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橋[南通]

狀元橋[南通]

狀元橋是南昌市區內東湖和南湖的分界橋。始建於明朝萬曆四十七年(1617年),起先為石拱小橋,稱為“廣濟橋”。後改名為“狀元橋”。據傳源自清朝乾隆年間的江西狀元戴衢亨。

基本信息

狀元橋 漣水縣

漣城狀元橋,位於原縣糧食局院內。泮池又稱泮水,是古代漣水學宮(又稱泮宮)前的水池,狀如半日形。泮池上建有狀元橋,橋身亦成拱月形,方石砌嵌,刻有二龍搶珠、蝴蝶荷花等圖案及波浪紋飾。泮池及狀元橋建於宋代,大概和學宮(即文廟孔廟)同時構造於北宋神宗年間,為古代學宮常規性的配套建築設施。到南宋時期,學宮毀於兵火。元、明、清代3次舊址重建,20次維修。至民國初期,學宮只剩殘破的大成殿。1971年,大成殿被拆毀。1982年,按原狀在舊址重建泮池及狀元橋。說泮池及狀元橋奇特,其一是今之學校沒有,其二是漣人賴之以傳古之勤學之風。古代漣水是否出過“狀元”,因史無記載尚難說準,但是文、武進士皆不乏其人,且有名仕顯宦。縣誌載:“安東庶子,勤奮好學,手不釋卷,始終不渝。”民謠曰:“沭陽財主宿遷廟,泗陽姑娘嫁人不坐轎,漣水人討飯上學校。”這正是漣水人承之久遠、代代相因的優良傳統,其風可范,數典為了繼承。今天,漣水人已由“窮讀書”走上了“富辦學”的道路,各行各業的“狀元”層出不窮。泮池及狀元橋雖已成為史話,但仍在啟迪和昭示著人們:勤奮學習,奮發進取,勇當強者,敢為人先。

狀元橋 浙江新市

浙江新市狀元橋系單孔石拱橋,南北向橫跨新市鎮北柵市河上,橋長二十一米,寬三點五米,拱跨六點六米,拱高點五米。
狀元橋原名玄武橋、東吳橋,建於唐代,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橋南吳家園吳潛中狀元,後任左右丞相,被奸臣賈似道毒死循州,為紀念吳潛為國為民的獻身精神,鎮人將玄武橋更名"狀元橋"。
橋墩二側用條石水平錯縫砌置,橋拱用七條石縱聯分節砌置,兩坡名置踏跺二十一級,踏跺兩邊垂帶石,橋頂定心石有圓形花卉,直徑零點六米。橋面兩側各設六根方形望柱和七塊護欄石鑲嵌,橋頂有精美石獅四隻,雙目炯炯,栩栩如生。護欄石末端置抱鼓石,紋飾優雅。橋拱券上陽刻"狀元橋",款"同治十二年里人重建"。橋兩邊鐫刻隸書陽文橋聯兩副,橋東曰:佳氣遙迎三極北,崇闌靜障百川東。橋西曰:巍耕百世留陳跡,遺澤三潭啟後賢。
前清詩人沈頲有七律《雪後初晴舟過狀元橋》詩:"新溪曲曲路迢迢,曉起初晴雪未消。野岸白垂君子竹,朝墩紅透狀元橋。寒沽市酒推篷去,響聽冰花凝櫓搖。愛煞者般清景好,歸來謀向紙間描。

狀元橋 祁東縣

狀元橋來歷

狀元橋,在衡陽祁東歸陽鎮,有一座五孔石拱橋,全長80米,寬8米,高9米,橫跨白河入湘江之匯合口。橋面上有石欄、橋亭。相傳,石橋建成時剛好有一位新科狀元從這裡路過,當時,橋兩端人山人海,建橋工程師有意考考這個狀元公,要他對上了對子才能通行,石匠道:“大橋剛合,從此通行,必吟詩作對,有所感,有所為。狀元公有何想法?”狀元公沉吟了一會,欣然對曰:“小生新中,爾後為官,當效國惠民,不圖名,不圖利。眾父老不必擔心。”在場人聽後,一致稱妙,於是,當即將這座橋命名為“狀元橋”。

