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嬰次爐

王子嬰次爐

王子嬰次爐據傳於1923年出土於河南省新鄭縣李家樓,為春秋時期的燒炭燎爐,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此器形狀似盤,圓角平底,器壁兩側有環鈕,兩端各有3節提鏈。

藏品簡介

高11.3厘米、口縱45厘米、口橫36.6厘米
用途:燒炭燎爐
所處時期:春秋
出土時間:傳1923年
出土地點:傳河南省新鄭縣李家樓出土

詳細信息

此器形狀似盤,圓角平底,器壁兩側有環鈕,兩端各有3節提鏈。器底下部有柱狀殘足23個。器壁內側有銘文7字,意為王子嬰次之爐。據研究,有人認為該爐為楚國令尹子重所作,是魯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晉楚“鄢陵之役”楚師兵敗後遺於鄭地的。但當時楚國諸侯不稱王。從此爐紋飾看,頗具吳器風格,故這個嬰次又可能是吳王之子。
該器整體呈長方盤形,敞口,方唇;四壁斜直下收,兩長壁外壁中央各有一環耳,兩短壁外則各有一個吊鏈;器底殘缺,只餘一周23個殘短柱。四壁飾細密的斜方格穀粒紋。內壁有銘文7字:“王子嬰次之燎爐。”
關於該爐底部的形制,學者有不同的復原意見。有學者根據考古發現的其他實物,推測其原本為長方形支柱狀圈足。關於該器物的國屬爭議頗大,這與對器主王子嬰次身份的認定關係密切,目前學術界多認為他是楚令尹子重(名嬰齊,字子重,公元前470年卒),若此該爐則為楚器。另外還有鄭器、吳器之說。近年,有學者根據爐的形制和紋飾特徵,提出它有可能是徐器,王子嬰次為徐之王子。關於爐的用途,學術界多認為是燃炭以取暖的燎爐。與其器形接近者,有江蘇邳州九女墩出土的殘方爐。
出土該爐的新鄭李家樓大墓,以隨葬器物豐富、精美著稱,學術界多推測是春秋時期鄭國國君之墓。“王子嬰次”青銅爐無論是楚器還是徐器,都體現當時不同區域社會上層的文化交流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