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偉

王佩偉

王佩偉,河南駐馬店人。1997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學士學位。一直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和油畫創作,現居深圳。系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深圳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市書畫家協會會員。王佩偉的畫得到環保人士的認可,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2007年12月在深圳會展中心第三屆國際(深圳)室內設計文化節《當代名家原創設計精品、藝術精品拍賣會》上油畫《孤獨的鳥》拍出14萬元的個人作品最高成交紀錄。”“在當前繪畫界,王佩偉作為一位女性畫家自覺地關注生態環境,主動關懷鳥類的命運,並就危及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生態平衡問題進行深思和表現尚很少見,基於這個起點,則使她明顯超越了同時代的一些畫家。

基本內容

王佩偉王佩偉

藝術簡介

王佩偉王佩偉

1998 年 國畫《在水一方》 河南鄭州 · 河南省美展

1999 年 水彩畫《小憩》 河南鄭州 · 新人新作展 優秀獎

2000 年 國畫《沒有方向的風》 河南鄭州 · 青年美展

2001 年 水彩畫《都市風景》 河北石家莊 · 全國教師美術展 二等獎

2002 年 水粉畫《打工之餘》廣東 廣州·民眾藝術大展優秀獎;國畫《無偏無私》 廣東深圳·《頌清廉》畫展優秀獎;水彩畫《紅紗巾》廣東 廣州· 廣東民眾藝術展;水彩畫《大鳥》“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六十周年”全國美展

2003 年 水彩畫《風乾的魚》深圳市民眾藝術展優秀獎;水彩畫《都市、夜、超市》全國教師美術展二等獎

2004 年 國畫《貓咪》“深圳女性藝術作品展” 銀獎;攝影《趕場歸來》“深圳女性藝術作品展” 金獎;油畫《同一片藍天》深圳美展·關山月美術館;油畫《 同一片藍天 》 廣東廣州 全國美展·廣東省美展;舉辦“鳥界家園油畫展”個人畫展 深圳 ·何香凝美術館 美術專業期刊專版畫家介紹: 《藝術界》、《東方藝術》 報刊媒體專版專題畫家介紹:《深圳商報》、《深圳晚報》、鹽田區電視台、作品收藏:作品先後被香港、韓國、美國、台灣、加拿大等國外私人收藏家收藏;另有 深圳美術館 、東方藝術》雜誌社、名家畫廊、深圳市檔案館等機構收藏。 作品發表:《藝術界》、《東方藝術》、《南方日報》、《晶報》《水彩畫集》、《深圳經典》 《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現代教育》、 《南方都市報》、《深圳晚報》等 出版個人畫集《鳥界——王佩偉油畫作品集》

2005 年 油畫《在水一方》《適度空間》系列 深圳美術館“蛻變—— 2005 深圳中青年油畫家提名展”參展; 國畫《雙貓圖》廣東省群藝美展銅獎;油畫《靜靜的雲》廣東省美展銅獎

2007年12月在第三屆中國(深圳)國際室內設計文化節中舉辦《心靈·空間》王佩偉油畫展

2007年12月在深圳會展中心第三屆國際(深圳)室內設計文化節《當代名家原創設計精品、藝術精品拍賣會》上油畫《孤獨的鳥》拍出14萬元的個人作品最高成交紀錄。

相關評論

著名美術批評家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劉曦林題詞:神與物游 丹青寫心

中國美協理事、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博士:畫家以高度社會責任感切入當代社會的重大問題,通過以鳥為主題的藝術創作提出一個畫家對環保問題的關注和思考,是非常有意義的。在藝術上也具有個人獨特的創造,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著名美術批評家、深圳美術館研究員魯虹先生:如果把王佩偉的油畫作品植入現代主義的發展框架中去思考,我們將會體會許多深刻含義,畫家不僅創造了個人的藝術面貌,也很好地解決了“油畫中國風”的問題。

著名水墨人物畫家鄭強先生:王佩偉的油畫融匯了中西繪畫的特長,選擇了一條高難度、高水準、大氣魄的繪畫之路。畫家筆下的鳥簡練概括,三筆五筆便是一個小鳥的造型,這種造型既不是具象的也不是抽象的,而是一種意象。很獨特,有獨到的美學價值。

