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華[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亞華,現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1994年考入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1999年7月獲學士學位,期間曾在清華大學法律學系輔修法學

簡況

王亞華,現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1994年考入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1999年7月獲學士學位,期間曾在清華大學法律學系輔修法學。1999年9月進入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學習,2002年遴選為“清華大學研究生學術新秀”,2004年7月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獲博士學位,畢業論文被評為“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7月至2006年4月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被評為“2006年度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後”。2007年4月入選“清華大學骨幹人才支持計畫”。曾在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掛職,擔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China)諮詢顧問,並赴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國訪學。

研究方向

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水政策與管理;資源環境政策;區域發展;中國國情研究

開設課程

《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中國國情與發展》

學術成果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部委委託和國際合作研究課題十餘項,作為業務骨幹完成國家、省部及橫向課題近二十項。2006年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交叉學科三等獎。2000年以來,以第一、二作者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SSCI收錄論文1篇,CSSCI收錄論文近20篇,核心期刊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1部,兩人合著1部,參與中英文著作10部。研究論文曾獲水利部“水利工程生態影響論壇”優秀論文獎,著作曾獲“清華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另在《國情報告》、《改革內參》、《經濟要參》等高級內參發表研究報告50餘篇,多份報告獲有關方面好評和套用採納。

在水政策與管理方向開展了大量交叉研究工作,在水權和水市場理論、水資源配置、節水型社會建設、流域管理、水環境管理、水壩發展政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學術成績,並對國家相關政策制定產生了積極影響。所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跨行政區水污染防治管理模式研究”,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作為套用對策研究的優秀成果,因研究觀點和建議被國家決策部門吸收採用而被免於鑑定結項。

代表論著

部分論文

⒈Wang Yahua,Gu Alun,Policy Design for Water Rights Market in China: A Simulation Analysis Considering Transaction Costs,paper presented at the 30th Annual APPAM Research Conference,Los Angeles,CA,Nov. 6-8,2008.

⒉王亞華、吳凡、王爭:《交通行業生產率變動的Bootstrap-Malmquist指數分析(1980—2005)》,《經濟學(季刊)》,第7卷第3期,2008年4月,第891-912頁。

⒊Wang Yahua,Hu Angang,Multiple Forces Driv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 New Analytic Framework,China & World Economy,Vol. 15,No.3,2007,pp.103-120.

⒋Wang Yahua,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ransjurisdictional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in China,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gineering in China 1⑷,2007,pp.401-417.

⒌王亞華:《治水與治國——治水派學說的新經濟史學演繹》,《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第117-129頁。

⒍王亞華:《關於中國水價、水權和水市場改革的評論》,《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年第5期,第153-158頁。

⒎王亞華:《中國治水轉型:背景、挑戰與前瞻》,《水利發展研究》,2007年第9期,第4-9頁。

⒏王亞華、胡鞍鋼、鄢一龍:《“十五”計畫基本實現了巨觀調控目標》,《巨觀經濟管理》,2007年第2期,第66-71頁。

⒐王亞華、胡鞍鋼:《從五大資本比較看中國經濟追趕美國》,《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年第1期,第29-35頁。(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⒑王亞華、胡鞍鋼:《從國際比較看中國發展態勢:五大資本及總資本視角》,《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第12期,第54-59頁。

⒒王亞華:《經濟學視野的水權理論研究》,《水利發展研究》,2006年第10期,第11-15頁。

⒓王亞華:《自然資源產權科層理論及其套用》,《公共管理評論》,2006年,第五卷,第128-136頁。

⒔ 王亞華、張寧、施祖麟:《海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破壞的經濟損失估算》,《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6年第1期,第33-37頁。

⒕ Wang Yahua,River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China: A Study of Water Quantity/ Quality Management Regime,IDE Spot Survey,No.28,2005,pp.23-36.

⒖胡鞍鋼、王亞華:《中國國情分析框架:五大資本及動態變化(1980-2003)》,《管理世界》,2005年第11期,第4-11頁。(《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⒗王亞華:《反壩,還是建壩?——國際反壩運動反思與中國公共政策調整》,《中國軟科學》,2005年第8期,第33-39頁。

⒘王亞華:《國際大壩爭論的新動向》,《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年第5期,第15卷專刊,第5-8頁。

⒙王亞華:《資源節約型社會是中國現代化模式的核心內容》,《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5年第4期,第5-9頁。

⒚王亞華:《對黃河連續5年不斷流及防斷流工作的評價》,《人民黃河》,2005年第4期,第1-4頁。

⒛Wang Yahua,Water Disput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Challenges to a Centralized System,China Environment Series,Issue 6,2003,pp.94-98.

21.王亞華:《中國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框架、途徑和機制》,《中國水利》,2003年第10期,第15-18頁。

22.王亞華:《完善黃河分水制度體系》,《人民黃河》,2003年第4期,第19-22頁。

23.胡鞍鋼、王亞華:《如何看待黃河斷流與流域水治理——黃河水利委員會調研報告》,《管理世界》,2002年第7期,第29-34頁。

24.王亞華、胡鞍鋼:《黃河流域治理模式應從控制轉向良治》,《人民黃河》,2002年第1期,第23-25頁。

25.胡和平、王亞華:《加入WTO對中國農村水利建設的影響和對策研究》,《中國水利》,2002年第10期,第133-136頁。

26.王亞華、胡鞍鋼:《水權制度的重大創新——制度變遷理論對東陽-義烏水權交易的考察》,《水利發展研究》,2001年第1期,第5-8頁。

27.胡鞍鋼、王亞華:《轉型期水資源配置的公共政策:準市場和政治民主協商》,《中國軟科學》,2000年第5期,第5-11頁。

28.胡鞍鋼、王亞華:《從生態赤字到生態建設:全球化條件下中國的資源和環境政策》,《中國軟科學》,2000年第1期,第6-13頁。

部分著作

⒈《水權解釋》,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當代經濟學系列叢書”,2005年。

⒉《國情與發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與胡鞍鋼教授合作執筆)

⒊《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科學出版社,2006、2007和2008。(受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邀請連續三年撰寫該系列著作部分章節)。

⒋Taking Stock of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n China,Science Press,2007. (with Wang Yi,Li Lifeng,Wang Xuejun and Yu Xiubo)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