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拯

王拯

王拯自幼好為詩,初仿王維、李白,後喜韓愈、孟郊、歐陽修。著有《龍壁山詩文集》、《茂陵秋雨詞》、《歸方評點史記合筆》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815--1876年)初名錫振,字定甫,號少鶴,亦作少和,別署懺甫、懺庵、茂陵秋雨詞人。又號龍壁山人。廣西馬平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充軍機章京。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王拯隨大學士賽尚阿到廣西督師,條奏《團練十則》。鹹豐年間,升任大理寺少卿。同治三年(1864年),遷太常寺卿,署左副御史,擢通政使。曾多次上疏議政,以直言見忌,被降職,告老還鄉,主講於桂林榕湖經舍、秀峰講舍。王拯為桐城派古文廣西五家之一,兼善詩詞、書畫。著有《龍壁山詩文集》、《茂陵秋雨詞》、《歸方評點史記合筆》等。

王拯自幼好為詩,初仿王維、李白,後喜韓愈、孟郊、歐陽修。晚年頗推重宗尚宋詩的同時詩人莫友芝、鄭珍等,論詩主張“本之性情而可達政事”(《林穎叔方伯詩序》)。他不喜袁枚、趙翼,認為“適以導人食色之性”(《陳心薌詩序》)。他論學術,反對乾嘉漢學,認為“所談既不以行於身,為文至不能通其意”(《大學格物解》附記)。這些都表現了較明顯的理學傾向。

王拯在古文方面宗尚桐城派。在京城時,從姚鼐弟子梅曾亮游,又與朱琦、龍啟瑞友善,與朱、龍等並稱“粵西五大家”,是桐城派古文流衍廣西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如歌頌鴉片戰爭中抗英烈士的《陳將軍畫像記》,論中俄邊境問題的《與何願船書》,自述身世性情的《課誦圖序》、《答彭子穆書》,分析文學作品的《書歸熙甫項脊軒記後》等,皆有新意,生動可讀。

《龍壁山房文集》一章

雲飛身穿麻布袍,青布包頭,腳穿有鐵齒的靴子,天天與士兵一起奔忙在久雨造成的積水

之中,士氣異常振作,英軍屢次進攻都被擊退,而且死傷很多,相持幾天攻不下。一天,濃霧瀰漫,英軍全線進迫土城,葛雲飛靠著城牆,細聽風吹帆聲和海水拍擊聲,仔細辨別出敵艦將要靠近,用大炮把它擊沉。英軍分兵進攻曉峰、竹山,曉峰守軍沒有炮。英軍奪取小路衝下,攻破竹山門,從北面迫近土城。葛雲飛雙手開動四千斤大炮巡迴轟擊,英軍血流成河,但還是拚死 進攻。葛雲飛所率領的兩百多名士兵,最後不得不持刀槍、器械進行肉搏。英軍頭目安突得舉著大綠旗指揮士兵衝鋒,與葛雲飛相遇,葛雲飛罵道: 逆賊到底弄髒了我的刀。”說罷,砍死了安突得。刀柄砍折了,又拔出兩把佩刀,衝進英軍當中,到了竹山

門,正要攀登上去,英軍刀劈葛雲飛面部,削去了半邊,鮮血淋漓,葛雲飛還是直衝了上去。正當英軍嚇得慌亂四散的時候,炮彈片從背後把他擊中了,他的胸部被打穿象碗口大的一個洞。英軍的子彈又從前面、後面象雨點一樣密集射來,他身上受傷數十處陣亡了……。有一個叫徐保的定海義勇,夜裡到竹山門尋找葛雲飛的屍體,雨已收,月微明,只見葛雲飛只有半爿臉站立(實為靠著)在崖石下面,兩手緊握戰刀不放,左眼睜開,還象活人的眼睛一樣閃閃發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