深圳報界媒體評論節選:“在何香凝美術館展出的70幅作品,是王佩偉近三年來創作的以鳥為主題的油畫作品。以鳥的生存與命運來揭示人類與環境共存關係,藉以表達作為人類應對環境——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當前繪畫界,王佩偉作為一位女性畫家自覺地關注生態環境,主動關懷鳥類的命運,並就危及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生態平衡問題進行深思和表現尚很少見,基於這個起點,則使她明顯超越了同時代的一些畫家。”“王佩偉以鳥為主題的環保主義繪畫是非常個性化的。她以其女性情感的細膩、敏銳的觀察和靈感,獨具性格的藝術語言,當代人的藝術視角與態度,去探討當今社會面臨的環境問題。其構圖和形式新穎獨特,很難在當下找到一種可以參照的圖式或結構,具有“非確定性”魅力。使人不得不對她的美學意味另眼相看,也許畫作中這種“非確定性” 魅力會讓許多批評家還來不及向更深層次去思考的時候,便已經產生了新的意義。王佩偉的畫得到環保人士的認可,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自述

鳥,是人類的益友。在兒時的記憶中,那時的大自然生機勃勃,燕子、麻雀、喜鵲、烏鴉、布穀、啄木鳥、貓頭鷹、雄鷹、鷓鴣、鷺鷥之類的飛鳥珍禽常見。不僅點綴著大自然的美景,而且為保護農業生產、維護生態平衡做出巨大的貢獻。現在,當你抬頭看看天空,還會看到有群鳥飛過嗎?! 2000年,我慕名到一個曾經是聞名遐邇的“鳥類王國”的旅遊勝地。然而,在那裡,我所看到是;鳥兒已經寥寥無幾了,湖水幾近枯竭,岸邊的石頭上殘存著一些彈孔。聯想到壩上(內蒙草原),那裡大片草場正在沙化,空曠的沙漠一望無垠,幾乎沒有什麼生靈顯現。當時,真有欲哭無淚的感覺。惆悵、哀傷和期望這些複雜的思緒使我有了不可名狀的作畫衝動,促使我必須拿起畫筆傾訴我的心情,傳達我的思考。 於是,鳥兒成為我畫室中的主人。我將自然中的生命溶進自己的生活空間,成為我與大自然的一種對話和交流。在我看來,鳥類的生存與命運在某種程度上與人類的十分相近,與其說我是在畫鳥,不如說我是在畫我自己和周邊的人。 在畫布上,我將鳥兒賦予人的靈性。她們或輕快的奔跑嬉戲或輕言細語或漫步或覓食或飛翔或逃遁。我把她們放入一個新的群落生境:用絢爛至極的色彩表達她們在林間生活的快樂;用深沉的色調錶現她們生存環境的惡劣;用灰色調錶現在夢中的鳥們遙遠而寧靜生活的情景;以抽象的筆觸表現大自然萬物之間的一種生態平衡。我試圖通過一系列組畫讓鳥兒鮮活起來。 在繪畫過程中,我曾經用超寫實的手法去描繪鳥的肖像,然而它太像照片的複製,不能表達我的心情。於是,我就在具象與抽象之間尋找語言。在無數次探索之後,終於找到了能夠表達自己的主題和觀念的藝術方式。一幅幅作品竟使我的心理圖像得以重現,難奈不安的心境得以撫慰。於是,我真切地感到藝術應該深刻地表達人類的處境;藝術應該真實地表達人類的智性和尊嚴。 在創作中,我始終將人類的幸福快樂與自然的和諧連在一起去憧憬人類未來的家園,欲使無法看見的可以聽見、使無法聽見的可以看見,這就是我的藝術觀和藝術追求。我希望我的藝術能夠與時代同呼吸共哀樂,能夠喚起人們以人性的高度去關注我們周遭的生命群落,與鳥兒們共同擁有一片藍天。

相關作品

王佩偉王佩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