狀元橋概況

狀元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衡陽市衡桂古道名景,橫跨白河
位於歸陽鎮中心,橫跨白河入湘江處。始建年代無可考究,重建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相傳石橋建成時,恰巧有一新科狀元路過,修橋石匠念出一上聯:大橋剛合,從此通過,必吟詩作對,有所感,有所為。新科狀元欣然對下聯:小生新中,爾後為官,當效國為民,不圖名,不圖利。眾人稱妙,遂名狀元橋。
橋為5孔拱橋,長80米,寬8米,高10米,全由石灰岩大塊石料構築,天衣無縫,結構堅固。橋上有橋亭,兩側有柵欄,橋亭正中懸有“萬古不磨”木匾,橋頭兩側蹲有石獅(文革被毀)。在橋面青石板上留有一個腳形凹印,清晰可辨,當地人傳說為神仙腳印。
當佇立橋頭,憑欄遠眺,白河奔騰數百里融入湘江,到此江闊浪平,浩蕩東去。江上漁舟點點,兩岸芳草如茵,景致優美。近觀古鎮歸陽,房屋鱗次櫛此,店鋪羅列林立,三縣通衢,商賈雲集,百貨充盈,市面繁榮。古橋流水,古街窄巷,古渡老槐渾然一體,古韻猶存。
清同治十三年(1847),大橋圯於洪水。清光緒二年(1876),有楊姓鄉紳昌首募建,一呼百應,眾皆助捐,至清光緒八年橋成,設橋會,置田產作久遠管理計。橋會曾將24間橋亭發租給小商販,設店經營於兩旁,所收租金用於興辦當地的陽司國小。民國33年(1944),侵華日軍兩次用飛機轟炸此橋,均投彈失準,橋身無恙。後因歸陽街房中彈起火,火勢蔓延,24間通心亭盡被燒毀。1952年,人民政府撥款重建。橋面始通汽車,因後橋亭低矮而被拆除,繼而新建19間可供汽車通行的19間通行橋亭,此橋已作文物保護,禁止機動車輛通行。

狀元橋簡介

狀元橋位於衡陽市祁東縣歸陽鎮湘江河上,為衡陽湖湘文化名勝。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為五孔石拱橋,同步相望,相映成趣,在現代鄉野畫幅中反襯得古香古色,叫人平添幾分思古幽情。傳說當年橋落成之時,剛好有一位新科狀元打此經過,狀元橋由此而得名。
狀元橋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後被洪水沖毀。現在的狀元橋為清同治年間重新建造的,修建工時長達12年。橋上有橋亭,橋亭兩側有柵欄,橋亭正中懸有“萬古不磨”木匾,橋頭兩側矗立石獅,憑欄眺望,湘江景色,盡收眼底。對狀元橋感興趣源於橋的名稱。傳說狀元橋建成時有一位狀元經過,工匠出上聯考之:“大橋剛合,從此通行,必吟詩作對,有所感,有所為,狀元公有何想法?”狀元答曰:“小生新中,爾後為官,當效國惠民,不圖名,不圖利,眾父老不必擔心。”狀元橋因此而命名。上聯巧問,下聯智答,百姓期盼,為官要義,皆從聯出,可謂言簡意賅,志從心生。因此,石拱橋驟然間便擁有了文化的體溫。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於是狀元橋成為祁東人心目中的一座聖橋,成了當地人對文化頂禮膜拜的一種精神寄託。大凡學子臨考前,都要來這走走,據說可以沾沾靈氣,這一說法不足為信,但祁東人會讀書,多出狀元的現象是否與祁東人將狀元橋當作精神圖騰有關呢?
狀元橋又名仙人橋。對於這個名稱的由來,又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據說建橋時幹活的石匠正好一百名,但每次開飯只有九十九人在座,大家猜測:大橋順利落成,定是有那從不上桌的“仙人”相助。故將大橋命名“仙人橋”。在橋面石板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酷似腳印的凹陷,當地人說那是大橋竣工後,相助的仙人登天時留下的,大家叫它“仙人腳”。橋面石板路面有一“仙人腳”,長28厘米,寬16厘米,與人的腳掌一般大小。遊人路過此地,總要赤腳在“仙人腳”上踩一踩,沾沾仙氣,可添福增壽。
狀元橋全部由青石砌成,每塊方石重則上噸,輕的也有幾百斤,石與石之間沒有任何粘合材料,雖經歷一百三十年風雨,仍堅實牢固。在當時的條件下,這些巨石究竟是怎么搬運到建築位置,又是如何構築在一起的,真是難以想像,無怪乎後人把建橋的功績歸於仙人相助了。據縣誌記載,1944年,大橋遭日軍轟炸,橋亭全部燒毀,橋頭石獅被炸得只剩石座。現今見到的橋亭是l959年政府撥款重建而成。重修後的狀元橋全長80米,寬8米,高9米,橫跨白河入湘江之匯合口。
動人的傳說給狀元橋增添了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伴隨著這層神秘,聆聽著鞋跟敲響青石板的旋律,登上石橋。百年的石板被過往的腳步打磨得鋥亮,開裂的縫隙訴說著歷史的滄桑。雖已盛夏,習習的江風穿過老朽的欄桿帶來絲絲涼意。橋天聊天的老人,嬉戲的孩童,透露著水鄉人特有的悠然。憑欄遠眺,只見山水連成一線,湘江兩岸的吊腳樓恬靜迷濛,還有那橫躺的扁舟,垂釣的老翁,浣洗的嫗婦,好一幅中國油畫中的江南美景!幾許詩意油然而生,心中似有一種當年狀元臨橋應對的豪情。
離開狀元橋,泛舟湘江,目光越過氤氳的江面,遠眺中的狀元橋猶如“初月出雲,長虹臥波”,又是另一番景致!

