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上

王永上,男,生於1984年。法學碩士,2008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後因就業困難,於2008年冬與張岩合夥創立連鎖品牌“臭里香”臭豆腐.一年多時間裡,連鎖店開了十多家,國內加盟店達到200餘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84年出生在濱州惠民縣的王永上,本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經濟法專業碩士。然而,王永上並沒有從事自己努力鑽研的專業,而是選擇了一條常人不可理喻的路子——賣臭豆腐。如今,碩士生王永上已變成臭豆腐大王。

2006年,他從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讀完本科專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華中科技大學,繼續攻讀經濟法專業碩士。2008年,王永上研究生畢業,並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在很多人的眼中,既然都碩士畢業了,就應該找個體面的工作就業,然後領著高薪開始新的生活。王永上也是這樣,還沒等畢業,他已經和廣州一家房產公司簽約,每月拿著7000多元的薪水,成為“準白領”一族,工作既輕鬆又體面。

談到如何走上自主創業這條路,王永上說“其實很偶然”。

主要事跡

王永上的父母就他一個孩子。“在廣州的時間雖然很短,但總有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可能是我鄉土觀念太強的原因吧;再就是父母一天天老了,家裡就我一個孩子,就不想離他們太遠,不然家裡有點事都照應不上。”經過再三考慮,王永上辭去了廣州的工作,回到山東重新就業。

可能是當初找工作太過輕鬆,回山東找工作的過程讓王永上切實體會到了什麼是艱辛。對此,王永上卻看得很開:“我回山東找工作那會兒,金融危機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各大企業的招工規模和待遇都明顯縮水;再者我的法學專業在我讀本科那幾年正是熱門專業,但畢業時大量法學專業人才一起湧入人力市場,使我們的就業競爭力大大下降,更何況我又讀了兩年研究生;在我們省內,山大和海大的法學專業生是最搶手的,像我這樣在南方讀大學的就業時根本沒有任何優勢,這幾個方面,使我在省內的就業難上加難。”

就業的不順利讓王永上決定提前創業,“其實我早就有自主創業的念頭,在山東理工大學讀本科的時候,我就經常參加大學生創業代理活動。但按照我當初的想法,是先找工作乾幾年積累一些經驗,然後再走出去,但現實讓我決定先試一下再說。”

2008年秋季,王永上帶著四處籌措來的兩萬多元錢來到煙臺,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但經驗的缺失,讓他一時選不準方向,開始的幾個月他慘澹度過。

2008年冬天,王永上在煙臺碰到了賣臭豆腐的張岩,張岩上世紀80年代畢業於金融專業,時年四十有四,眼前年輕人的眼神曾經是那么熟悉,動機不用說也看出幾分,王永上是來學藝的。兩人越聊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很快從不認識到不是一般關係,幾個晚上下來,不僅達成意向,而且立馬就付諸實施。就這樣,“臭里香”品牌在煙臺大街的地攤上誕生了。

2008年11月上旬,煙臺大潤發北門小吃一條街上,一個新店面立起來了——“臭里香”臭豆腐。統一培訓、統一工裝、統一度量衡,賣的是臭豆腐,但完全是正規軍操作方式……讓兩位合伙人始料未及的局面出現了,加盟者紛至沓來,一年多時間裡,連鎖店開了十多家,國內加盟店達到200餘家。

王永上和他的合伙人成功了,從初期兩人各湊了3萬元起家,僅僅不到兩年時間,口袋已經鼓鼓地達到數百萬元。王永上給記者算了筆賬,一斤豆腐市場上能賣到2元錢,但是40斤豆腐從他們手裡出去,回來的則是300餘元。

王永上並不避諱自己的“碩士”光環,談到高等教育,他的見解對現在很多的在校大學生或多或少會有所啟發。

“培養專業知識只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方面,我認為在大學是培育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地方。在大學裡,我們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和人文素養,要塑造自己的創新能力,要培養一顆時刻感恩的心,還有,要學會‘學習’的能力。人的一生,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就像我們平時經常說的,要‘活到老,學到老’,我認為這是高等教育教會我最關鍵的地方。”王永上告訴記者。

現在,王永上還經常參加各樣的創業培訓班。在裡面,他也結識了許多剛走出校門、懷揣創業夢想但苦於無明確道路可走的年輕人,王永上看到他們就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他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其中有不少還加入到了“臭里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