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山冰川

玉龍山冰川

玉龍山冰川又叫玉龍雪山冰川,是指在玉龍雪山中段海拔4000-4200米以上的高山區域,發育的19條現代冰川。總面積達11.61平方公里,其中東坡15條,西坡4條。玉龍雪山的現代冰川的類型可分為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和懸冰川以及它們之間的過渡類型--冰斗山谷冰川和冰斗懸冰川。

簡介

玉龍山冰川玉龍山冰川

玉龍山冰川又叫玉龍雪山冰川,是指在玉龍雪山中段海拔4000-4200米以上的高山區域,發育的19條現代冰川。總面積達11.61平方公里,其中東坡15條,西坡4條。玉龍雪山的現代冰川的類型可分為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懸冰川以及它們之間的過渡類型--冰斗山谷冰川和冰斗懸冰川。
玉龍雪山的現代冰川屬海洋性冰川,即溫冰川,其溫度內涵是除受季節氣候因素影響的活動層外,所有的冰溫都處於融點。冰內含有一定量的液相水。但在消融區表面一定深度範圍內,由於凍的透水率低,冰內含水量小,冬季冷卻至一定深度,使之溫度低於融點;夏季雖然冰面吸收大量的熱量,但大都以冰面消融、融水流失的方式帶走熱量,通過傳導和融水下滲未必能使一定範圍內的冰完全升到融點。因此表冷里融是玉龍雪山現代海洋性冰川的基本特徵。

冰川的形成是長期的地質及氣候條件作用的結果,而氣候則是現代冰川發育最主要的條件之一。氣溫降低,將引起雪線下降,雪線以上山體面積增加,從而增加了冰雪的積累量,促使了冰川的發育。相反,氣溫升高,將引起雪線上升,雪線以上的山體面積減少,從而減少了冰雪積累量,造成了冰川的衰退。同樣,降水增加,將引起冰雪積累增加,有利於冰川發育。相反,降水減少,將減少冰雪積累量,從而引起冰川的退縮。
玉龍雪山現代雪線高度為海拔4800-5000米,雪線附近的年平均氣溫為-3.3℃-4.7℃,年降水量為1500-2000毫米,雪線以上的山體面積公18-8平方公里。因此,產生現有19條冰川的冰雪積累區的面積是很小的,現代冰川是十分危弱的,經不起任何氣候或局部地區由於人為原因所引起的氣溫上升等。

玉龍雪山冰川公園玉龍雪山冰川公園

然而,近年來全球性氣候變暖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根據聯合教科文組織國際氣象組織預測,當全球CO2與其它具有溫室效應的氣體濃度倍增時(估計將於2030年左右達到),全球年平均氣溫將上升1.5℃-4.5℃。這對玉龍雪山現代冰川的破壞將是非常致命的,因為玉龍雪山的氣溫如上升1.5℃-4.5℃,按當地的氣溫垂直遞減率0.84℃/100米計算,則玉龍雪山的雪線將上升180-350米。為此,雪線以上的玉龍山體的面積將降低到2-8平方公里,以至衰退到不足2平方公里,那么玉龍雪山的現代冰川將難以保存以至完全消失。
由於玉龍雪山離麗江城區只有25公里,城區建設等人為原因造成的熱島效應將對現代冰川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這就使得玉龍雪山的冰川資源將受到氣候變化及人為原因雙重不利因素的影響和破壞,將對玉龍雪山的生態環境、旅遊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

消融消失

從1996年開始對現代冰川及生態資源的保護利用已進行了十多項課題研究,2006年玉龍雪山冰川管委會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成立玉龍雪山冰川與環境觀測研究站。根據《玉龍雪山現代冰川變化、地質災害和水資源調查研究》、《冰川變化調查與監測》等科研課題,以及目前(2010年4月)正在進行的《玉龍雪山白水1號冰川退縮評估報告——未來40年的線性預測》研究結果得出:玉龍雪山19條冰川分屬4個冰川流域,即漾弓江流域、白水河流域、大具溝流域和仁河流域。其中,漾弓江流域發育冰川5條,冰川融水匯入麗江盆地,白水河流域發育冰川6條,大具溝流域發育冰川4條,仁河流域發育冰川4條。通過對麗江市1951年至2008年氣溫降水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1998年之前麗江市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2.6度,1998年至2008年間的平均氣溫達攝氏13.2度,最高年均氣溫出現在2005年為攝氏14.2度。
2009年麗江市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3.9度,隨著麗江市氣溫的逐年上升,玉龍雪山現代冰川發生了大幅度的萎縮,仁河溝的3條冰川及漾弓江1號冰川已完全消失。玉龍雪山冰川僅剩15條,冰川總面積由11.61平方公里減少至8.5平方公里,平均末端海拔4649米。

