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公之死

”曰:“否也,天生也。 ”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眾猴回答說:“不是,那是天地自己生髮長出的。

《狙公之死》
原文(選自《郁離子》):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曰狙公,旦日必部群狙於庭,使老狙率以至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
譯文:
楚地有一個人靠著養猴子過活,人們都叫他:“狙公”。每天清晨,他都會把猴子們集合在院子裡訓話,並分配給猴子們活乾。他讓年長有威望的猴子率領猴子們去山上採集果實,收工回來之後,他將十分之一的果實分配給猴子們,有時還一點不給它們吃,動輒還要用鞭子、棍棒責打它們。猴子們覺得難以忍受,但又不敢違抗。有一天,一隻小猴子問大家:“山上的果樹是狙公栽的嗎?”眾猴回答說:“不是,那是天地自己生髮長出的。”小猴子又問:“那是必須有他的準許才可以採摘嗎?”大家回答說:“不是,誰也可以採摘。”小猴接著問:“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依附於他,受他的欺壓和奴役呢?”話音未落,大家都醒悟過來。那天夜晚,等狙公睡著以後,猴子們衝破牢籠,攜帶著他們的勞動果實逃進了深山老林,一去不復返。之後,狙公飢餓而死。
品評:
這是元末明初的思想家、政治家、藝術家劉基寫的一則反壓迫、反剝削的寓言。它揭示了剝削與被剝削、壓迫與被壓迫的階級關係,富有覺醒意識、反抗精神。正如寓言裡揭示的那樣,一切財富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本來人民是財富的擁有者,可是,事實恰恰相反,勞動果實被少數人竊取,他們因此而富貴,勞動人民卻勞苦一生,一貧如洗。自古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不勞而獲的人無情地剝奪了勞動者的勞動果實,還要壓迫欺凌奴役勞動者,使他們苦不堪言。那些高高在上的統治者,養尊處優的剝削階級一旦離開了他們的剝削對象,就像虱子、跳蚤離開寄生體那樣難以存活下去。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劉基都就向世人揭示了這一點,短短七十年前的共產黨又一次向人們揭示了這一點。然而,短短七十年後的人們居然就忘記了這一點。前幾年,許多人還討論過:“是老闆養活了工人,還是工人養活了老闆?”這樣低級幼稚的問題,直到如今,也有許多人還沒搞明白。許多人被表象所迷惑,看起來,老闆提供了廠房、機器,工人在那裡幹活領工資,要是老闆不聘用自己,就沒有工資可領,生活就會出現危機,這是實實在在的現實,看起來好像是老闆養活了工人。可是,老闆的廠房、機器、原料從哪裡來?原始積累從哪裡來?正如劉基的寓言所說,狙公扣留猴子勞動果實的十分之九,給猴子的只有十分之一,有時還純粹不給,老闆們就是像狙公那樣剝削和剝奪工人的,這不是工人勞動的剩餘價值嗎?即使是我國今天的暴富一族,他們極低價格“收購”的倒閉企業追根究底也是工人的勞動價值,只不過法治國家的資本家是一點點剝削得來的,而他們的竊取是官商勾結一口鯨吞的結果罷了。如果工人大罷工,一個幹活的人也沒有,他的廠房再好,機器再好,能撐幾日?老闆的最後結局和那個狙公會有什麼兩樣?
有朝一日,勞動人民覺醒了,起來反抗他們,他們就會像狙公那樣死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