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翅羊耳蒜

狹翅羊耳蒜

狹翅羊耳蒜,產廣西南部(南寧)和貴州西南部(貞豐)。生於岩壁陰處,海拔400--800米。蕊柱上端有狹翅,但也有翅不明顯的,也歸入本變種。

基本信息

概述

種中文名:狹翅羊耳蒜(變種)

種拉丁名:LiparisbootanensisGriff.var.angustissimaS.C.ChenetK.Y.Lang

國內分布:產江西南部、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西南部、貴州、雲南和西藏東南部。(墨脫)。生於林緣、林中或山谷陰處的樹上或岩壁上,海拔800--2300米,在雲南貢山可達3100米。

國外分布:不丹、錫金、印度、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不丹。

海拔:400-800

命名來源:[ActaPhytotax.Sin.21(3):344.1983]

中國植物志:18:082

組中文名:附生羊耳蒜組

組拉丁名:Sect.CestichisThouexLindl,Gen.Sp.Orch.Pl.29.1830.——LiparisgrexCoriifoliaeRidl.

屬中文名:羊耳蒜屬

屬拉丁名:Liparis

亞族中文名:羊耳蒜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LiparidinaeSubtrib.Liparidinae

族中文名:樹蘭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Humb,Bonpl.etKunth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態特徵: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蕊柱上部的翅極狹,不為鉤狀,一側寬度不及0.5毫米。

產地分布:產廣西南部(南寧)和貴州西南部(貞豐)。生於岩壁陰處,海拔400—800米。

蘭亞科特點

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狀莖、塊莖或假鱗莖。葉莖生或基生,摺扇狀、對摺或具網狀脈,草質至革質。花序(或花葶)頂生或側生;花通常兩側對稱,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轉,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2-8個,粒粉質或蠟質,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團柄並連線於粘盤,也有直接連線於粘盤或通過粘盤柄連線於粘盤的,較少既無花粉團柄又無粘盤柄與粘盤的;柱頭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種子通常兩端有延長的翅,較少無翅並有厚的外種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