獺形狸尾獸

獺形狸尾獸

世界上最早、與恐龍同時代、1.65億年前會游泳哺乳動物的化石,從中國內蒙古地區中侏羅世地層中出土。今天,世界權威雜誌《科學(SCIENCE)》以封面文章報導了這一極為重要的科學發現。

基本信息

獺形狸尾獸

獺形狸尾獸獺形狸尾獸

化石動物的名字叫獺形狸尾獸(新屬、新種),有與河狸相似的尾巴,像水獺食魚的生活習性。這一研究成果由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美國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共同完成。

相關研究

這項研究的領導人之一、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季強博士介紹說,內蒙古地區中侏羅世狸尾獸化石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科學發現,它為一些中生代哺乳動物具有游泳和食魚的生活習性,並占領半水生的生態環境提供了最早的化石證據。這表明在中生代哺乳動物的總體生態分異(多樣性)遠比人們以往認為的要多得多。 大多數中生代哺乳動物體型較小(不超過50克),而且一般都在陸地生活。由於受其小體型的限制,加之生活在巨大恐龍的陰影之下,因此它們大多數食性單一,均食蟲。然而,新發現的狸尾獸是個重要的例外,十分不同於典型的小型陸地生活的中生代哺乳動物。獺形狸尾獸的身體全長至少42.5厘米,頭骨長度超過6厘米;估計體重在500克—800克之間。迄今為止,它是世界上發現的唯一的半水生中生代哺乳動物,也是已知體型最大的侏羅紀哺乳動物。或許部分因為其體軀較大,新發現的狸尾獸可能才具有了食魚和游泳的生活習性。 狸尾獸尾巴扁而寬,並覆蓋有一些鱗片,與現生河狸(一種屬於有胎盤哺乳動物的嚙齒類)的尾巴及其功能非常相似,具有游泳(如適於游泳的有鱗片的寬而扁的尾巴)和挖掘(如粗壯的肱骨)能力。以往人們一般認為,現生半水生(如河狸類和水獺類)和現生全水生(如鯨類、海牛類)會游泳的哺乳動物,最早出現於始新世和漸新世(55—25百萬年),而新發現的狸尾獸卻生活於中侏羅世(164百萬年)。這表明,像狸尾獸這樣的原始柱齒獸類哺乳形動物,在中生代就已經單獨具有了半水生的游泳功能,比新生代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如河狸、水獺、鯨、海牛)至少提早了一億年“下水”。這是趨同演化的重要範例。 新發現的狸尾獸(現生哺乳動物的近親),保存有毛皮印痕(炭化的體毛和絨毛),其毛皮為哺乳動物皮膚結構的系統演化提供了直接證據。
其牙齒和下頜特徵表明,狸尾獸代表了柱齒獸目的一個新哺乳動物屬種,可與發現於歐洲中侏羅世的幾種柱齒獸類哺乳動物相比較。柱齒獸類是生存於中侏羅世到晚白堊世的一個絕滅中生代哺乳動物類群,無現生後裔,與現生有胎盤哺乳動物亦無直接親緣關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