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英

王家英

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加拿大緬尼吐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政治社會學博士,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電話調查研究室主任。著名的兩岸關係問題專家。長期從事台灣問題、港台社會政治發展和兩岸關係研究。著有多部專著和相關論文。

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王家英,女,1938年7月出生在西關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國小文化程度。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1991年於淄博電焊機廠退休。 王家英,下學後正值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6歲便參加了農業生產勞動。她擁護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在農業生產合作社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和各項社會活動,得到社員的好評,在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被社員推選為生產隊長。在西關第一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被推選為副社長。1958年,淄城人民公社建立,被任命為淄城人民公社副社長(不脫離生產幹部)。 在大煉鋼鐵運動中,被評為淄博專區鋼鐵戰線先進工作者。大煉鋼鐵結束後,王家英與孫良美帶領宋瑞華、楊學英、張茂蘭、馮乃珍等,成立淄城人民公社“三八”婦女專業隊任隊長,從事農業高產實驗。開始她們管理12畝土地,稱為“三八”實驗田,後逐步擴大面積,增加人員,達到20餘人,土地近200畝。她們深耕細作,精心管理,1959年,創出了20畝小麥平均畝產達到350.5公斤的高產紀錄,其中4畝豐產田小麥畝產達到512公斤。秋季,29畝玉米畝產達到425公斤。“三八”婦女專業隊,全年人均生產糧食3300公斤,創全區最高紀錄。王家英和她的隊員們,還努力鑽研農業技術,搞發明創造,研究製造出追化肥小車、小麥簡易密植鋤等新式農具,對於促進集體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帶頭示範作用。她擔任婦女民兵排長,在全民皆兵,亦勞亦武,勞武結合的方針指導下,領導全排民兵,訓練刻苦,成績優秀。1958年,出席全國婦女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1960年被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淄博市委員會和中國共產義青年團山東省委員會分別評為市級、省級青年躍進紅旗手,同年,榮獲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頒發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紀念章”一枚,光榮地出席了全國民兵代表大會,被授於56式半自動步槍一支,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主要作品

《台灣的民主化與兩岸互動》(1995)

王家英 王家英

《大中華的理想與現實》(1996)

《兩岸四地的互動整合》(1996,與孫同文、廖光生合編)

《兩岸關係的矛盾與出路》(1996,與孫同文合編)

《台灣政治與中國統一問題》(1996)

《The 1995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s in Hong Kong 》(1996 ,與關信基、劉兆佳、雷競璇合編)

《過渡期香港民意與政治》(1997)

《香港回歸與港台關係》(1997,與孫同文合編)

《兩岸「三通」對香港經濟的影響》(1998,與冼杏儀合著)

《民意中華》(1999)

《從台灣政治到兩岸關係》(1999,與孫同文合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