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舉[美術家]

王克舉[美術家]

王克舉,男,漢族,1956年8月生於青島。曾任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克舉的油畫創作現場王克舉的油畫創作現場
男,漢族,1956年8月生於青島。1983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1989年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助教進修班;2002年中央美術學院油畫高級研修班。曾任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克舉是一位浪漫、樸實而又抒情的畫家,他的作品給人的感覺非常現代、清新。 1981年作品《汛》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三等獎(北京);1984年作品《大海潮》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獎 (北京);2006年1月應邀參加《當代視像:為收藏家舉辦的展覽——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中鴻信當代藝術品拍賣會。

作品列表

作品:母與子作品:母與子
2005年 武夷山的暖冬、毛毛草
2001年 盛夏的山谷、牽牛花風景、坡上秋色、鼓浪棕櫚
2004年 三颱風景、蓮蓮
2002年 莊稼地
1985年 靜物
2002年 鄉間小路、下梅樹
2005年 秋爽、毛毛草
1971年 綠意
2002年 毛毛草
1999年 夏風、畫室里的女人體、風動
2001年 母與子、茶山、夏日、雙鳥、樹、聲聲聞蟈蟈
2001年 紅高粱
1998年 四月的風、黃昏 、心事
2003年 綠意
2005年 武夷山的暖冬、清城山-白蘭花
2003年 桃花園、人物
1998年 山嶺風景
2005年 上阿圖什村、鄉間小路

獲獎作品

1981年作品《汛》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三等獎 (北京)。
1984年作品《大海潮》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獎 (北京)。
1984年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晌飯)。
1985年煙臺美術博物館收藏作品《大海潮》。
1987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畫助教進修班。
1987年作品《歲歲》入選首屆中國油畫展(上海)。
1989年作品《黃昏》系列獲“首屆山東省文藝創作大獎賽”二等獎(濟南)。
1989年于山東濟南舉辦首次個人油畫展(參展作品五十餘幅)。
1989年作品《黃昏》系列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北京)。
1990年作品《老農》獲“山東青年美展”一等獎(濟南)。
1991年作品《黃昏》系列入選“中國現代油畫展”(美國)。
1994年華人當代美術館收藏作品《黃昏》之一、之二。
1995年作品《農婦》之一入選“95中國油畫年展”(北京)。
1995年《中國當代藝術家圖鑑》畫冊入編作品(北京)。
1996年《中青年油畫百人作品精品集》入編作品(吉林人美)。
1996年“當代油畫精品集”---王克舉(山東美術出版社)。
1997年“中國油畫”第4期發表作品(專題介紹)。
1997年“美術大觀”第10期發表作品(專題介紹)。
1997年作品《梳妝》獲“山東省首屆油畫學會雙年展”學術獎(濟南)。
1997年《當代中國油畫》綜合集入編作品(河南美術出版社)。
1997年《當代中國油畫》風景集入編作品(河南美術出版社)。
1998年“走向世界”發表作品(專題介紹)。
1998年“山東衛視”《文苑》專題介紹。
1998年於〈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舉辦個人油畫展(參展作品六十餘幅)。
1998年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收藏作品《秋柿子》、《城市的邊沿》。
1998年《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油畫)第三捲入編作品《晌飯》。
1998年《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油畫)第四捲入編作品《農婦》、《梳妝》。
1999年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柳埠春早》。
1999年北京國際展覽中心收藏作品《蟬聲》。
1999年作品《濟南的春天》獲“山東省建國60周年美展”特等獎(濟南)。
1999年作品《蟬聲》“中國藝術博覽會”佳作獎(北京)。
1999年作品《柳埠春早》獲“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獎(北京)。
1999年作品《農婦》之二獲“當代中國青年畫展”優秀獎(北京)。
1999年“美術觀察”第3期發表作品(專題介紹)。
2000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畫高級研修班。
2000年“文藝研究”第3期發表作品(專題介紹)
2000年《中國油畫人物頭像精選》畫冊入選作品(介紹)。
2001年作品《青紗帳》獲“建黨八十周年油畫展”優秀獎(北京)。
2001年寧波黨史館收藏作品《青紗帳》。
2001年“中國油畫”第1期發表作品(專題介紹)。
2001年參加“油畫高研班”赴歐洲文化藝術考察歷時四十五天。
2002年作品《搖籃曲》獲“體驗與實驗—山東省第二屆小油畫展”學術獎(北京)。
2002年作品〈紅高粱〉參加由中國油畫學會舉辦的{中國小油畫展}。
2002年秋應邀參加由《中國油畫》、“武夷山莊” 組織的中國油畫家寫生活動。作品巡迴展於廈門、福州、上海、濟南、天津、北京。
2002年參加《中央美院油畫高研班階段展》(北京)。
2002年“美術研究”第3期發表作品(專題介紹)。
2002年“名家名品”---王克舉(畫冊)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3年作品《對面的山》入選“今日中國”畫展(北京)。
2003年作品《莊稼地》入選第三屆中國油畫精品展(北京)。
2003年北京會議中心收藏作品《青紗帳之二》。
2003年10月作品〈〈高音〉〉入選第二屆全國畫院雙年展(廣州)。
2003年夏應邀參加由《中國油畫》、“廈門文聯”組織的油畫寫生活動。作品於廈門展出。
2004年上海美術館收藏作品《秋棉花》、《高歌》、《深秋》、《苞米地》。
2004年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山里》。
2004年12月參加“王嘉廉中央美院2003油畫獎學金”獲獎作品展(中央美院陳列館)。
2004年12月《藝術界》第4期發表作品(專題介紹)。
2004年4月應邀參加由上海東方藝術沙龍、杭州印象畫廊和中國油畫舉辦的西湖寫生活動,作品於杭州上海展出。
2004年4月於上海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參展作品七十餘幅)。
2004年4月中旬刊(第十三期)《油畫藝術》報。專題作品介紹。
2004年5月30日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央美院油畫高級研修班畢業展(參展作品24幅)。
2004年9月“中國油畫”弟5期發表作品(專題介紹)。
2005年10月應邀參加由中國油畫學會《中國油畫》、正大集團聯合和舉辦的《人文江南》寫生活動。作品將在上海展出。
2005年11月應邀參加“意象武夷——中德兩國畫家首次面對面互動創作”(油畫國際研討會)和寫生畫展活動。
2005年12月作品《青紗帳》入選“大河上下—1976-2005新時期中國油畫優秀作品回顧展”
2005年2月《14+2——文本與圖式》藝術家與文學家的對話,文本和畫展活動。由上海春季藝術沙龍主辦。
2005年5月應邀參加由“中國油畫”和青島韓邦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畫吟嶗山”--中國油畫家嶗山寫生活動,作品於濟南展出。
2005年7月作品《起風了》參加中國油畫學會舉辦的第二屆風景畫山水畫展。
2005年8月應邀參加由中國油畫學會、《中國油畫》和東西文化公司聯合舉辦的“油畫—行人”《八月在新疆》主題風情寫生活動。作品將在新疆和北京展出。
2005年9月作品《北方》之二、入選第二屆北京國際雙年展。
2006年1月應邀參加《當代視像:為收藏家舉辦的展覽——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 暨中鴻信當代藝術品拍賣會。

