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霞

王寶霞(1920―1940),女,漢族,安徽省合肥人。 1920年,王寶霞出生在合肥一個封建豪門家庭。 1939年6月,王寶霞加入中國共產黨。

烈士

王寶霞(1920―1940),女,漢族,安徽省合肥人。
1920年,王寶霞出生在合肥一個封建豪門家庭。自幼忠厚老實,曾在合肥女子職業學校就讀。抗日戰爭爆發後,合肥淪陷,為了不做亡國奴,王寶霞隨祖母、父親遷居六安。其父參加了省動委會工作。王寶霞與大姑王維芝、小姑王維蘭(又名謝冰)、姐姐王寶雲,共同參加了在六安成立的第五戰區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婦女戰地服務團(蔣岱燕任團長)。六安失守後,王寶霞隨團撤退到大獨山,作為服務團的骨幹,她繼續做抗日宣傳鼓動工作,組織婦女上識字班,動員婦女為抗日戰士做軍鞋、棉衣,慰問傷員。後撤到金寨,繼續為抗戰事業而努力工作。1939年6月,王寶霞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冬,王寶霞隨婦戰團從立煌轉移到阜陽,此時,蔣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王寶霞又隨團由渦陽撤到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1940年7月,彭雪楓率八路軍第四縱隊開闢淮上地區,王寶霞調到淮上地區參加開闢根據地工作,由中共懷遠縣委派往三區(胡町)區委任組織幹事兼做婦女工作。9月底,王寶霞帶領婦女代表,到龍亢參加縣婦救會成立大會。
1940年10月,王寶霞到潘集鄉幫助工作時,不幸被國民黨地方土頑抓去,同時被捕的還有李華庭(四縱689團糧秣股長)和劉墨舞(潘集鄉指導員)。三人被捕後遭敵人嚴刑拷打,但勇敢堅定,寧死不屈,在平阿山前汪小集壯烈犧牲,史稱“平阿山慘案”。王寶霞時年20歲。

教師

信息

王寶霞,女,1956年出生,大專福建莆田市實驗國小美術教師,省美術教學研究會會員、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市美術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市青少宮宮外輔導員、省優秀美術教師、市優秀輔導員。

成就

曾在國、省、市發表論文《利用電教媒體功能 提高美術教學效果》、《如何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美術啟發三步法》等十多篇。繪畫作品多幅被國外收藏家收藏。《送子圖》參加當代中國名家書畫聯展於美國展出,《飼羊圖》參加當代書畫家精品赴港澳台展出,《踏遍青山》獲國際文學藝術作品博覽會二等獎,《貴妃醉酒》獲慶祝建國45同年海內外書畫大賽二等獎。《富貴長春》赴俄羅斯國際交流展一等獎。《春色滿園》參加市教師節畫展後入選湄州日報刊出、《八仙醉酒》獲市美術教師畫展一等獎。所教學生三百多幅繪畫作品在國際、國級比賽中獲獎,多幅參加美國、日本、西歐五國、俄羅斯等國家展賽,獲俄羅斯聯邦授"小藝術家"稱號五人,獲國級"小畫家"稱號十多人。獲俄羅斯聯邦授予"小藝術家導師"稱號。獲國際、國級輔導優秀教師獎、園丁獎二十多次。

華中科技大學體育部教授

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系,學士學歷,副教授。
現在華中科技大學體育部第一教研室從事教學工作,主講桌球體育興趣選項課,參加桌球課程組活動。
以籃球、桌球、身體素質訓練等運動專業特長為主承擔本科生教學任務。長期從事在教學第一線,同時,在科學研究方面涉及體育課程理論研究、教學改革研究、教材編寫等多領域。
主要研究成果:
1、承擔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網球》的編寫任務(高等教育出版社)並對全國學校發行。
2、擔任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網球》配套多媒體版副主編任務,該多媒體版《網球》掛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立體化課程網站上。
3、做為課題組第一成員參加了國家“十五”課題之《關於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及其微機管理的研究》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