲第二屆中國編輯科學論壇一等獎。

由於宣傳中心工作成績突出,2007年,周永康簽署命令,給邊防警察報社記集體三等功,2009年獲全國公安思想理論工作先進單位。

2010年10月27日,獲得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