職業歷程

在山東藝術學院就讀大二時,王克舉便一舉拿下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三等獎,時在1981年,初露鋒芒的王克舉年僅25歲。三年後的第六屆全國美展上,王克舉以其紮實的繪畫基本功和嚴格的學院派立場再次站在優秀獎之列,獲獎作品《汛》全面展現了王克舉在藝術上的野心和造型的精湛技藝,同時也為他帶來了大範圍的讚譽。從此他的作品開始頻繁在各種大展亮相。《晌飯》《柳埠春早》《山里》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上海美術館也將《秋棉花》《苞米地》等四幅作品列入館藏序列。《中國油畫》、《美術觀察》、《美術研究》等專業雜誌上也能頻頻看到王克舉的作品。他以獨特的技巧創立了表現主義印象主義相融的繪畫風格。“王克舉的作品表現了一個穿越時間的記憶的空間,它使我們感動,因為他在真實的表現中敘說了真實的自我。”批評家易英給予了王克舉的作品這樣的評價。
“對形式的探索實際上是對繪畫表現力和繪畫語言轉換的研究,這是一個藝術家終生所要做的事情。”王克舉說,當他聽到不同音樂、看到不同景色的時候,心中會產生異樣的感覺,不同感覺的線條和色塊就會有秩序的流於筆端——從而表現出不同的視覺符號,情感的信息也會因筆觸變化瀰漫於整個畫面。這是一種瞬時即失、原本細微的感受和情感的最直接的表達,是心與境、情與畫的親和關係。《美術》雜誌主編尚輝認為,王克舉把自己對於形式規律的探索、對於矛盾關係的尋求,完全融化在對於鄉土景色的樸實表達中。“他的作品的核心是鄉土的,語言則是現代的。因此,他的藝術探索就像他的人生經歷乃至中國社會的文化轉型一樣,從古老的農耕文明穿越紛繁變幻的信息文明,他作品的所有都市文化的信息都鍛打在鄉土生活的鐵砧之上,將具象與抽象、現代與傳統、都市與鄉村交織在一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