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儒烈士紀念碑

王文儒烈士紀念碑

王文儒烈士紀念碑位於海南省澄邁縣文儒鄉良田村,是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管理單位是澄邁縣民政局。王文儒烈士紀念碑始建於1959年,1991年重建。占地面積1332平方米,碑高6.18米,底座寬1.8米,碑座高1.58米,碑基平台高1.95米。碑身正面鐫刻“王文儒烈士紀念碑”,基座正面刻王文儒生平簡介。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王文儒烈士紀念碑王文儒烈士紀念碑
1959年2月12日,王文儒烈士紀念碑建成,重建於1991年1月。

占地面積1332平方米,紀念碑坐西向東,碑高6.18米,底座寬1.8米,碑座高1.58米,碑基平台高1.95米。

紀念碑為花崗岩石結構。碑基正面刻有王文儒烈士的生平事跡,碑基平台四周有水泥欄桿,平台東西兩邊築有台階,東邊台階13級,西邊3級。

澄邁縣人民政府為紀念王文儒烈士而建造,海南省人民政府重建。系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人物

王文儒烈士紀念碑王文儒烈士紀念碑
1899年,王文儒出生在澄邁縣北雁鄉良田村一個貧農家庭,12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一度投奔親戚;3年後到一地主家當長工,後因不堪壓迫,投奔海南民軍領袖陳繼虞的部隊,當上通訊兵。由於作戰英勇,2年後被提升為排長,被派到陳繼虞在嘉積主辦的“將校團訓練班”學習。

1923年夏,桂系軍閥李福林部進犯廣東,王文儒又隨陳繼虞渡海參戰,在改編後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東江守備隊服役。

1924年,守備隊調回廣州,與省港大罷工的部分革命工人改編為廣東國民政府直接指揮的輯私衛商團,王文儒任該團一營一連連長。在此期間結識了徐成章楊善集,並於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初,王文儒升任一營副營長兼一連連長,並被派到葉劍英在廣州舉辦的軍事教導團學習。
1927年廣州“四一五”事變後,他隨徐成章突圍,轉移到香港。不久後受黨派遣回海南組織農民運動。
1928年夏季,國民黨軍到澄邁鎮壓革命,一營戰士損失慘重。按特委關於各路紅軍化整為零的指示,他潛入瓊中山區,4個月後化裝出來尋找黨組織,找到特委派來的馮白駒等人,回歸組織,繼續戰鬥,書寫了他的傳奇戎馬生涯。 1931年夏,獨立師師長梁秉樞調離海南,由王文儒接任師長後,該師發展到了2000多人,並建立了“紅色娘子軍”連隊,瓊東(現屬瓊海)、澄邁等7個縣相繼恢復和成立蘇維埃政權。
1932年,在母瑞山指揮反“圍剿”戰鬥中,為掩護瓊崖特委、瓊蘇領導機關的安全轉移,對敵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迂迴激戰,突破了敵人陸、空軍的層層-。最後終因彈盡糧絕,腿受彈傷,不幸被捕。他忠誠革命,堅貞不屈。遂於一九三三年七月間在海口英勇就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