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田

王思田(1887--1952),少將,山東滕縣人,1934年任第66師212旅423團上校團長,1936年9月任第73師197旅少將旅長,1937年9月任第73師代師長,1951年在山東滕縣被捕,年底病故。

詳述

王思田,字心齋(1887―1952年)今山東滕州市前洪緒村人,出生在較貧困的農家。他自幼勤奮勇敢,好學上進。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投筆從戎,於閻錫山部,因每戰振臂當先,屢立戰功,受上仕的器重。又因其思想開朗,宣傳救國拯民理論,嚴謹律己,待人誠實寬厚,由戰士逐級晉升為師長。
“九一八”事變後,王思田率軍連續七晝夜浴血奮戰,把擁5000人驕橫的日偽軍打得潰不成軍,棄甲而逃,一舉收復了百靈廟、大廟失地。12月4日又取得了阻擊日軍極不平常勝利,在華北抗日史中譜寫了譽滿中外的新篇章。
“七七”事變抗日戰爭開始,王思田說:“我們不能再作同室操戈,箕豆相煎的可悲蠢事了”,他贊同國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張。
1937年秋,傅作義將軍率部戰南口,攻萬全,抄襲平型關,血戰忻口鎮,與敵周旋。七十三師一九七旅旅長王思田與其友軍奮力堅守太原,面臨日軍的優勢裝備,屢創日寇鋒芒。1938年春,閻錫山部逃到山區,日軍如入無人之境,修築了(大)同滿(口)鐵路。在王思田旅長的指揮下,突然襲擊,打得日軍措手不及,在二戰區,取得了晉西之戰的勝利。
1938年春,為配合第五戰區李宗仁部台兒莊大戰,付作義率三十五軍反攻綏遠城之戰,王思田旅輾轉南北,分散敵兵力,乘機襲擊日軍,與日軍周旋。他治軍有方,軍紀嚴明,大軍所過,閭里安謐,雞犬不驚。他一再重申:“擅自取民一草一木者,一律嚴懲”,故軍民關係處理得當,迅速完成第二戰區大軍轉移的重任,受到通令嘉獎,晉升為66師師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又錯誤地實施“戡亂”政策,人民民眾又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不願為反動派的“戡亂”政局效力,毅然退役,先後寄居陝西宜川、山西吉縣、臨汾和太原等地。以遣歲月。
解放後,他受到黨和人民政府的寬待,於1952年探家時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