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印政

王印政,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Medicago幼苗NPA化學誘導變異規律及其相關功能基因研究。

介紹

王印政,博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植物系統發生與進化發育生

物學創新研究組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現指導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3名。

主要經歷

1995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5至1997年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
1999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和密蘇里植物園合作開展中國植物志英文版瑞香科等五個科的研究與編寫工作。
2001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從事花對稱性CYCLOIDEA功能基因的分子發育與進化合作研究。
2007年赴美國諾貝基金會植物生物學研究所(Plant Biology Division, Samuel Roberts Noble Foundation) 從事Medicago幼苗NPA化學誘導變異規律及其相關功能基因研究。

主要成績

1.苦苣苔科、玄參科和瑞香科植物的系統學與進化研究 對苦苣苔科、玄參科和瑞香科一些類群開展了一系列系統學與進化方面的研究;在尖舌苣苔族 (Epithemateae), 尤其在異葉苣苔屬 (Whytockia) (苦苣苔科)系統學與進化研究方面,從形態地理,解剖學,形態發生學,胚胎學、細胞學以及進化發育生物學等多個方面和多個層次深入全面地研究異葉苣苔屬及其近緣類群的系統發育以及種類修訂方面的研究工作。針對一些類群在苦苣苔科和玄參科之間系統位置的不確定性和長時期的爭論, 如地黃屬(Rehmannia)、呆白菜屬(Triaenophora)、台閩苣苔屬(Titanotricum) 以及囊萼花屬 (Cyrtandromoea)等,對於這些科屬系統位置的確定展開了深入地研究。
2.花對稱性功能基因cycloidea (cyc) 進化發育生物學研究 花的對稱性是玄參目系統發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輻射和兩側對稱花的歧化發生在玄參目系統發生的早期,中間細節在演化中的可能丟失使現存類群中輻射和兩側花類群之間的距離間隔較大。因此,純粹根據現存植物成熟結構的比較很難分析和判斷輻射和兩側對稱花類群之間的器官同源性與進化趨勢。90年代後期對模式植物金魚草發育分子生物學研究證明該種花部的對稱性和cycloidea (cyc) 與 dichotoma (dich) 兩個基因,尤其是cycloidea (cyc) 在背腹面上的不均等表達有關。近兩年在玄參科、苦苣苔科、豆科以及玉米等類群中也發現了一系列cycloidea (cyc)的同源基因直接參與花對稱性的表達。近年來在苦苣苔科和玄參科中已經開展了這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工作,並於2001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合作開展了Gcyc (Gesneriaceae cycloidea)功能基因的進化發育生物學的研究。現一方面正在進行其表達式樣和功能的研究,同時經過分析cycloidea (Gcyc)基因在不同類群中的重複、替代和插入序列以及缺失等和花對稱性演化的相關關係,進一步了解這一控制花對稱性的功能基因的分子進化和表型進化的關係,從而從形態、個體發育到功能基因的分子發育相統一的角度構建苦苣苔科和玄參科花對稱性的進化發育(Evo-Devo)式樣。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對功能基因cycloidea及其同源基因的進化發育生物學研究進一步擴大到雙子葉植物離瓣類和單子葉植物中;為被子植物更廣泛的類群中的系統學、系統發生學及其相關的進化發育生物學(Evo-devo)研究提供重要的形態和分子進化背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