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渭田

王渭田

王渭田,1958年生,山東臨沂人;祥覽50世、王羲之47代後裔;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現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教育部(全國)教育書畫協會理事,中國翰林書畫藝術院副院長,全國青少年書法分級標準專家委員會顧問,中國安全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安全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等。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藝術中心籌建辦副主任,臨沂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臨沂市書法家協會理事等。

基本信息

作品成就

書法作品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第三屆全國青年新人作品展、“全國中青年組書法邀請展”、“全國楹聯書法繪畫邀請展”等。書法作品《中國夢》、《江山如畫》被選入中國航天部舉辦的“十全十美、伴飛神十、圓夢天宮”文化與科技活動中並成功搭載神舟十號飛船進入太空。著有《王渭田書法集》、《王渭田草書千字文》、《百龍書藝系列》,編輯出版《中國當代實用書法大觀》等書法專著。

藝術活動

2004年組織承辦韓國《山東藝術文化院》首屆中韓“鄉土文化書法繪畫交流展”。2006年在深圳舉辦“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暨王渭田書法展”,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為其題字:“清新簡澹、融和諸體”。2008年在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學仲書展拍賣活動中,將拍賣書法所得的所有善款全部捐獻汶川地震災區。2010年在全國首屆“廬山論壇”中獲得“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2011年在山東臨沂墨香茶園舉辦個人書法展,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權希軍先生為其題詞:“王渭田書法”。2012年被中國書協編入《中國書法五大家》龍年珍藏卷。2012年受人民網邀請,做書法專題訪談。在八達嶺長城現場揮毫創作的書法作品《沁園春·雪》被人民網永久收藏。2013年CCTV收藏天下藝術觀察欄目對王渭田書法藝術做專題報導。2015年為大型史詩文獻紀錄片《紅城頌》題詞,並在該片中對詩詞進行書法創作。2016年6月,受聯合國文化體育基金會邀請,參加聯合國第二屆和平盛會,並獲聯合國“世界和平愛心貢獻獎”。2016年9月,中國科學院大學藝術中心在韓國國會舉辦“王渭田百龍書法作品大展”。

人物評價

筆耕墨耘四十餘年,王渭田把真、草、隸、篆集於一身,書風帶有禪意修身的神韻,從中體現出了一種人生進取的態度和清正高潔的人格力量。著名書畫評論家賈德江先生評價:“書法之所以被稱為藝術,是因為書法有法,有其‘共性’和‘個性’,就‘共性’而言,王渭田是羲之後裔,臨習‘二王’起家,於《聖教序》、《鴨頭丸帖》最多,旁參張旭、懷素之書韻,不僅諳熟用筆之訣,且結構布置、行間疏密無不默識於心,務使下筆之際,無一點一滴不自法帖中來,然後自成家數。就‘個性’而言,王渭田從當代書壇前輩武中奇、沈鵬、商承祚、李傳英等名家請益問師,逐漸形成個人風格,開闢出與諸體面目迥異的嶄新藝術天地,中國古代哲學有‘通天下一氣耳’之說,人得氣而生生,有大氣而長存,書得氣而生境,有大境而永恆。‘二王’的書有大境,張旭、懷素的書有大境,我認為,王渭田的書法亦有大境,因此而長存。”中國著名畫家、書法家、甲骨文研究學者魏峰先生評價:“觀王渭田書法,厚重大氣,在字中蘊藏著‘二王’的通靈氣韻,風規自遠,深邃超逸,且法度嚴謹,姿態自足。他的字意趣悠遠,萬毫齊力,大有神遊八極之氣象,頗使我感動。與渭田交談甚歡,他談吐高雅,學識廣博,功底深厚,胸羅萬有,出手不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評價其書法“清新簡淡,融合諸體”,窮變化於筆端,泯規矩於方圓,為書壇所矚目。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藝先生評價:“心游天地外,志在翰墨間”。王渭田做人厚重灑脫,待人接物率真大氣,其字也如其人,蒼勁俊逸,灑脫奔放,典雅厚重。他的書法遒厚嚴謹,筆力沉穩雄健,氣象古樸淳雅,信手揮筆,潑墨成書,如若行雲流水,章法布局隱喻禪意。王渭田將書藝看成道法自然的延伸,在歲月的砥礪中,那份經年的練達、禪意,以及對人生的態度、情懷和感悟,在毫鋒觸紙的那一刻,無不在不經意間顯露出來。在時光的流淌中,書法成為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傾注對象,他把書法這一“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當作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