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義

王建義

主持的“胡楊夸園蚧生物學及其防治”,1983年獲寧夏科技進步三等獎,並在全國農村適用科研成果推廣會議上推廣。 “柳倭蚜生物學與防治研究”1985年獲銀川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現從事“寧夏桑樹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技術研究”。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建義王建義
男,1942年6月生,寧夏農林科學院林業科學研究所森保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從事林業勘測設計與施工,公路、橋涵勘測設計與施工,治沙、森保、園林研究等工作。主持省、市科委研究項目9項,自選課題18項,參加他人項目7項。主持的“胡楊夸園蚧生物學及其防治”,1983年獲寧夏科技進步三等獎,並在全國農村適用科研成果推廣會議上推廣。“寧夏園林蚧類資源調查與銀川園林蚧類綜合防治研究”,發現世界一新屬13新種,中國新紀錄40餘種,居國內領先水平,1990年獲寧夏科技進步三等獎;“頭道湖荒漠沙區樟子松育苗技術研究”,1981年獲寧夏科技進步四等獎。“柳倭蚜生物學與防治研究”1985年獲銀川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完成寧夏科委下達的“寧夏蚧類及其天敵資源調查”與《寧夏蚧蟲志》的編著(待鑑定、出版)。現從事“寧夏桑樹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技術研究”。參加1988年第十八屆國際楊樹會議和1992年第十九屆國際昆蟲學大會。1996年赴香港參加《中華優秀專利、技術精選》首發式新聞發布會及優秀科技人才聯誼會。並聘為香港新聞出版社特邀技術顧問。兩次國際會議論文集(英文版)和林業科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在《牛物防治通報》上發表的“紅點唇瓢蟲生物學及其捕食作用”被英國《世界農業研究信息索引》摘錄。為《中國森林昆蟲》一書撰稿一萬字。70年代首創用洗衣粉或加少許內吸劑農藥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如:3年防治6萬株國槐上的皺大球蚧,13萬畝園林蚧蟲,取得純經濟效益79.8萬元;1年防治枸杞蚜蟲2500畝,取得純經濟效益65萬元,防治成本下降10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