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亘堅

王亘堅

王亘堅,河北豐潤人,1923年10月生,中國共產黨黨員。天津財經大學教授。我國著名的財政經濟學家。王亘堅教授1948年畢業於北平中國大學經濟系,同年秋赴解放區華北大學一部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1950年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讀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62年調天津財經學院,1979年任副教授,1983年任教授並財政系主任。1985年赴英考察高等教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亘堅教授 王亘堅教授

王亘堅,河北豐潤人,1923年10月生,中國共產黨黨員。現為天津財經大學教授。我國著名的財政經濟學家。王亘堅教授1948年畢業於北平中國大學經濟系,同年秋赴解放區華北大學一部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1950年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讀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王亘堅教授於1952-1957年間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財政教研室講師,並擔任財政教研室主任,1962年調天津財經學院,1979年任副教授,1983年任教授並財政系主任。1985年赴英考察高等教育。

在與前蘇聯專家共同執教的日子裡,王亘堅教授一方面虛心向這些專家學習求教,另一方面,他又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流行於前蘇聯的一些財政稅收方面的觀點,如周轉稅“非稅論”等,勇於提出並堅持自己的正確看法。1957年,王亘堅教授被錯劃為右派,被迫離開大學講壇,下放勞動,後轉至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工作。1962年10月調入天津財經學院財金系財政教研室任教師。1979年任副教授,擔任財會系副主任。1983年任教授,財會系主任。1986年,財政系組建後,任財政系第一任系主任,後於1990年轉任財政系名譽主任,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1994年離休。

社會兼職

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槓桿研究會副總幹事,天津市經濟槓桿學會會長,天津市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等,同時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生部、浙江財經學院等兼職教授。

學術理論

王亘堅教授長期從事財政、稅收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不僅培養了一大批財稅專業人才,也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在我國財稅界享有極高聲望。王亘堅教授是我國經濟槓桿學科的奠基人。財政理論界“價值分配論”的創立者並成為該學科的代表。揭示了國家財政運動五大規律。最早提出稅收三個形式特徵(即稅收“三性”)的科學論斷,該觀點現已體現在幾乎所有的財政、稅收教科書上。發現並堅持物質利益規律。提出國家巨觀調控理論體系新構想。創設稅收科學新的學科體系。王亘堅教授的學術地位已經得到全國財稅理論界和實際部門的廣泛認同。

科研成果

王亘堅教授的上述學術思想體現在他公開發表的大批科研成果中。在財政理論方面,王亘堅教授先後擔任《財政學概論》主編、全國統編教材《社會主義財政學》主要撰寫者總纂、《財會知識手冊》主編、《財政理論探新》主編、《經濟大辭典(財政卷)》副主編等,同時還在《財政研究》、《財貿經濟》等雜誌上發表多篇高質量論文。在稅收理論方面,王亘堅教授不僅主編全國統編教材《稅收學》及《稅收學(修訂本)》,也在《稅務研究》、《涉外稅務》等雜誌發表大批論文。他的《我國稅制改革的理論根據》、《試論稅收總政策》,以及發表於1956年的《有關實行周轉稅的若干原則問題》等論文,均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在經濟槓桿和巨觀調控方面,王亘堅教授更是作了大量開創性研究工作。他任主編,新華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經濟槓桿論》是我國在該
領域的第一本專著,而且本書闡述的理論觀點至今依然具有全國範圍的領先性。在他的論文集《財政、稅收與巨觀調控》,以及他任課題組長的《中國市場經濟與財政巨觀調控》等著作中,他的經濟槓桿理論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此外,《有關經濟槓桿的若干理論問題》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論經濟槓桿》、《稅收是最重要的經濟槓桿》、《市場經濟要求有效運用經濟槓桿》(香港《經濟導報》記者專訪)、《巨觀調控理論體系構想》等論文公開發表後,受到財經理論界的高度重視。

王亘堅教授的科研成果曾獲中國財政學會、中國稅務學會、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四次,特別獎一次,獲天津市社科成果二等獎三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