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河

王水河

王水河,中國台灣的前輩雕塑家。他所創造的各類藝術,及所影響的視覺環境,經長年的耕耘,品類繁多,成果豐碩,潛移默化了數世代的台中市民,知者莫不讚嘆。王老師一生未曾進過美術學校,卻全憑自修,自我領悟與不設限的積極學習,成為橫跨了雕塑,油畫,美術設計界的美術全才。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民國十四年〈1925〉生於台中市,就讀國民學校時即以繪畫、書法著稱,不只年年在中部五縣市的美術比賽得獎,並曾獲日本森永藝術展二等賞。國小畢業,十四歲即進入美術設計廣告招牌業工作,當時叫做「看板」。他只做了四個月就自立門戶,開了一家「櫻看板屋」,自己當起老闆。十九歲結婚,二十歲被調集為日本兵後,不久台灣就光復了。光復後他短期在台北,再遷回台中成立「水河畫房」。多才多藝的他,除了平面設計如名片、商標、市招、旗幟以外,工作範圍更延伸到立體設計如牌樓、大門、鐵窗花樣,家具,燈具等,甚至設計過幾處墓園。他的設計,影響深遠,舉例來說,台灣的美術字型中,王老師所創的「水河體」一直到現在仍被運用呢。

民國四十三年〈1954〉王老師受聘為台中市政府美術顧問,對於台中市容景觀,貢獻了不少心力,可算是台灣最早投入美術設計,公共藝術,美化生活空間的藝術家哩。其時,多數同時期的台灣藝術家們,正留學日本等地。

民國六十年〈1971〉,王老師因為工作過度又吸菸過多,得了喉癌,切除了聲帶。從此他將全部生命投注於藝術創作上,從事於雕塑,油畫。多年來王老師平均每天工作超過十個小時,雕塑作品已經累積近百件,油畫作品更是多到不可勝數。這些作品記錄了他數十年來的辛勤成果。

王老師與雕塑的因緣,早在民國三十六年〈1947〉,其時尚不懂雕塑技術的他,為父親製作了塑像,以黏土上油彩完成,成品雖然外觀尚可,畢竟無法長久保存。經當時任職於中央書局的藝文界聞人張星建先生引薦,向陳夏雨老師請益,也經常與中部藝術家們討論,在創作理念以及塑造技巧上,都有了長足的進展。

民國三十八年〈1949〉他以一件頭像參加第四屆全省美展即獲得第一名。這是一個開始,此後十年間他拿了不知多少雕塑獎項。

民國五十九年〈1960〉獲省展無鑒查展出,在雕塑藝術上得到了應有的肯定。並陸續製作多項大型塑像,如大甲鐵鑽山四十二尺高的「鄭成功像」等。

王老師在雕塑藝術上最大的成就,應是他自行研發創造的「乾漆」翻製作品,這或許也是雕塑藝術史上技術的大突破。這一種塑造翻模技術,費工費時,過程類似於中國的漆器藝術。漆器是將漆塗於胎上數十層,而王老師將這樣的技術程式反向,先制外模,如一般的塑造翻模流程,塗隔離劑後,再塗生漆於內,數層生漆後,一層漆,一層紗布,待乾後反覆運作,直到脫模、推修、上彩成型。通常半身像約需如此流程十多回,而全身像則需三十回以上。得到的成品,重量比一般的玻璃纖維、石膏翻製作品,或石粉灌漿作品輕盈,卻更細緻,更易耐久保存。正適合表現人體筋肉骨骼,肢體伸展細微的變化,而這正是王老師最喜愛表現的題材。也因為一直以真實的模特兒為描摹對象,每一件作品在僱請模特兒的花費上相當可觀,但這亦使得老師的作品,在人體結構以及筋肉質感上,有強烈的真實感。技術的成熟配合題材的發揮,相得益彰,王老師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的人體雕塑藝術風格,而這卻全憑自修得來的呢。

雕刻的媒材,傳統上以硬質材料為主,取其保存久遠的用意,如木、石等。適於雕刻的木材,通常也適於製作家具,如檜木、花梨木、黃楊木、樟木等。石頭則以大理石、青斗石、石心石、漢白玉石、觀音山石、硃砂石、奧羅拉石等,幾乎質地硬些的,都能拿來雕琢。

塑造使用的土質,稍有黏性的土都可以使用,如黏土、油土、瓷土等。有時也視需要,採用「蠟」作為塑材。而翻製成品則視需要而有所不同:銀、黃銅、青銅、石膏、玻璃纖維、甚至壓克力都有可能,成品的感覺也就有所不同。

翻製成品的技術又是另一門大學問,有時甚至回頭改變了塑造的目標。如上面所提,王老師的「乾漆法」

個人生活

育有三子二女的王水河老師,子女皆將才,一家人仍然和樂的住在一起。從早期的商業設計,走過病魔的陰影,到完成真善美的藝術創作。身體健壯的藝術家,藉助自己發明的發聲器,依然笑聲爽朗,並以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繼續馳騁在創作的高原上,也將自己的身影,烙印在台灣的美術史上。

主要作品

〈一〉王老師自創﹝水河體﹞美術字

〈二〉男〈1949〉石膏翻製作品,第四屆省展雕塑部主席獎第一名

〈三〉關公像〈1963〉安置於台中市「醒修宮」 〈四〉民國四十三年〈1954〉台中公園大門公共藝術作品,後因故拆毀,

未能留下,殊為可惜。

〈五〉早年台中「南夜咖啡廳」,王老師從外到內,建設裝潢,

成為當時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休閒場所

〈六〉早年王老師工作中,正在為翻製作品固定

〈七〉自創「乾漆」翻製作品中的情形

〈八〉痕〈1987〉王老師自創「乾漆」翻製作品

〈九〉馬賽克加浮雕,壁面作品

〈十〉女群像A〈1992〉FRP翻製作品

《認識雕塑藝術》雕塑媒材

獲獎

1936 日本國第六回森永藝術作品募集「二等賞」

1949 第四屆省展雕塑主席獎第一名

1950 第五屆省展雕塑主席獎第二名

1952 台中市美展雕塑第一名、油畫第一名

1953 第八屆省展雕塑主席獎第三名

1954 第九屆省展雕塑主席獎第二名

1955 第十屆省展雕塑主席獎第一名

1956 第十一屆省展雕塑主席獎“特選”第一名

1957 第十二屆省展雕塑文協獎

獲台北市西區扶輪社「第三屆深造美術扶輪獎」

1958 第十三屆省展雕塑主席獎第一名

1959 第十四屆省展雕塑主席獎“特選”第一名

1960 第十五屆省展雕塑主席獎“特選”第一名

「無鑒查」展出

1987 獲台中市資深優秀美術家獎

1991 獲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獎

1996 獲中興文藝獎章美術貢獻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