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鸚鵡屬

獨角鸚鵡屬

獨角鸚鵡屬(學名:Eunymphicus)共有2種鸚鵡,又名角鸚鵡或翎冠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頭部上有一簇或兩束黑色羽毛,頸背黃色,面部黑色及紅色,翼及尾巴藍色。是非常稀少且昂貴的鳥種,棲息於潮濕的針葉林,尤喜歡貝殼杉屬及南洋杉屬。成對或以小群生活,吃冠層的種子及堅果。在地上及樹上築巢。是新喀里多尼亞特有的一種大型綠色鸚鵡。

基本信息

獨角鸚鵡屬獨角鸚鵡屬
獨角鸚鵡屬獨角鸚鵡屬

信息

中文學名:獨角鸚鵡
獨角鸚鵡屬獨角鸚鵡屬

拉丁學名:Eunymphicus
別稱:角鸚鵡屬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鸚形目
亞目:鸚鵡科
屬:獨角鸚鵡屬
種:2種
命名者及時間:Gmelin,1788
英文名稱:HornedParakeet

外形特徵

獨角鸚鵡屬有二種鸚鵡,體長32厘米,體重140克。在鸚鵡類屬於體形大的種類,是非常稀少
歐維恩鸚鵡歐維恩鸚鵡
且昂貴的鳥種。體羽以綠色為主,額頭上鮮紅,其中歐維恩鸚鵡紅額頂端有一束翎毛,獨角鸚鵡紅額頂端有二束翎毛。黑色的翎毛長在紅色的肉冠上,羽毛尖是紅色。臉頰橙黃色,兩側黑色,臉頰下部黑綠色,頸背和上體背部是明亮的橙黃色,綠色或黃綠色。臀部綠橙色,翼上覆羽為綠色。一級飛羽有紫藍色的外螺紋,黑色的內螺紋。二級飛羽外緣暗,底面是綠色的。下體顯示蒼白的黃綠色的色調。覆羽有輕微偏藍的顏色。尾巴頂端是綠色與藍色的強烈滲透,下部是深灰色。該鳥喙是灰藍色,具黑色喙尖,腿爪黑色。雌雄類似。幼鳥肉冠則是黑色,亞成鳥面部飾物灰色,欠發達。耳覆羽是淡綠色,頸後橄欖綠。虹膜棕色。 

生活習性

在野外的獨角鸚鵡通常棲息於潮濕的森林以及開闊林地上,喜歡生活於南洋杉科樹木的混交林,高度可達海拔1200米,一般不在海岸附近的椰子種植園和地區活動。在非繁殖期時多成對或集十數隻的小群一起覓食或活動,在樹冠或樹洞中休息,天亮前一小時已經開始活動,在飛行前,獨角鸚鵡反覆傾斜自己的頭幾次,林立羽毛,間歇性顫抖的的尖叫。喜愛在樹灌層來返活動,動作迅速警覺,不易接近觀察與做研究紀錄。在灌木叢和樹木上進食,幾乎完全素食,吃花朵,堅果,水果,漿果和種子,也喜歡成熟的木瓜。

分布範圍

分布於紐西蘭,獨角鸚鵡在新喀里多尼亞生活,屬於地方性物種。
獨角鸚鵡獨角鸚鵡
在當地高度分散,這些鳥在北島的分布規模最大,占東南部山區的57%和42%。在中央山脈也很常見。
獨角鸚鵡屬分布獨角鸚鵡屬分布

該屬物種

獨角鸚鵡(2種)​
1.獨角鸚鵡Eunymphicuscornutus
2.歐維恩鸚鵡Eunymphicusuvaeensis

生長繁殖

獨角鸚鵡的巢穴多築於樹頂、中空枝幹或岩壁洞穴裂縫中。繁殖期多在10月到12月間,一次約產2至4枚卵。雛鳥孵化時間約21天或22天,5至6周后雛鳥長出羽毛。

保護等級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ver3.1。
瀕危(EN)——1種;易危(VU)——1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