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思春圖

玉樓思春圖

玉樓思春圖是宋人在紈扇上的一幅畫作,紈扇本是驅暑納涼的工具,但是紈扇到了文人騷客手中,就變成了襯托風雅的藝術品。

作品欣賞

這是一幅宋人在紈扇上的畫作。宋人小品以簡潔取勝,越是畫小,越注意留白,絕不再尺幅之間疊床架屋,力避繁雜擁塞之弊,所以能收到咫尺千里興趣無窮之效。

這把小扇子把這種簡潔的特色表現的很突出。

宋代在紈扇作畫方面可以說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作品分析

春日湖面上,草青柳綠,波平水靜,樓宇立於湖濱水上,一位女子憑欄而立,對岸青山羅列,雲霧繚繞。

畫面上景物不多,樓台,樹木,湖水,遠山,都是山水畫中司空見慣的景物,但是畫家善於在細微處用心思,使平凡的景色構成了深遠的意境。

此畫春意盎然,春天的特徵表現的淋漓盡致,泛青的草地,新綠的楊柳,正在抽芽的枝條,樹絲中飛來飛去的鶯燕,無一不顯示出春天的來臨。

為了表現女子處境的空曠孤單,畫家細緻的畫出空無一人的樓閣和樓主的桌椅几凳,茶具酒器,女子獨自一人,憑欄眺望煙水迷離處,樓後樹下,有兩個女子沿小徑款款而出。

這種安排表現遠離戀人少婦的寂寞與惆悵。

圖上用小楷抄了一首《魚遊春水》詞,詞意正是寫思婦的惘悵。

畫作引詞

魚遊春水

無名氏

秦樓東風裡,燕子還來尋舊壘。餘寒猶峭,紅日薄侵羅綺。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輕窣黃金蕊。鶯囀上林,魚遊春水。幾曲闌乾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應怪歸遲,梅妝淚洗。鳳簫聲絕沉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雲山萬重,寸心千里。

宋扇畫史

兩宋時期,扇面書畫風氣大盛,形成了扇面藝術的第一個高峰。

此時的扇面主要是紈扇扇面,產生了大量繪製在紈扇上的作品並流傳保存至今。

民國期間白文貴先生對扇子頗有研究,他考察當時故宮所藏古人珍品記道,“團扇小景中,獨以宋代名賢為伙,且均為精到合作,……凡有款者,多為宋賢;其無款者,多為宋畫院作品……可見書畫紈扇,獨盛於宋,尤以崇寧以後為最。”

今天我們從《宋人畫冊》中也可以看到,在百幅小品中僅扇面就占了六十多幅,而且題材豐富,刻畫細膩,千姿百態,意趣盎然。宋朝統治者重視書畫,不但建立了皇家畫院,徽宗皇帝還躬親丹青,帶頭創作扇面,他的《枇杷山鳥圖》扇面流傳至今,顯示出極高的才藝水平。

“上有所好,下必從焉”,《書繼》中記載:“鄭和間,徽宗每有畫扇,則六宮諸邸竟皆臨仿一樣,或至數百本。

”一時天下畫家名手紛紛研習筆墨,經營畫扇,形成了蔚為壯觀的藝術景象。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大家之作,北宋如徐熙《豆花蜻蜓圖》,黃居寀《晚荷郭索圖》,徐崇矩《紅廖水禽圖》,劉寀《群魚戲藻圖》等,南宋如馬世榮《王雲樓閣圖》,夏珪《煙岫林居圖》和《遙岑煙靄圖》等,未署名不知名的畫家更是數不勝數。

宋詩人陸游對此感慨道:“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