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易

王居易

王居易萬曆十年選貢太學,曾任直隸永年縣丞。他修成的《東鎮沂山志》刻印於萬曆十四年,分五卷,共3萬多字。

基本信息

生平

王居易,字行素,號守吾,明萬曆十年(1582年)選貢入太學,曾任河北水年縣丞,為臨朐名士。他年輕時就想撰寫一部沂山志,當他看過《東嶽志》、《南嶽志》、《西鎮吳山志》等志書,覺得“岳山唯五,而泰山居首;鎮山亦五,沂山為冠”。既然有人已為岳、鎮寫志,沂山為五鎮之首,不寫一部志書,實為憾事:他為此常常慨嘆:“海岳既各有志,而東鎮獨無,可不謂缺典歟!”於是他遍訪彌水兩岸留跡沂山山水。又根據西安知府呂三才(臨朐縣人)提供的碑刻拓片等資料,仿照《西鎮吳山志》的體制,嘔心瀝血,精心編撰,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修成了《東鎮沂山志》。全書共5卷,分為上、下兩冊,約3萬字。

詩集


《東鎮沂山志》卷首有序二:一為王居易的《刻沂山志序》,記述了修志的緣起和目的;一為目三才寫的序。序後有圖四:沂山圖、東鎮廟圖、御祭陳設圖和有司春秋致祭圖。

卷一為《記述》。內容有山名、廟制、祭器、百丈崖、瀑布泉等20目,對沂山諸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分別作了記述;卷二為《御製沼告祭文》。輯錄了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萬曆四年(1576年)的御製詔告祭文48篇。內容大都是“祈神明明隆相助,俾雨暘時順,災沴不生,百穀用成,民用康濟,國蒙清泰,永賴神府”之類的祈禱之辭;卷三為元代的祭文和明代有司春秋祭文,共15篇,其內容與卷二大同小異;卷四為元、明兩代的《代祀記》和《重修廟記》共20篇,《重修廟記》3篇……本卷內還有記載虎、蟒的兩篇短文,其與[嘉靖]《臨朐縣誌》所載“沂山有鹿”相對照,證明沂山古代生態環境;卷五為詩歌;共收錄元、明兩代詩作169首,其輯中有馮惟敏、李攀龍、雪蓑,喬宇等人的作品。惜乎宋代蘇軾、蘇轍的兩篇作品未能收錄;卷末有西安府推官張守乾的跋文。一部志書,不僅為人們了解沂山、開發沂山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寶貴史料,而且還體現了王居易熱愛家鄉,摯著追求,敢於奉獻的可貴精神。他的名字將伴隨《東鎮沂山志》流芳千古。有“詩王”之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