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鸚鵡

獨角鸚鵡

獨角鸚鵡是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dae 、角鸚鵡屬 Eunymphicus動物,分布於法屬新喀利多尼亞。獨角鸚鵡(學名:Eunymphicus cornutus)是非常稀少且昂貴的鳥種,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艷,外表帥氣,體羽以綠色為主,背部有黃色,紅額頂端有二束獨特的翎毛。主要的食物為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原生於紐西蘭,世界各地普遍度極低。

基本信息

角鸚鵡
拉丁文名稱:Eunymphicus cornutus ouveans
英文名稱:Ouvean Parakeet

獨角鸚鵡獨角鸚鵡

獨角鸚鵡是非常稀少且昂貴的鳥種,原生於紐西蘭,世界各地普遍度極低,其亞種歐維恩鸚鵡(Ouvean Parakeet)更為珍稀,數量更少,是有瀕臨絕種危機的鳥種;角鸚鵡與歐維恩鸚鵡在市場上的知名度與普及度都相當低,但其獨特、美麗又加上一點小神秘的外表是非常引人入勝的鳥種。
體長:約32cm(12.5吋)
分布:法屬新喀利多尼亞(在澳洲東北方)
整體概述:
在野外的獨角鸚鵡通常棲息於潮濕的森林以及開闊林地上,在非繁殖期時多成對或一小群一起覓食或活動,主食為水果類及種子,喜愛在樹灌層來返活動,動作迅速警覺,不易接近觀察與做研究紀錄,巢穴多築於樹頂、中空枝乾或岩壁洞穴裂縫中,繁殖期多在10月到12月間,一次約產2至4顆卵;人工繁殖的獨角鸚鵡很強健,適應力高且快,繁殖不太困難,需要提供寬敞的鳥舍供牠們飛行與活動,常至地面上活動及啄食食物所以落地式的寬敞鳥舍是較為適合的,但也因此須有定期有驅蟲的動作,野生鳥或不甚穩定的進口鳥易發生腸道問題與無徵兆的死亡情形,需多加注意,餵食上除了一般的混合種子當主食,也須常常提供定量的蔬果類食物補充各種營養。
繁殖:
獨角鸚鵡與許多澳洲長尾鸚鵡近似,約在8個月大時即有繁殖能力,但切勿急著讓牠們繁殖,這樣只會破壞鳥體本身毫無任何助益,尤其對母鳥來說是影響最大的,不但會傷了健康,更會導致危險的難產卡卵的情形,.處理不當易死亡,巢箱規格與澳洲長尾鸚鵡相仿即可, 參考規格20 x 20 x 35-45cm,一次繁殖生3至5顆蛋,雛鳥孵化約需20天,羽毛長成約35天,親鳥大多能盡責的撫育後代,但常發生蛋未受精的情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