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宇[東北抗日聯軍英雄]

王光宇[東北抗日聯軍英雄]

王光宇(1911-1938) 原名王興。滿族,吉林德惠人。早年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投筆從戎,加入當地反日義勇軍,參加抗日武裝鬥爭。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副軍長。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王光宇

王光宇,原名王明堂,又名王興,1911年出生於吉林省德惠縣。滿族,早年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投筆從戎,加入當地反日義勇軍,參加抗日武裝鬥爭。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副軍長。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個人生平

王光宇早年就讀於縣立中學,後轉入哈爾濱省立第一中學,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投筆從戎,加入當地反日義勇軍,參加抗日武裝鬥爭。1933年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3月中共吉東省委員會成立,被選為委員、常務委員,負責宣傳工作,並任中共第五軍黨委委員。同年9月調任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副軍長。

英雄歷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投筆從戎,加入當地反日義勇軍,參加抗日武裝鬥爭。
1933年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被派赴哈爾濱,入共青團滿洲省委訓練班受訓三個月。此後被派到寧安抗日工農義勇隊做政治工作。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5年2月任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第一師一團政治委員,同年底改任該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
1936年2月部隊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任第二師師長,率部轉戰於牡丹江東側,在依蘭、勃利、林口地區,進行抗日游擊戰爭。
1937年3月中共吉東省委員會成立,被選為委員、常務委員,負責宣傳工作,並任中共第五軍黨委委員。隨後參與組織攻打依蘭縣城,任第二縱隊總指揮,擊潰敵增援部隊。同年9月調任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副軍長以加強該軍領導,他參與領導整頓縮編四軍部隊,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鞏固增強了部隊戰鬥力。同年12月指揮四軍與五軍八軍各一部攻克偽樺川聚寶山警察署,繳槍150餘支。他鬥爭堅定,有勇有謀,是東北抗聯的優秀指揮員。
1938年5月,率第四軍主力西征,轉成於葦河縣境內,同年秋進入珠河一面坡地活動。同年12月,部隊陷入日偽軍包圍受到嚴重挫折,不久他在五常縣九十五頂山同偽軍激戰時英勇犧牲。

一箭雙鵰揚威.

1931年11月初,他參加哈爾濱市人民民眾抗日示威遊行。馬占山在江橋打響了抗日槍聲後,他組織同學上街,為馬占山部隊官兵募捐。在哈爾濱保衛戰中,他又帶領同學,到抗日第一線慰問抗日義勇軍將士。

1932年2月5日,哈爾濱淪陷;1933年1月,日軍占領了東三省。王光宇目睹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胸中燃起了憤怒的抗日烈火,他再也不能在教室里平靜地坐下去讀書了。於是,他和陶淨非等進步同學秘密商議,決心回響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偉大的鬥爭中去。
1933年春,王光宇參加了中共滿洲省委舉辦的秘密訓練班。同年6月,政治學習結束,經組織批准,他和陶淨非一起到了寧安縣,在寧安縣委領導下的一支游擊隊——寧安工農義務隊做政治工作。
1935年2月,以寧安工農義務隊為基礎,吸收其他抗日武裝,組成東北人民反日聯合軍第五軍,王光宇任五軍一師一團政治委員。1936年2月,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改名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下轄兩個師,王光宇任五軍二師政治部主任,率領二師一部分活動於依蘭、樺川、富錦一帶。
1937年11月29日,王光宇調任抗聯四軍副軍長後,率領四、五軍各一部,游擊於富錦、寶清一帶。這年冬季的一天,王光宇率領的第四軍、四軍聯合部隊在寶清活動時,突然遭到數百名日軍騎兵“討伐隊”的包圍。王光宇指揮沉著有序,終於突破敵圍,還殺傷敵40餘人。
1938年12月,王光宇終於到達五常縣九十五頂子山和抗聯十軍某部會合。不久,在一次與敵人遭遇戰中,年僅27歲的王光宇終因傷重不支,未能突出敵圍而壯烈犧牲,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