狀元橋與千年古鎮歸陽

歸陽鎮是衡州千年歷史文化古鎮,明清兩代曾在此設過歸陽巡檢司,自古就是祁東、祁陽、常寧三縣工、商、貿的集散地,有“金歸陽銀白水”的美稱。
在水路交通發達的古時,中原等各地人員物資經長江進洞庭湖,入湘江,經靈藥,過珠江,可達嶺南的廣東、廣西,甚至可達南洋。湘江中游的歸陽,地理位置優越,白河、清江在此相會,匯聚三條河流,下通衡陽、長沙,上接白水、永州、全州,是古衡州府進入廣西的第一大碼頭,自然貿易繁華,富賈雲集,自古“金歸陽,銀白水”之說流傳至今。
相傳,在修橋的過程中,始終是“100人修橋,99人吃飯”,那多出的一個便是神仙。過了橋頭,便至橋西,躍入眼帘的是一座別具風味的古建築——祁東歸陽大會堂,它與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在建築風格上極為相似。雖然門窗和石柱上雕刻的對聯已經損壞,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八個字依稀可見。臨近湘江岸邊,有一棵歲逾五百多年古樹。樹幹虬曲,斑駁陸離,枝條紛披,儼然一幀丹青畫圖。

狀元橋 湘陰縣

狀元橋,位於湖南省湘陰縣城關電影院內,此橋建於700年以前,是該縣僅存的一座古橋。按照舊時的科舉禮尚,縣裡有人中了狀元的,才可在文廟前面的頭門處不下馬。原來在狀元橋前面的甘家祠堂牆角上還豎過一塊石碑,題曰:“官員到此下馬”。而狀元則可以驅馬入門,打馬過橋,從大殿中門而進。

狀元橋 廬山馬尾水

狀元橋,又名清俸橋,位於廬山馬尾水風景區九峰寺前,是蓮花洞登山道未修之前九江登廬山的必經之地。始建於乾隆九年(1744年)。由一千多塊石頭拼合而成,無任何粘合劑物,拱跨約15米,拱高約20米,長10米,寬5.3米。相傳唐英年約時家貧無力念書,九峰寺主持接入寺中,苦讀詩書,後中狀元,還願建此橋,報答寺僧養育之恩。橋下“馬尾泉”三字系清桐封寅保石刻,為廬山著名石刻之一。

狀元橋 廬山白鹿洞書院

天下書院之首的廬山白鹿洞書院有座門樓叫欞星門,欞星門後為泮池。歷史上稱學宮前的水池為泮池。“泮
廬山白鹿洞書院狀元橋
者教化也”。池呈長方形罷,池上建有一座拱形石橋,橋兩側裝有花崗岩的欄桿和欄板。原名泮橋,現名狀元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