2009年8月22日,中科院麗江玉龍雪山冰川與環境觀測站工作人員在海拔4800多米的地點觀測考察冰洞變化。近20年來出現消融量增加、冰舌位置後退、冰川面積減小、雪線上升現象。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玉龍雪山冰川研究站站長何元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玉龍雪山冰川退縮的主要原因。

白水一號

冰塔林冰塔林

“白水一號”現代冰川是目前最具遊覽條件的冰川。“白水一號”現代冰川長達2.7公里,位於在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的正下方。從山腳望去,如同一條瀑布懸掛天際,令人震撼不已。冰舌部分的冰塔林,像一把把刀戟直刺蒼穹,在陽光的照射下,不白而綠、綠雪萬仞,仿佛一塊塊巨大的翡翠碧玉鑲嵌在怪石嶙峋之間,此景即為已故的原台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先生筆下的“綠雪奇峰”。靠近冰川,只聽見有“嘩啦啦”的流水聲,那是冰川融化後形成的冰河。

前方的扇子陡發出陣陣巨響,那是雪崩時發出的響聲,就像在“滾雪牛”。千萬年來,扇子陡始終如一、源源不斷的為冰川補給著新雪。變幻莫測的雪山,不時漫天雪花,令人舉步維艱;不時風起雲湧,令人略感寒意;不時光芒萬丈,恍若隔世,不禁感慨萬千。

地質公園

玉龍雪山冰川公園玉龍雪山冰川公園

2009年8月27日,國土資源部下發檔案,同意授予第五批共44處國家地質公園資格,麗江玉龍雪山冰川地質公園名列其中第二位。

地質公園位於玉龍雪山和金沙江虎跳峽一帶,面積為340平方公里。

園內具有冰川遺蹟構造山地斷陷山地斷陷盆地深切峽谷、垂直生態地質景觀等豐富的重要地質遺蹟和顯著的地質地貌多樣性;

園區顯示了岩石圈——氣候圈——生物圈耦合演化、陸內構造形變、第四紀冰川地質、新生代重大地質事件、垂直生態地質景觀等極具地域特色且重要的多元複合地質遺蹟模式;具有地質地貌、地質生態系統的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系統性、完整性和優美性。

是陸內古金沙江地縫合線遺蹟,新構造運動遺蹟,典型完整的第四紀冰川遺蹟區、歐亞大陸距赤道最近的現代冰川,是三疊系以來青藏高原南東地區生態地質系統演化機制和效應的完整記錄;具有新生代特有屬種的高山植物區系、眾多種子植物模式、垂直植被、土壤帶譜高山垂直自然分帶模本,是生物多樣性顯著的區域;

具有獨特、濃郁的人文內涵,是納西族等多民族文化與精神追求的物化形象,人地關係協調發展,社區和諧的現實模本。為當地產業結構最佳化、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支撐;園區內雪峰峽谷盆地湖泊和垂直帶森林植被,呈現出“雄、奇、險、秀、幽、曠、奧”的自然美,構成了極高的科學、美學和旅遊價值。

中國著名冰川

中國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山嶽冰川最發達的國家,冰川總面積約59 406 km2 ,冰儲量5 590 km3 ,除了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兩大冰蓋外,中國冰川數量僅次於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在亞洲遙居首位。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中國著名的冰川。
友誼峰冰川| 哈希勒冰川| 依諾勒切克冰川| 江布拉克冰川| 巴托拉冰川| 音蘇蓋提冰川| 巴爾托羅冰川| 廈呈冰川 | 功多可洛冰川| 卡白呂冰川| 斯坎揚冰川| 木斯塔冰川| 傑馬央宗冰川| 達曲冰川| 野博康加勒冰川| 格牙冰川| 加布拉冰川 | 富曲冰川| 蘭巴冰川 | 格重巴冰川| 絨布冰川 | 姜古迪如冰川| 卡惹拉冰川| 卡欽冰川 | 哈龍冰川 | 老虎溝12號冰川| 玉龍山冰川| 喀納斯冰川| 貢嘎山冰川 | 古里雅冰川 | 木扎爾特冰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