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首提梁象鼻腿銅燈

獸首提梁象鼻腿銅燈,當應是唐代遺物,造型作為裝飾題材,遠從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晚期就已出現。

我國的青銅禮器及日常生活用器上,喜用象的造型作為裝飾題材,遠從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晚期就已出現,如整體造型猶如一尊大象的所謂的“象尊”,如在酒器銅觚的圈足上除飾以獸面紋外,還飾以淺浮雕的象紋。此後,歷代各代各類的生活用器上,都會不時發現有“象”的藝術題材。唐、宋時期也不例外。
銅燈
在唐代的一些銅香爐、銀香爐以及銅燈上往往都能見到多足也都是向外撇的,如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窖藏中出土的象首金剛銅香爐(圖5),由爐蓋、爐體組成。蓋頂呈球形,其下為兩節球檯。蓋紐為象首人身金剛。金剛揚手,雙手微舉於胸前,跪於四層蓮瓣的蓮蕾之上。爐體方唇,直壁,平底。底有外撇五獸足,足膝部有龍首銜環朵帶(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下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80.)將此銅燈與此件象首金剛銅香爐比較,其名稱、功能、組合結構乃至裝飾紋樣都相去甚遠,但有一點即象首金剛銅香爐的爐體帶五獸足外撇的作風和此銅燈六隻象鼻足外撇作風是相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前者為不知名的獸足,後者為象鼻腿。為此,我們認為,從此件銅燈的整體特徵看,如口呈葵花形、腿呈象鼻形等,當應是唐代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