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雲[山東師範大學教授]

王愛雲[山東師範大學教授]

王愛雲,女,1951年2月出生,畢業於復旦大學,拜讀於數學大師谷超豪門下。現在就任於山東師範大學公共數學教學部主任,職稱是教授。其主要的研究方向為大學數學教育教學,教育管理與經濟。她曾主編過《高等數學》《高等數學學習指導》和參編過《現代數學思想方法》,她的教研成果也多次獲得省級優秀獎勵。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性別 女

系部所、教研室 公共數學教學部

職稱 教授

出生年月 1951年2月

職務 教學部主任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拜讀於數學大師谷超豪門下

主要論著

1、 主編《高等數學》(甲種本) (2001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

2、 主編《高等數學》(乙種本) (2002年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

3、 主編《高等數學學習指導》 (2006年)

4、 參編《現代數學思想方法》 (1997年)

教學研究研項目

1、主持《面向21世紀師範院校高等數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與研究》

——山東省面向21世紀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立項項目 (1998—2001)

2、負責《省級精品課程——大學數學》

——山東省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立項項目 (2004——)

3、校級試點課程建設(2000——2004),首屆CAI課件製作與套用(2002——2004)等立項項目

所獲獎勵

1、學校優秀教學獎 (2000,2004)

2、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首位 2001)

3、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二等獎(2002)

4、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首位 2005)

5、校級教學名師獎 (2006)

人物經歷

1971年,王愛雲出生於金湖。孩提時,受從事文藝工作的胞姐楊春蘭的影響,自幼就迷上了藝術,而對淮劇也有一種莫名的喜歡,立志長大後當一名演員。1985年,她如願考入鹽城市戲劇學校。當時,王愛雲在被錄取的同學中年齡最小,個頭比別人矮一頭,但由於她天資聰穎,加上良好的身體基本功,小小的王愛雲在戲校中表現很優秀,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她被戲校教師和同學們親切稱為“小豆豆”。在戲校五年的學習生涯里,王愛雲如饑似渴全身心地撲在學習上。她系統地學習戲劇表演理論知識,努力提高文藝理論水平,她不怕吃苦,苦練不止。每天堅持凌晨五點起床練功、吊嗓子,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蒯雲霞、施廣鳳、武佩琴等老一輩藝術家的精心培育下,較快地熟悉並掌握了“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這“四功五法”的表演藝術。

由於年齡小,加上個頭又矮人一頭,學校考慮她扮演娃娃形象比較適合。在首次排演的大戲中,安排她在《芙蓉淚》劇目里扮演甄芙蓉的兒子寶寶。由於老師們的精心教導、耐心傳授,加上個人的認真磨練,在首次彩排中,她那頑皮可愛的充滿孩子氣的形象吸引了全校師生的眼球,贏得了陣陣掌聲。啟蒙戲的教育對她今後的文藝生涯影響很大,她開始喜歡上了娃娃角色,決心以後就主攻娃娃生、娃娃旦。

娃娃生、娃娃旦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這是很特別的。演起來要有天真爛漫的兒童稚氣,而唱腔的運用上要有清脆明亮的特點,這對於一個戲劇演員具有很大的挑戰性。1990年,王愛雲被分配到淮陰市淮劇團(現淮安市淮劇團)。18年來,她憑著對淮劇藝術的摯愛和不懈追求,用勤學苦練、探索創新的精神,在戲劇舞台上為戲劇觀眾展現了一個個生動的娃娃藝術形象。其中最成功的要屬《蓮花庵》中活潑可愛的冬兒一角。冬兒的戲份雖然不多,卻是全戲的點睛之筆。為了演好冬兒,王愛雲下了很多功夫。她平時注意觀察孩子們的喜怒哀樂、一舉一動,並讀了許多兒童讀物,揣摩小孩的心理。這齣戲中她運用了偏亮音色,少用顫音,非常適合劇中人八九歲的童聲要求。她巧妙地把音樂節奏的明快、輕鬆與情節表演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當繼母暴露出兇殘的本性,季冬兒面臨險境時的緊張情緒,直到與生母相會又被余媽媽收養,幾場戲的情節起伏、人物感情跨度很大,她比較準確地把握了人物性格,感情處理細膩而又飽滿,演唱聲情並茂。

“舞台上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王愛雲一直牢記這句話。無論是任主角、擔配角、跑龍套,她都認真研讀劇本,分析劇情,把握好自己所演人物的個性特徵,全身心地進入角色。在唱腔上,她更是精益求精,每個字都不放過,逐字逐句仔細推敲,不斷地塑造出領導認可、觀眾滿意的藝術形象。在《高原雪魂——孔繁森》中,她飾演阿里孤兒貢桑,為了演好西藏少年的形象,她不惜把自己心愛的一頭長髮全部剪掉。在抗擊暴風雪的一場戲中,需要很大強度的身段表演,由於要配合快節奏的音樂,王愛雲磨破了雙胯,別人下班了,她還一個人苦練。在現代歌舞小品《水蜜桃》中,她飾演的“水蜜桃”是一個山村賣桃子的小姑娘。在表演上,恰到好處地把一個嚮往致富、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展現在觀眾面前,小品中讓觀眾叫絕的是她模仿著名笑星趙本山表演的《小草》,每次表演,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武松與潘金蓮》中機智過人的鄆哥,《宋江與閻惜嬌》中愛打不平的唐牛兒,《假鳳真凰》中的女扮男裝的白花龍,《白虎堂》中武藝過人的穆瓜,《為兒為女》中性格倔犟誤入歧途的馬強強……她精湛的藝術表演,受到了同行專家的高度肯定,2002年被市人事局批准為“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養計畫第三層次培養人選”,2004年在“第二屆江蘇省戲曲‘紅梅獎’演唱大賽”中,她受到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等部門聯合表彰。

在多年的淮劇生涯中,王愛雲感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理論水平,是難以適應形勢要求的,其創作的文藝作品也無法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她不僅在專業上精益求精,還利用業餘時間加強理論學習,相繼取得了大專、本科學歷。同時,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撰寫了《淺談加強文藝團體思想政治工作》、《論戲曲人才的培養》、《改革是文藝團體的唯一出路》、《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文藝事業的發展》等理論文章,在《新淮論壇》、《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文論文選編》、《淮劇資料》等雜誌中發表。

現在,在演戲之餘,王愛雲還在市文化藝術學校擔任教師,把多年的演戲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