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爵

王爵

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種爵位,一般地位僅次於整個國家的君主,高於公爵。中國近代最高等級的王爵稱為親王,因此“親王”也被用來翻譯西方君主制國家相應的爵位。王爵封號可以大略分為以國名為號(即所說的一字王)和以郡縣名為號(即所說的二字王)。

基本信息

古代君主稱號

夏商周秦(秦在滅周后統一前)國家最高統治者,如 夏禹王,商湯王, 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宣王,周平王,周赧王,秦昭襄王等

僭號稱王者 ,如徐偃王,楚厲王,楚武王,吳王壽夢,越王允常,齊威王,魏惠王,趙肅王(趙肅侯),韓宣惠王,燕文王(燕後文公),宋康王等

簡介

王爵王爵
王爵封號可以大略分為以國名為號(即所說的一字王)和以郡縣名為號(即所說的二字王)。一字王為國王及親王,國名基本上來源於春秋時期的國名,一般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接下來是“周、魯、趙、魏、梁、燕、代、韓、宋、吳、越”等一檔次,後世王朝的國號也大多來源於這些封號。

而隋、唐的國號來源比較特殊,隋來自西周分封的“隨國”,歷史上有個“隨侯珠”的典故,而楊堅最初被封為隨國公,他稱帝後認為“隨”字里有個“辵”字旁不吉利,代表浮動,不能長治久安,所以把“辵”字旁去掉變成了“隋”,而唐朝的“唐”則是來自晉國的別稱。

明朝國名起自於朱元璋出於自稱“明王”的韓林兒幕府,遼、金、元、清等胡人政權則不遵循這一原則。

二字王一般用於地位比“國王”“親王”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定陶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定陶、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

明清時王爵常被世人尊稱為王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