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豫民[國民黨將領]

王豫民[國民黨將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豫民,國民黨將領.(1906~1984),字祿豐,國民黨將領,山東省昌邑市晴埠村人。曾在昌邑縣育秀中學、山東省立第一師範讀書。1933年任蒙陰縣督學。他借視學之機,考察了全縣的山川地勢,私懷大計,為秦啟榮所賞識。1933年經秦啟榮介紹在濟南加入了“復興社”。隨後,便奉命辭去督學職務。回昌邑縣任第六區國小校長,秘密發展特務勢力。1937年冬,秦啟榮在臨淄組織了國民黨康澤派系的特務武裝組織——別動總隊。任命他為“魯冀邊區第二游擊區”司令部中校參謀主任。1938年2月,王尚志派他來昌邑擴充隊伍,打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魯冀邊區第四梯隊”的旗號。同年8月,王尚志率部竄回昌邑與他會合,他任中校經理處長。1940年5月,“四梯隊”被編為“魯蘇戰區游擊第四縱隊”,他任十支隊長。1944年2月又升為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他任軍需處長時為維持地方經濟穩定在經濟上與日偽政府對抗,主持印發“昌邑六區兌換券”鈔票。並主持創辦“四維中學”,親任董事長。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1944年5月,“四縱隊”司令部駐地孫正被日軍攻破,王尚志被俘後,他趁機以嫡系第十支隊為骨幹,收羅“四縱隊”殘部,自任司令。7月,“四縱隊”改編為“山東挺進軍第十五縱隊”,他被任命為少將司令。1945年1月,國民黨中央政府任命他為“山東省第十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同時兼任昌邑縣縣長。在這期間,他曾假借與日軍談判,消滅了押送王尚志的青島日軍談判代表和隨從人員及駐昌邑縣的日偽軍隊長牟敦友,將王尚志劫回。後怕王尚志急權,又藉故將王尚志羈押。並用同樣手段,捉殺了張景月部屬五團團長李樹桂夫婦。他尾隨蔣介石,積極反共,尤其是自他獨攬“四縱隊”大權以後,指揮部隊頻繁騷擾解放區。

1944年冬,他指揮“十五縱隊"4000多人,分河東、河西兩路先後侵占逄翟、蟲埠、雙台等大片解放區的村莊,安設據點,與八路軍交戰。1945年1月,又派1500多人的先遣隊,侵犯革命根據地馬渠一帶,並向東冢、大院等地大舉進犯,揚言不讓八路軍有立足之地。1945年7月,八路軍討逆戰鬥發展到昌邑,在軍區、軍分區、縣、區武裝部隊的聯合反擊下,一舉攻克了王豫民部在小河子、明家郜、辛趙的三個頑固據點。“十五縱隊”潰散,他化裝逃亡壽光。後來,他率部分嫡系奔赴高密,又打出了“第十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的旗號。1947年高密解放,他逃到青島,任“山東省保全司令部高級參謀”,並在青島經營汽車商行。1949年青島解放前,隨國民黨部隊逃往台灣。

逃至台灣後,他經營商業,開辦“四維中學”,均中途夭折。晚年撰寫,並聯絡舊友,為在台灣出版的《山東文獻》期刊撰寫稿件。1984年病死台灣。

個人貢獻

王豫民在大陸期間積極抗日屢立戰功,並且在任四縱隊司令期間成功營救後來的美國第二任駐華大使恆安石以及英國海軍退役上尉狄蘭。所以對王豫民所作出貢獻也應該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恆安石與英國海軍退役上尉狄蘭曾就地參加聯合抗日並在王豫民創辦的四維中學教授英語,兩人在中國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期間恆安石增進了對中國的了解與好感,後來在任駐華大使期間為積極促進中美友好和交流為此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