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嶼村

猴嶼村

猴嶼村,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猴嶼鄉,地處閩江入海口南岸。猴嶼村是遠近聞名的華僑之鄉,從村里走出去的僑胞有13620人,其中90%在美國。

基本信息

移民村

猴嶼村猴嶼村
福州長樂市猴嶼村正經歷著移民風潮。2011年一年,這個七八百人的村子,一百多人申請了移民。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有親屬在海外。曾經,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這個村子乃至整個長樂市、閩江入海口地區,曾經歷大規模偷渡潮。偷渡者大多去了美國,很多人在中餐館工作,或乾建築、當裁縫。“賺外匯”是大部分偷渡者的目標。隨著國內經濟發展等因素,偷渡潮消退,“出國留學”的孩子們多了。猴嶼村慢慢發生了變化。蓋起了很多別墅,不過人越來越少,成了空心村。

歷史

猴嶼村是遠近聞名的華僑之鄉,隸屬福建省長樂市猴嶼鄉

猴嶼村的“移民史”由來已久。在2000年以前,80%的移民都是偷渡的。

新中國成立前,猴嶼村就有很多青壯年“闖南洋”,在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當海員,或到印尼、緬甸、泰國打工。

20世紀60年代,東南亞的政策發生變化,當地人又開始把目光轉向美國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偷渡達到高峰,僅猴嶼村,每年就有一兩百人偷渡。這些人被稱為“第一代移民”。

移民經濟

移民生存

猴嶼村文化館猴嶼村文化館
福州當地有一種說法,華僑在國外靠“三把刀”起家:菜刀,開中餐館;剪刀,當裁縫;瓦刀,搞建築。從20世紀80年代一直到2012年,初到海外的長樂人因不精通英文也沒一技之長,一般是到同鄉開的中餐館打工。在紐約有很多福建同鄉會組織,會幫助新移民找工作、適應社會。經過數十年的移民經歷,“移民文化”已深入長樂人的骨髓。在猴嶼村乃至整個閩江入海口地區,如果誰家沒親人在國外,會覺得是件丟臉的事情。有家人在國外,即使欠幾百萬的債,也覺得很有面子。以前,紐約的“唐人街”以廣東移民為主,如今福建移民已經超過廣東移民,成為紐約最大的華裔移民群體。

移民方式改變

現子啊猴嶼村的出國方式已發生變化,偷渡熱潮已減退,取代的是親屬移民和“留學”。另一方面,打洋工的吸引力也在減少。許多年下來,在美國的中餐館打工,工資漲得不多,偷渡費則由3萬美元漲到8萬多美元了。

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像父輩那樣可以吃苦了。對於沒有親屬在國外的年輕人,他們會選擇另一種方式,“出國留學”。

村莊建設

現在的猴嶼村里,樣子像美國國會山的別墅,一棟接一棟。村里也有一些牌樓和祠堂,都是出去闖蕩的人回鄉建的。

在猴嶼村,有中國銀行等四大銀行,都開通了西聯匯款等國際匯款業務,據村支書鄭心航介紹,猴嶼村每年的外匯大概是3000萬美元。

猴嶼村建有文化宮,以滿足村民的文化生活。不過,經過接力移民,猴嶼村其實已變成名副其實的“空心村”。因無人種田,猴嶼村村委將1000多畝稻田承包給了外地人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